孤狗圖書: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B1%AA%E6%89%8D%E9%9F%BB_%E4%BA%BA%E9%A1%9E%E6%BB%85%E4%BA%A1%E5%8F%A4%E5%8D%B7?id=SozVEAAAQBA
readmoo:
https://readmoo.com/book/210291454000101
這書雖然是本科幻短篇小說合集,但我覺得核心本質寫的是六道輪迴人世之苦,有點像善書地獄遊記這樣,濟公活佛帶信徒(讀者)到地獄,參觀各種墮入地獄的人的受苦景況,並且說明這人生前做了什麼事,導致這樣的後果。但不同的只在於,小說沒有善書這樣明確簡單的解法。沒有如同物理法則(好吧,牛頓物理)般清楚堅實的因果報應法則可以依靠。墮入非人惡道,可能沒有原因,至少可能沒有源於人本身的原因,可能也沒有解法(地獄受刑多半有期限的,或至少內心悔悟就能逃脫,但人世沒有)
沒有原因,沒有解法,只有受苦狀態,這樣的書為啥要看?
當然為了賣書,我可以吹些大道理,說些如:凝視他人痛苦是訓練自己同理心……之類的。但常混網路就知道,同理心只是站在上面用來指責別人的道德高地,人不需要也不喜歡同理心,人更需要的是分別心,找到自我定位的分別心,人生大問之一的我是誰,仰賴的就是分別(六道其實也都是分別)。
所以誠實點說,我不知道為啥要讀書,或者說一定要讀我們出的這本文青版地獄遊記。
我能做的,也只像是路邊跪著的和尚。我在捷運站外看到個跪著托缽的和尚,我心想,出家人是三寶,何須卑微如此。(但當我無情走過,停好ubik e,和尚掏手機看時間,起身下班了)我能做的誠實點的理由好像就是,看吧,我做書很辛苦,作者們寫書很辛苦,我們跪在地上受苦,同情我就給我錢。
如果真有人因為看我們的書有些感觸,感動,或哭或笑,那是讀的人自己的福份。
我總覺得不爆雷啥的根本邪道,一個作品不講故事怎麼討論,故事沒這麼了不起,故事給讀者自己帶來什麼才重要,不爆雷討論的好處只有:可以不曝露空洞無感的自己。
所以就算是我自己編的書,我要自己爆雷(另一個原因是這本書我看太多遍了,我難免有些東西想說。)
以下為有故事大綱介紹
從第一篇說起。(再次提醒,前兩篇可以免費試閱,試閱給到這麼多,我們真的沒怎麼想賣錢,只想給更多人看到作品,但全用送的好像又太輕賤自己,很矛盾很無奈)
第一篇叫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這篇名是一部經典港劇的名字,小說倒和這劇沒啥關係,前不久看朋友臉書說,看第三十六個故事(某台劇),評價說這不是故事,只是一種狀態。這篇不知道也是否符合這種評價。
小說沒什麼情節,通篇就一個場景,兩個國中生小情侶,在捷運通車時間當成約會,但男生感染病毒快變異,小說只是通過場景和對話交代了兩人背景。早戀不受祝福,且兩人學識階級差很大(這在某階段,在我們小時只靠成績評價定位自己的時候,這差距很深很大),終要分開的天真小情侶的狀態。
我自己看的時候,真的覺得是最後一句,也就是篇名,打動了我。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曾經,過去,從現在開始回望。
此情可待成追憶。
這篇說的東西很簡單,但有打動我。
六篇我把這篇放最前,一方面這篇有帶點末日起源感,但後面有幾篇同樣也有,但這篇可能是最輕盈的一篇,後面接下來幾篇,描寫的狀態越來越濃黑無解。還是不要一開始就嚇壞勸退讀者,所以先這篇擺最前頭。
畢竟,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事應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但多數人都還是活過來了。
還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這篇作者是老友施百俊,我和他結緣起因於溫武,我當時很酸,可能只差雲山一點(自己看不到自己,還是其實差不多),我在部落格寫了篇大言不慚批評他溫武得獎作的評論,反而讓他看到我,和我變成朋友,我還挺訝異的,畢竟不是很多人有這種胸襟,能容人很難。這點我真的超佩服百俊兄。
總之我和他就網路上聯絡,通信,一年有時也就見一次面,前幾年,很冷的冬天,他說他上來教育部開會,趁開完會等高鐵回屏東的空檔,跑來公館和我吃鳳城燒臘。然後談了些批評教育界的話題(畢竟剛開完會),然後不久就交給我這篇春雪。
他是教授(這幾年更是一路高升),我雖然當時也在大學工作,但我是約聘的研究助理,在職場地位有如雲泥,看到的風景理應有所不同,但他這篇很奇妙卻寫出以研究生為主角,我很有感的被剝削的故事。
我在基礎研究室混了十出頭年,這故事看得非常心有戚戚,雖然小說用很粗暴的殭屍科幻設定直諭來描述各種教育場域的不公(至少兩層面,大層次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底層有師生貢獻和所得的不均),這些在政論場域可能都不是啥新議題,但也都是好像社會默認忽視的事。這篇很直白粗暴描述這些事情(當然真實情況可能更複雜些),但看了讓我很有感,我甚至最初的框架故事就是延伸這篇來寫的,雖然最後我整個放棄,但也代表這篇多深入我心。(我看完私心想模仿續寫的還有另一篇如何成為一個人,那篇我喜歡的是文章呈現的既惡搞但內核又正經無比的風格,可惜我真的學不來,看人寫簡單,真的去學才知千萬難。)
但這篇春雪我真正撼動的是裡面最後的反派說的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人問他你為啥不用返老還童的靈藥讓自己永保年輕。書裡反派說了一段有點模糊的話,但我懂,雖然可能不太一樣,不過我也想過,永保青春好不好。
現在人整個胖成球,熬夜眼袋腫起來,眼睛看不清手機(現在都用平板),牙吃冰吃熱都在痛,三不五時還腫個幾天刷存在感,想起年青真的好。
可是我年輕犯了這麼多錯,傲慢,無知,自欺欺人,內在時時火在燒。好不容易像個人些了,沒這麼憤怒了,看這世界好一點了,別在回去當猴子(雖然還是小說猴就是,未完進化)。
所以,我應該懂。
就算能青春永駐,但心智永遠停在競爭追逐的狀態,算了,還是別了吧。
一袋米要扛幾樓
第三個短篇是蘇家立的樂園,故事是採用第一人稱,就是用我當主要敘事者說故事,這種角度有好處就是代入感高,可以細膩的寫各種感受。但相對也要小心,人的所知是有限的,特別這篇開頭就說有在吃藥。所以後續很多離奇恐佈血腥的事,有時就真真假假。
真真假假的意思是,很多東西不要因為他很離奇就認為只是神經病的幻覺,而是要去想為啥會有這種幻覺。
小說中的我是個已婚婦女,老公對她冷淡,在學校當老師,但要承受各種壓力,校長,同事,學生等等,寫到一半還開始自我檢討,為啥自己會長成這樣扭曲不受歡迎性格,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扭曲童年......
用現在的流行語,真的是:一袋米要扛幾樓(感受痛苦吧)
平心而論,我會覺得這篇塞太多元素塞太滿了(當然這是我一個童年幸褔人的看法),從頭到尾都非常負面痛苦,真的是一袋米究竟要扛幾樓,看就覺得很累。
不過我也不是沒有扛過米上樓,我當兵時很慘,我是個體能很差的胖子,下部隊派到每天要跑三千公尺的陸軍砲兵連,而且我皮膚有病,當時皮膚都是爛的(其實爛好多年,最近幾年打針才好點),床單都是血,要不是病的是我自己,我也嫌棄,而且雖然我是連上學歷頂尖的一群,但我非常不耐文書工作,然後我被派當參一文書。總之,我過得非常慘(最初啦,我剛當兵三個月沒放假,參一作業出包被扣,參一工作沒人能代剛回家就被電召等等),那時我天天想怎麽去死比較好,不過終究苟著活下來,每天算日子等退伍,在那段時間裡,我發現想死是快樂的,人世比地獄更好的地方在於,痛苦是有限的,你可以想像一切都停下來,也就是死亡。想死其實挺快樂的。
雖然佛家講透過心靈修鍊,人世很多痛苦都可以解脫,但真的不容易。這篇書寫了一個悲慘的女性的處境,或許是有某種解脫升華之感。
當然,以上也只是我個人解讀,或許單純就當成恐佈驚悚片看也行,這篇充滿了各種恐佈怪異的元素,這篇可能也是最老實寫符合類型元素的一篇吧(想到殭屍不通常想到恐佈血腥)。
作者楚狂。一般頭銜和上一篇蘇家立一樣是詩人,我幾乎不讀現代詩,為啥認識詩人,我也不懂,緣,妙不可言。
講這篇前先扯遠,我可能是網路上最愛寫夢的,說到寫夢我只服駱以軍,不過這篇家呃現世之後,我要說這個夢天衣無縫,老天賜的,我望塵莫及。
小說我拿到手很久了,簡單介紹的話,是個如同諾蘭電影全面啟動一般,如俄羅斯套娃般一層又一層的故事,在很短的篇幅中,輕盈快速地講了三層,每一個故事在精彩處(死生懸疑處)突然斷掉,然後掉入下一層。但整體要人凝視的處境是很一致的,雖說是三層,卻像是三個切面,對於家庭這個最小最親近的關係的切面,(家不是避風港,充滿死生懸疑)寥寥幾筆,如夢般清簡,但有感。
我最近才知道這不是精心雕琢之作,而真是一夢成之,我大為羡慕,真是老天賞賜。
不過日有所思才夜有所夢。老天恩賜也是傷心人才有。
人生識字憂患始
蘇東坡的詩,也是芳慈的“如何成為一個人”這個短篇裡,殭屍成為人的一個識別分界,人識字,殭屍不行。
故事由一個莫名其妙變得開始能識字的殭屍自述,從原本徘徊在地下隧道的饑餓,隨本能行動的殭屍,在一連串冒險後成為人和殭屍的橋樑,但最後......
故事大綱這樣,但內容算是有點無釐頭搞笑,形容的話,有點像銀魂(就我知芳慈很喜歡銀魂),看的時侯是很好笑的,但猛然促不及防會來一下,拋出個讓人深思或驚訝的點。
我覺得寫搞笑喜劇很難,這篇我初看就對深受這種搞笑風格所吸引,但直到多年後的今日,我才又有更深地不同的理解,我很想問她我如今理解得對不對,可惜沒機會了。芳慈四五年前就過世,我不是很清楚正確年齡,但應該三十出頭而已。這篇可能是她有出版的最後的作品。
這篇給大獵蜥看,他覺得是寫遊民,我沒這樣想,可能我也有盲點,我認識作者許芳慈,覺得她不是遊民這種階層啊,小說的情感很多還是出自於自身經驗,當然也很多作家可以分得較開,但我總覺得這篇不是那種靠堆砌設定寫的職人文,有些深的認同在裡面。
不過大獵蜥的說法也提醒我,讓我想到有可能這個遊民,不是街上真的流浪的遊民,而是人生失意的眼光望去的鏡影。
我有陣子也常嚷著,幻想去當遊民。幹著沒有意思的工作,卻帶著種種困頓失意,為了口餓不死的飯,要這樣讓身心乾枯嗎?幻想著放棄,讓自己更落入底層。那邊或許有不同的天空。
芳慈寫的可能就是這樣落魄的景況。(而且以一種相反的輕盈快樂的風格表現,真的了不起)
我其實沒有真的多厲害,尚時常有這樣落魄失意之情。芳慈資歷比我好上太多,公費留學博士,回來只能東跑西跑當高教流浪教師。我那時總覺的來日方長,龍不會一直困在淺灘裡(不過看看我另一個才華洋溢的朋友,唉),但如今看這篇想,她應該也是很失意。
人生識字憂患始。都識了字了,但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人”?
這篇如今我想來當然非常悲痛,但這是我認識作者才有的更多的想法。這篇很輕鬆好讀,很好笑,如果大家有買書但沒空每篇看,這篇推薦先看,至少要看這篇。
這章畫風和前面又完全不同,最大的分別是,這章沒有要訴說生命苦痛。
這篇是作者正在摸索轉型的時侯寫的,目標是學寫輕小說,專職作家有時更沒法任性的,要不停思考讀者在那裡,輕小說流行,打不贏就加入。這篇就只是寫一場戰鬥,帶出某些人和神器的超能力戰鬥。就這樣,沒有要寫生命的痛苦。
我收到時也覺得頭大,用類型寫痛苦人生,好像很尷尬(就不知道賣給誰,類型小說讀者很多真的只想看爽,看我們這本可能太認真太痛苦,寫實純文學讀者可能也不屑/或不懂讀我們這種神神鬼鬼外包裝的),但總之就還可以說一以貫之,但這篇就不是。和其他放一起怎樣看都怪,我最初是放棄思考了,反正就塞到最後一篇吧。
但我後來想,其實這樣也好。我想起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前六章分別相對,講一個掙扎的愛情故事(同時隱隱對應著政治的荒繆矛盾等等),是像用高明的外科手術,手術刀切開肉體,血淋淋的,卻又讓人滿心讚嘆。
四個主角的結局在第六章就寫完了。第七章是卡列寧的微笑。
這章我初看沒感覺,多年後猛然想起才感動泫然。這章寫的是第一男主角和第一女主角最後回到鄉下,兩人陪養的狗(卡列寧是狗的名字)安樂死前的平淡生活描寫。在前六章機鋒殺伐後,第七章是篇溫柔的田園詩。詠嘆人間還是有靈肉合一的真愛,只不過是在狗對主人之間。
所以我反而覺得雖然單看這篇很尷尬,但放在這整本書的最後的位置反而是渾然天成。
人生很苦,各行各業不同年齡,職場家庭,有各種苦,但人間還是有很素樸無私感人的東西。例如親子之愛。
這篇雖然是個打打殺殺的超能力戰鬥。但也可以看成是爸爸帶女兒到職場體驗一日工作。
其實是挺感人的。
扯到這了,多說一下我人生小故事。
我小時侯寒暑假要去窯廠幫老爸,我其實不愛體力勞動,但那是老爸養家的工作,多幫可以多賺錢。我不算特別懷念那些日子,但那也算人生蠻特殊的經驗就是。
但老爸晚年截肢,有次聽他在病床提起過去帶我們兄弟,在窯廠忙到下午時,一起點卡車來叫賣的大麵(簡單油蔥和瘦肉薄片用塑膠袋包的陽春麵)當點心,看他回憶得滿臉幸褔的樣子。
老爸那時很苦很累,可是應該很幸褔吧。
談我自己,雖然也還是和書有關。別人我不知道,我也不是專業編輯,聽說專業編輯無所不能,而且一個月要編好幾本,我望塵莫及,但我編這書像是經歷一場自我審視和批判。我其實就是渣男許仙。
怎麼說,我認為許仙是個自私軟弱的人,大體是好人,可是扛不起壓力,總是選擇逃避問題。
書裡我寫了插曲,新編許仙的故事,附在每一篇文章後面,大概故事是許仙因為疫情自我隔離,但又不甘寂寞地對空中說故事。
其實我原來用意是藉這樣框架,去一一簡短回應每篇作品,我過去幾天碎碎念,其實也都是回應,所以我才會得到,這六篇是現代版六道輪迴。訴說著不同領域的人生困境(國中早戀學業壓力,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付出與所得不公,義務教育基層老師的痛苦,家庭的傷害,底層人的悲歌等等)
可是救贖在哪裡?小說管殺不管埋,往往只呈現問題,不管救贖,畢竟不是宗教神話,有只要做好事下輩子會有好報之類的救贖。
但人心通常還是會希望有救贖。寫完以許仙為主角的插曲,我現在也領悟,那就是我選擇的救贖之道。
關於這書中不同作者描述的種種困境,我找不到救贖,我只能逃避,逃避雖可恥却有用。
教育不公,教育場域比練蠱還可怕,可以逃避,書總會讀完,忍耐撐過去,然後有得選的話,不要當老師,不要讀博。不要成家,不要成為家庭的加害與被害,不要想當人,社畜就是社畜,不要識字,已經識了怎麼辦,忘掉忘掉,人是人當的,我只是三惡道,各安其份,不要妄想當個人,甚至天人。不要小孩,不用擔心他們無望的未來。
自我隔離,就是我讀這些故事後找到的救贖,雖然小說故事先於我理智找到這樣的結論,但現在事後用理智分析也仍然是這樣。
或許換個人編這書可能編出不同的結論吧。編書原以為是為人做嫁衣,但最後卻變成自己在剝洋蔥,剝到淚流滿面。
但其實我還是留著某些希望在書最後。其實也老生常譚,信望愛之類,我不信基督教,但我總覺得信望愛很美,如果有得選,信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