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土雞論壇,打造城鄉共好發動雞【綜合討論篇】


■文/圖.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整理提供、張雅雲  編輯 


因為,相識堅守台灣土雞保種運動30多年的興大師生李淵百教授和陳志峰教授,我們真心期待,有⼀天讓台灣土雞保種運動擴散到⼀般農家。因為,遇⾒堅守台灣土雞保種運動30多年的興大師生李淵百教授和陳志峰教授、志力推動社區林業和友善畜產的教授、以及認真思考部落發展的公務員和部落農民、守護地方的教會夥伴,各方朋友決定攜手串連,致力透過土雞產業為地方發展找⼀條路,在2018年大家選定中興大學育種的─中興紅羽1982,作為打造台灣土雞CSA社群支持農和城鄉共好的發動雞。2019年1月在農村發展基金會的大力促成之下辦理「台灣土雞論壇」,關注土雞議題的產官學和消費者展開熱烈對話交流。以下是當日論壇精彩內容重點摘記。


  參與本次「台灣土雞論壇」的各界夥伴,針對與談人分享重建土雞產業鍊的各個環節進行討論,並共商持續推動的模式與落實的願景。當天交流及討論的主題及階段性結論如下:


▲「台灣土雞論壇」綜合座談。


1. 如何讓台灣土雞可以持續在部落及各地飼養,擴大民間保種的能力?


  台灣的家禽很有特色,民眾對土雞的喜愛性高,雖然白肉雞也有一定市佔比例。中興大學動科系蒐集保留地方品種土雞,再將這些品種帶回他們的故鄉,這是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活動。未來可以配合林下經濟政策,讓在地的品種土雞可以回到部落繼續飼養繁殖,除了自給自足外,也可以透過消費社群的支持,建立穩定的城鄉共好模式。


2. 農民自行育種的可行性?


  中興大學除推廣部落土雞的飼養外,也會教導農友育雛的作法。如果是30-50隻少量的雞隻飼養,只要公母雞同籠,交配後,母雞本身仍具有孵蛋的天性。若是較有規模的飼養,需要數百隻的雛雞就需要採集公雞精液,受精成功之後蒐集起來放在孵化箱孵。

  農友擔心自行育種是否會有近親繁殖的問題,中興大學表示如果是少量繁殖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建議還是需要從外地拿種來配;此外,中興大學會持續育種,農友也可以每年跟中興大學拿種雞,增加飼養土雞的基因多樣性。


3. 農民低密度放養,不使用藥物的方式,小規模批次飼養的可行性與作法。


  因為禽流感的問題,公部門一度要求雞隻都要在室內飼養,但是小規模飼養跟工業化飼養的方向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思考。以法國的小規模放牧為例,當地只有在禽流感發生時,才會將雞隻趕進室內。同時小規模飼養也要學習跟病原

共處,過度依賴藥物,反而會讓微生物被迫變種成超級細菌。因此透過飼養環境的改善,了解雞隻的生理特性,學習與病原共處,應該是長期比較自然的方式。

  以目前三個部落的飼養經驗為例,僅有在雛雞出場前打過一次疫苗,之後就沒有在使用抗生素。(1)奧萬大楓紅雞從飼料開始,就請飼料場提供無添加的空白飼料,之後若有雞隻生病,先予以隔離至三公里外,另外照顧以避免傳染;曾經有15隻生病的雞,因為這樣的照顧方式而全部存活。(2)大武森雞則是固定與獸醫合作,雞隻的整個生長階段僅出生時施打兩次疫苗,生病的時候也是採取隔離的作法,請獸醫處理。同時因為山上飼養環境良好,即便平地發生禽流感疫情,部落的雞隻並沒有被傳染。(3)谷關里山雞的經驗也與奧萬大雞、大武森雞類似,都僅在雛雞出場時施打疫苗,飼料也是採用空白飼料,因此雞隻都很健康。

  目前奧萬大雞、谷關里山雞都以飼料餵食為主,考慮到在地循環及降低對外部飼料的依賴,部落也已開始自行種植玉米及雜糧,希望未來能使用更多在地的食材來餵養雞隻。


▲農委會畜牧科科長李宜謙(右二)回應提問。


4. 如何克服後端屠宰及冷鏈運銷的問題?


  中興大學新建的小型氣冷性屠宰場(500-800隻/天)是屬於示範屠宰場,等建置完備後,很樂意協助小農屠宰,但協助對象還是有其地域性,例如台中、南投的小型飼養戶。針對部落需求,建議政府考慮恢復屠宰車的服務,部落有需要屠宰車就可以到現場協助;另外也可以設立區域性的小型屠宰場。前述這些問題都有持續被討論,未來希望有機會可以落實,可以避免雞隻送到電宰場回程時的保冷不足問題。

  區域性小型屠宰場的建置,建議以氣冷式為主,水冷式屠宰場利用泡冰水來降低雞隻的中心溫度,因為泡過水所以雞隻不適合冷藏;歐洲的屠宰場都採用氣冷式系統,儘管雞隻的外表會皺皺的不好看,卻可以冷藏賣兩週。此外,冷凍過的雞肉品質會降低,未來要以冷藏雞為目標。

5. 如何落實食農教育,讓更多消費者認識進而支持台灣土雞的飼養?


  因為學術語言不容易懂,目前中興大學有學生成立粉絲頁,將學術語言轉化成大眾語言,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土雞及土雞蛋。

  要提倡台灣土雞,文化很重要。以法國人為例,每個人都知道食物的風味為何,都懂得吃,法國人在小學營養午餐就會介紹今天吃的是什麼起司。我們要推廣土雞,也要講得出土雞的特色,讓生產與消費端的連結更緊密。

  屏科大與大武部落合作推動林下經濟的經驗,陳美惠老師發現到里山倡議、林下經濟的推動,很適合進行食農教育,因為其生產歷程、餐桌飲食都可以設計成體驗活動﹔如何友善森林,正確利用都是可以進一步與消費者討論的議題。

  推動土雞保種行動,或許能從不同區域的飲食喜好來切入,擴大民眾對於地方特色土雞的喜愛與連結。例如台灣東部農友喜歡黑色雞種、客家庄喜歡體型較大的雞;法國人因為喜歡吃烤雞,所以希望品種改良後,公母雞的體型差不多,而台灣恰好相反,希望公雞跟母雞的體型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因應地區跟飲食喜愛差異而發展出的不同保種策略,值得大家再深入了解,讓各地的雞種發揮應有的風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