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這個社會,挑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峻,那麼在面對挑戰時,是不是不應該先追求快樂呢?
作者認為反而更應該追求快樂,本書作者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他專門開了一門課,叫做快樂學,作者認為學習快樂時,可以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讓你遇到挫折時恢復的更快,以及具有反脆弱的特性。
在這本書每個章節後面都有附上評測問題,讓你可以評估目前自己的狀態是幾分,再配合書上給的方法之後,可以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自評分數有沒有上升,以此檢測結果。
作者任教於哈佛大學,他每次上課的時候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回想你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得知自己可以錄取哈佛大學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欣喜若狂,覺得人生充滿希望?那現在呢?你是否仍然覺得欣喜若狂,覺得充滿了希望呢?
很多人沒有,但是他們在高中時的價值觀的確是覺得只要考上好大學,從此人生順遂,而等到真的進去之後,才發現遠沒這麼簡單,有更多的挑戰等待克服。
作者引用社會科學的論文研究,其中表示:當你的金錢超過了基本需求之後,就會邊際效益遞減。例如:如果你月薪可以應付基本開銷,那薪水高低對你來說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也許不能買一些遊戲、不能去一些地方旅遊,但反正沒有那個也不會少塊肉,而且很多都是商業手法炒出來的貨品,畢竟他們的行銷宗旨就是要推銷那些你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作者認為刻意追求快樂只會更得不到快樂,那應該怎麼辦呢,不要主動追求,而是間接追求,所以作者就綜合了他對於研究成果,把間接追求快樂的方法濃縮成五個類別:精神、身體、知識、關係、情感。下面個別講解。
❶ 精神:
① 找到意義: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也許你覺得上班就是為了賺錢養家糊口,也許你覺得工作很痛苦,但是是為了能夠爬上管理職,擁有更高的權利、又或許你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可以找到這份工作對自己或對別人的意義。
其實三個問題分別就是對應到三種心態:打工心態、未來心態、使命心態。
。 打工心態:得過且過,我是來賺錢的 。 未來心態:我對現在做的事不感興趣,但是我必須要做這個必要之惡,才能爬上去 。 使命心態:能夠安於做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作者要去買房,要去銀行辦理房貸,而他所遇到的銀行專員非常熱情,辦理業務要整整40分鐘,但是那個銀行專員始終臉上保持著微笑,作者覺得很訝異:請問為什麼你那麼有熱情有活力?那個銀行專員表示:因為我知道我做的工作可以給很多人帶來希望,可能是房貸或者是創業貸款,都是給他們新的希望,我有什麼理由不開心呢?
② 活在當下: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專注,減少外在干擾與內在分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呢?你可以透過冥想、深呼吸訓練自己專注的品質。你也可以透過清單、排程、蕃茄鐘,簡單而精準的運用自己的時間。
書中提到一個實驗:分成兩組人,第一組人讓他抬頭挺胸走路15分鐘,第二組人讓他低頭碎步前進15分鐘。實驗結果發現僅僅是走路姿勢都不同,在後續調查時,發現的確會影響到心理狀態。
所以你要快樂,要先把自己身體顧好,身體不好,你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況且生活中有很多壓力源,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讓身體休息的方式排解壓力。
你可以透過睡眠跟運動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壓力:每天睡眠8小時,白天可以小睡20分鐘。每週有氧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每週無氧運動兩次。
不斷學習,才能保持心理上的健康,所以我們應該要保持好奇的學習,並且提出好問題,這個時代變遷那麼快,不好好學,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掉。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作者建議可以先練習兩種學習方法:速讀與精讀。速讀是要在短時間內最基本的了解這個文本在說什麼,而精讀是一份文本能夠細細推敲,達到深度學習。你可以用速讀篩出要學的東西給,再用精讀好好研究。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深度學習的機會了。各種遊戲、貼文、影片、短視頻充斥了我們的生活。但這不是一件好事情:這讓我們的思考變得淺薄,而且會讓我們時間像被黑洞吃掉一樣,沒辦法做更有生產的事情。
而且學完之後呢,要勇於嘗試,並且不怕失敗,能夠從失敗中學習,畢竟讀書或學習本來就是要改變生活,而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理論上的完整。
首先,跟朋友聊天的時候,盡量實體聊天,減少科技產品的使用,書中援引的研究表示科技產品使用的越多,內心的孤獨感會越重。
其次,多幫助別人:予人芬芳,自留餘香。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只對別人要好,也對自己要好,如果自己都照顧不好,要怎麼照顧別人。所以在幫助別人時,要好好思考自己幫助的邊界在哪裡,避免自己過度消耗,油盡燈枯,以及避免當濫好人。
這這社會上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多嗎?很少。所以如果你每次都是過度消耗自己去幫助別人,你肯定撐不久啊,你倒下之後,社會又少了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所以至少要先讓自己過得好吧?
如果不會自己著想,誰會為了我著想呢?但是如果我只想到我自己,那我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首先,要知道我不等於我的情緒,所以每次情緒上來的時候,任由情緒自行來取,自己就好像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觀察,情緒要來就來,要去則去。
接受情緒,而不是拒絕情緒,因為你拒絕情緒的話,只會加劇這種情緒。如果我現在叫你不要去想粉紅色的大象,你肯定腦袋裡面全部都是大象,或者我叫你不要緊張,那肯定是很難不緊張的啊。
那應該怎麼辦呢?就是接受這種情緒,而在坦然接受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好像也沒那麼可怕。
那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做什麼呢?你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書寫自己的情感,你也可以寫感恩日記,感恩家人、感謝環境、感謝自己。
這本書簡單好讀,但我覺得要有冥想正念的基礎,再看這本書會有比較深的體悟,我因為其中的精神、身體、情緒,其實都跟冥想系統的概念有所關聯。
作者認為即使生活充滿了挑戰,也不應該停止追求快樂,因為只有擁有了快樂,這個快樂才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所以我們要藉由快樂走向成功,而不是覺得成功之後才能快樂。而快樂有五個面向,精神、身體、智識、關係、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