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海邊小城Karlskrona後,有次無意間發現,開車40分鐘就能抵達一個發跡於西元1231年的知名的釣鮭魚聖地Mörrum。這個小鎮上有一個規劃完善、保育措施幾近滴水不露的釣魚區。說是釣魚區,其實釣魚跟保育並重,園區有非常多規定,守護著這裡的生物和自然環境生生不息。
園區沿著Mörrumsån河,順流而下分為32個「pool」。除了鮭魚,也有鱒魚和其他魚種。因為保育措施完善、魚量豐、漁獲普遍尺寸大,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釣客前來釣魚。然而,順應魚種的生命週期,每年只有四月到九月開放釣魚。每一位釣客都要買釣客憑證(license),既能控制人數,也讓保育工作有足夠經費。憑證價錢非常高,一個人釣一天必須付700克朗(約台幣2000元),而且會有人來查看,不能一證多人用,否則將有罰金。釣場則從每天清晨五點開到半夜兩點,讓釣客釣個盡興。
沿著園區走,會看到不同pool的指示牌,每一個pool都有規定的釣法必須遵守。如果真的幸運釣到魚,秋天時只帶走公魚(「你看我們好可憐!」老公哭喪著臉說)、母魚必須放回。而且,雖然魚種多,但只能帶鱒魚或鮭魚這兩種園方有積極控管的魚種回家,且限量一隻、其他都必須放生!帶回的那隻,必須向園方登記,釣客姓名、魚種、重量都公布在官方網站上。
上上星期六,我和先生一早五點多起床,趕著在早上七點前抵達釣場。在停車場停好車後,經過釣具店(上週先在此買好釣客憑證,之前也參觀過釣具店樓下的小展示館,了解Mörrum的保育措施與釣魚歷史),沿著河畔往下走。沿途都是園方維護良好的草地與步道,還有漂亮的石造橋景觀,上頭不時有火車經過。
就算時間還早,沿途還是遇到好幾位釣客。大家帶著不同裝備,有的甚至從頭到腳穿著防水套裝。大家互道早安,也彼此報告一下不同pool的釣況。除了釣客們,沿途還有許多鴨子在河面覓食,步道旁的大樹上也有鳥類啁啾,配上流水潺潺,就算不釣魚,散個步也很舒心。
最後,先生一路釣到晚上九點(我中午就先撤了),最後只釣到一尾其他種類的魚,必須放回。當天剛好又是今年度釣魚季最後一天(9月30日),只好明年再戰了!
其實,我個人對釣魚沒有太多興趣,對人類獵捕動物作為娛樂甚至競賽這件事心裡也總有些衝突。但如果要在這項人類休閒和自然生態間達到動態平衡,我想Mörrum園區算是非常好的示範。
Mörrum釣魚區網站:https://www.sveaskog.se/mor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