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重新取景,誰在觀看?窗戶中的女性群像|Dulwich Picture Gallery

倫敦達利奇畫像藝廊(Dulwich Pictures Gallery)於「重新取景:窗戶中的女性群像」特展探討窗戶中的女性及其歷史。(Photon by Graham Turner)

倫敦達利奇畫像藝廊(Dulwich Pictures Gallery)於「重新取景:窗戶中的女性群像」特展探討窗戶中的女性及其歷史。(Photon by Graham Turner)

本文同步刊載於文化部「博物之島」,非經同意禁止轉載於其他平台。


回應近年不斷深化的LGBTQ+與性別賦權運動,英國倫敦達利奇畫像藝廊(Dulwich Pictures Gallery)以自身傲人的人像館藏輔以商借作品,在2022年推出特展「重新取景:窗戶中的女性群像」(Reframed: The Woman in the Window)。此展旨在爬梳擁有長久歷史的圖像主題——「窗戶與女性」,並試圖於藝術史圖像學研究之外,融入更為貼合時代的策展概念。展出的女性圖像形式多元,從供權力者賞玩窺視的對象,到積極反動性別陳年積習的用力發聲,從中,展覽藉此重新想像了”Frame”(框架、景框)在藝術史中的多重意義,並帶領觀眾思考「觀看」(Looking)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動作,如何隨著時代而演化?

本展廣泛蒐集藝術史中不同文化與政經背景之下的女性圖像,媒材十分多元,從石雕、油畫、攝影,到現地製作的行為表演。觀眾可以輕易在展中發現西元前900年腓尼基人的象牙製女性石雕、巴洛克時期荷蘭巨匠林布蘭畫中與陽台鳥籠為伍的女性面孔,以及倫敦新冠肺炎封城下,隔著窗戶相視而笑的親人。作品中不泛有許多為人熟知的藝術家,如「行為藝術教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與英國當代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當然也有富有活力的新面孔,共同替女性與藝術史之間複雜又曖昧的關係作了完整的「重新取景」。

「重新取景:窗戶中的女性群像」(Reframed: The Woman in the Window) 特展展場。(Photon by Graham Turner)

因新冠肺炎導致被迫封城的倫敦,人們被迫分隔。希姆蘭.簡尤華拍攝的<奶奶的愛>透過窗戶兩側可見卻無法觸碰的親人,側寫出大疫之中親情的可貴。(Simran Janjua, Dadi's Love, 2020, photograph © Simran Janjua) 

尼德蘭油畫巨匠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早在文藝復興前的荷蘭巴洛克黃金時期,便已將女性與窗戶的概念廣泛入畫。至今,畫中那些笑容可掬的女性身分是幫傭或娼妓,依舊眾說紛紜,被客體化的她們的身分與姓名從觀看體驗中缺席,被觀看的女性已不再具有現實的自我身分,而是成為了「景觀」的一部分。

窗戶定義著空間,形成視線與感知的分野。加拿大藝術家Jeff Wall在其兩公尺長的燈箱裝置”A View from an Apartment”探索室內與戶外之間隱晦的異質性,圖中,物品隨意閒置的客廳帶有十分鬆散的家居氛圍,兩位女性住戶進行著各自的家庭日常,並與其背後巨大窗戶中遠處繁華的溫哥華港形成隱喻的對比。窗戶如利刃般切割著空間,作為一道屏障,Wall以有目的性的景深構圖反映出當代社會壁壘分明的地域概念與結構。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Girl at a Window, 1645, oil on canvas, 81.8 x 66.2 cm,DPG163. Dulwich Picture Gallery, London

加拿大藝術家傑夫.沃爾的攝影作品Jeff Wall, A view from an apartment, 2004-2005, transparency in lightbox, 167.0 x 244.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作為窗戶的一種,帶有機動性質的車窗延伸出更多取景彈性。Andrew Jackson的攝影作品”Hand#1" 以帶有衝擊性與侵略性的構圖角度,將觀者帶入第一人稱的類戲劇場景。相機一旁的駕駛試圖以手勢與一名非裔婦女進行對話,對方以整隻手遮住臉,掌心朝前,試圖阻止車上的攝影者透過車窗進行侵略性的捕捉。照片中的臉均被巧妙遮蔽,僅靠著手勢、肢體語言便形塑出了貫穿車身內外的緊張對峙感。

Andrew Jackson, Hand#1, Kingston, Jamaica, 2017, Photograph, Digital C-Print. 陳玠綸攝影

Tom Hunter,Woman Reading Possession Order, 1997, cibachrome print mounted on board, 29.7 x 21.0cm,courtesy the artist Tom Hunter)

人稱「行為藝術之母」的Marina Abramovic的”Role Exchange”則替整場展覽做了有力的結尾。她於其阿姆斯特丹個展的開幕當日,與一名紅燈區的性工作者進行了為期整日的「身份交換」。時值青春年華的她戴起胭脂、撩著裙擺倚躺在紅燈區的玻璃窗前招客,化身成為了握有權力與金錢者賞玩的對象;那位性工作者取而代之的於開幕酒會上身著西裝抽著大煙,啜飲香檳並與富豪藏家們寒暄。

Role Exchange, Marina Abramovic, 1975, Super 8mm film transferred to two-channel video (black and white, silent). 19 min. 陳玠綸攝影

Wolfgang Tillmans, Smokin Jo, window, 1995, unframed inkjet print, 208 x 138 cm ©Wolfgang Tillmans, courtesy Maureen Paley, London

有文明的建設,才有藝術的發生,藝術史即是一部小型人類史。21世紀的人們期待建構一個更加平等包容的社會,「重新取景:窗戶中的女性群像」特展如一面三稜鏡,映射出斑斕的光束,無須晦澀難解的性別理論或學術研究,觀眾得以用更加輕鬆的姿態,一窺女性在綿長歷史中如何被觀看,最重要的是,我們得以在今日透過截然不同的景框,重新認識那些窗戶中的女性。


資訊來源與參考資料


本文同步刊載於文化部「博物之島」,非經同意禁止轉載於其他平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