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財 - 盡信書不如無書

又被大數據推薦一篇文章,內容可以濃縮成一句話:「27歲存到百萬。」,有趣的是,在各種不同的管道看到的文章,標題雖然相同,但內容卻大同小異,以下節錄三個不同的媒體的文章片段:


媒體A

  • 自己今年27歲,18歲就開始打工賺錢,
  • 19歲在銀行開戶時,有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
  • 22歲大學畢業時已存了快50萬,大約拿了40萬去買ETF穩定滾利息。
  • 至今工作快五年,換過兩份正職的工作,每個月會逼自己存1~1.5萬,假日的時候會去接百貨活動人員的工作。
  • 原PO透露,因為自揹學貸還會給家裡錢,所以月存不多,一年僅存15萬上下,
  • ETF放快五年,滾的配息大約13萬,目前還有持續投入,一樣放給它慢慢生利息。


媒體B

  • 第一桶金的目標是在27歲、大學畢業5年後才達成,
  • 18歲那年開始打工,到了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用了其中部分投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累積配息加總約有13萬元。
  • 19歲的時候在銀行開戶順便買下一張6年期限的儲蓄險,直到今年才去解約,共計獲得18萬元左右,
  • 除了正職工作,假日還去兼職,每月逼迫自己存下1萬元到1.5萬元,一年約存15萬元。 


媒體C

  • 「第一桶金的目標是在27歲、大學畢業5年後達成」,
  • 從18歲起就開始打工,到了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用了其中部分投資ETF,累積配息加總約有13萬元;
  • 19歲時在銀行開戶順便買下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直到今年才解約,共計獲得18萬元左右,
  • 除了正職工作,假日也會去兼差,「每月強迫存下1萬元到1.5萬元」,扣除學貸、拿給同住家人的錢,一年約可存15萬元。


將資料整理成資訊:

  • 2023年時27歲,出生於1996年。
  • 2014年(18歲)開始打工。
  • 2015年(19歲)開戶,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今年)解約後獲利18萬元。
  • 2018年(22歲)大學畢業,存下將近50萬元。
  • 22歲~27歲,大學時期存的錢,將部份(40萬元)拿去投資ETF,獲利約13萬元。
  • 22歲~27歲,除了正職工作外還有做兼職,每月存1~1.5萬元,一年約存15萬元。
  • 2023年(27歲)存到第一桶金(100萬元)。


因為各媒體的訊息不一致,所以決定去找原文:

原文節錄

  • 是在今年27歲,大學畢業第五年存到的,從18歲那年就會去打工,加加減減存到畢業應該花快九年。
  • 金錢分配上,大學畢業那年22歲,打工的錢算算至少存了快50W,畢業那年部分拿去ETF穩定滾利息(大概40W)。
  • 19歲那年去銀行開戶的時候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儲蓄險,一直到今年才解掉,拿了18W左右。
  • 兩份正值工作都會逼自己每個月要存1~1.5W,假日會去接百貨活動人員的工作。
  • 因為我還有學貸要繳也會給家裡給錢,所以一個月存的不多,一年下來存15W上下。
  • ETF放也快五年,滾的配息加總大約拿到13W,目前還有持續在投入,一樣放給它慢慢生利息。


原文+回文的懶人包

  • 18歲~27歲存到百萬。
  • 22歲存到快50萬,將其中40萬投資ETF。
  • 19歲(2015)買儲蓄險,今年(2023)解掉獲利約18萬。
  • 工作後逼自己每月存1~1.5萬,一年可存約15萬。
  • 22歲買的ETF,持有五年的獲利約13萬。


分析

  • 18~22歲共5年期間存到快50萬,平均一年存10萬,月存$8,400元即可,18歲時為民國104年,以當時的基本時薪$115元計算,每月工作74小時即可,假設固定周末兩天從事時數較長的工作,是可以達成的,若從事的工作時薪高於基本時薪$115元,難度會再降低。
  • 儲蓄險的部份,因不確定合約細節,略過。
  • 開始工作後一年約存15萬,換算每月需存$12,500元,當時的基本薪資為$22,000元,且除了正職工作外還有利用假日兼職,假設周末兩天固定工作20小時,以當時的基本時薪$140計算,兼職收入為10小時 x 8天 x $140元 = $11,200元,正職+兼職的總月收為$33,200元。而且吃、住應該都是在家,只要每月家用的占比不要高於總收入的33%,算起來是划算的。儲蓄率37%+家用33%,每月還有$9,960元可自由支配。
  • ETF的獲利與現有持股,變數太多,略過。
基本工資資料來源:勞動部全球資訊網


結論

總資產粗估

  • 現金部位:( 大學畢業存款50萬 - 40萬投入股票 ) + ( 工作後每年約存15萬 x 5年 ) + ( 儲蓄險18萬 ) + ( ETF13萬 )。
  • 股票部位:至少40萬的ETF。


難得被推薦一篇,內容可行且作法可複製的文章。但相對地,因為可行且可複製,所以看起來就不夠引人注目。

原文底下的推文,一連串「27歲存到200萬」、「年薪50萬五年存到220萬」、「大學畢業存到100萬」、「畢業後四年存到150萬」、...,不是說不可能達成,只是單憑結果而沒有過程,可信度如何及作法是否可複製,都有待商榷。

理財很重要的關鍵叫做「可複製」,不可複製的看看就好,沒有參考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