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耐心聊天,比有錢、有知識重要10000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在的人想要成家要煩惱的事很多,父母已經不如以前權威式管理那樣簡單了,孩子只要有書籍、網路就可以學到父母不懂的知識,輕輕鬆鬆就等級太高,變成真新鎮的小智管不了的噴火龍。

但是,不是每對父母都能在物質上讓小孩過得心服口服,不是每對父母都有幸運的人生,高學歷的父母年輕時學習的知識到了孩子長大也可能不管用了,金錢不是保證管教孩子的手段,知識、背景也可能無用武之地,AI的出現也造成許多父母的焦慮,真是煩透了為人父母之心。

不過呢,還有個金錢、知識、AI都無法取代的要素,那就是「耐心陪他們聊天」。

小故事:爸媽的家書

很多年前我曾在自己房裡的衣櫃中翻到一個神秘紙箱,打開一看竟然是父親年輕時寫給母親的家書,強烈的好奇心蓋過我尊重他人隱私權的理智,隨手翻開其中一封,信裡是父親向母親埋怨義務役生活,新訓班長對他大吼大叫、刁難,讓他苦不堪言,信尾問候語還寫著「我愛您」三字。

縱使好奇,我仍放下父母的家書,因為那不是寫給我的,且要是看到裡頭寫著父母恩愛的細節,那我可真要去找催眠師幫我忘記內容了(笑)。於是衣櫃裡的家書紙箱就被我遺忘在那。

過些時日當我又想起那卡紙箱卻遍尋不著,詢問家母後她支支吾吾地說:
「我覺得留著也沒用了,所以全丟掉了。」
「一封也不剩嗎?」
「全丟了。」
我感到錯愕之餘,卻也沒有理由多說什麼,因為那是父母的隱私,但卻深覺可惜,猶如《海角七號》一樣,我可能再也無法從中得知父母青澀時的模樣。

你覺得他很眼熟嗎?沒錯,他也有演《異能》

你覺得他很眼熟嗎?沒錯,他也有演《異能》

前陣子終於看了家姐推薦的韓劇《請回答1988》,
坦白說,我對家姐那年代的童年劇情較難有共感,但有一集金社長(上圖左二)為主的劇情卻讓我流淚了。

金社長每天都嘻嘻哈哈搞笑地生活,唯獨到了生日那天他卻鬱鬱寡歡,他的妻子千方百計想丟掉他在家中囤積的舊物,而在一堆舊物中意外找到兩個兒子小時候錄他們念作文的錄音帶,而在那捲錄音帶中,金社長終於知道他每逢生日就低落無比的原因。

在孩子們童言童語念作文之間,有個年邁婦女的聲音,金社長的媽媽正逗著孫子玩。

「原來我是想媽媽了。」金社長留下了50多歲的男兒淚,
正因為這幕,我想起了父母平日早已遺忘的情緒,
對自己父母的了解,竟然還要透過韓劇來拼湊,這是件多荒謬的事。

耐心的陪伴,便是寬恕的能量

正因是父母的故事,他們才是最特別的人,他們年輕經歷的好事、壞事,哪怕是糗事蠢事,聽聞之時都能感覺那是無比親近的人,聽再多別人家爸媽的往事也是別人家的,自己的父母就完全不同了。

你的糗事,對我而言都是寶藏,正因為你是我的父母。

自己父母的故事才有那樣的魔力,即使相處有什麼衝突,都會因為那些故事會心一笑,而得到包容、寬恕的力量。

和子女分享自己的經歷、說故事,比給再多錢、說再多教都有用。

但不少那年代的父母想法是非常奇怪的,他們只願在子女面前要強,可能一副上對下的樣子就是他們所知的管教方式,年輕時或許能威壓子女,但年老後呢?

成年後的子女只記得父母對自己的責罵、貶低與否定,
管教之中一定會有些失控的時候,但要拿什麼讓孩子記住自己溫柔的一面,而不是讓那些猙獰的面孔成了之間的鴻溝?

父母(長輩)耐心的對話,就成了源源不絕的寬恕能量,
更是父母無法被網路、AI取代的要素,因為別人做不到。

父母角色的迷思:你是啟發者,不是ATM、不是解答

錢給得多還是少,都無法保證孩子是否「心智健全」、「懂得回報」,
而且父母也不需要「總是給孩子答案」。

raw-image

Meth is meth, why do they change meth?

有幾次夜裡睡不著,我都爬起來看《超人特攻隊》,那是一部我可以從現在看到80歲還想看的電影。(我很貪心,我想長命白歲)

超能先生教兒子小傑數學,可他不懂的是,為什麼學校要改變數學的解法,9不就是3乘以3嗎,幹嘛改成3加3加3呢?我們現在所知的一切將來都可能會變,可不變的是,孩子永遠渴望透過自己的體驗得到答案,我們能做的是分享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故事,而無法一次又一次替孩子解數學題。

超能先生花了好幾個天,甚至通宵達旦才替孩子理解了數學,也可能不見得是正解,但孩子會永遠記得爸爸掛著黑眼圈在夜裡把他挖起來,就為了他的學習成效,那就是正解。

這就是我這麼喜歡《超人特攻隊》的原因,超能先生的怪力隱喻著試圖用蠻力解決問題、掩飾無力感的父母,而他觸動人心正是因為及時發現了他能一拳打穿厚牆,也不能強硬處理孩子的煩惱,因為孩子的煩惱不是一道牆,而是一道階梯,要用耐心砌成的墊腳石。

不需要總給孩子正解,也不要怕孩子犯錯,
父母給予孩子的陪伴和耐心,是孩子手上那盞溫暖發光的油燈,
在他感覺伸手不見五指之時,那道溫暖的光會陪著他一輩子,再傳給他的孩子。

raw-image



avatar-img
157會員
160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我啦,我好學啦 的其他內容
我們人際關係中有很多的煩惱是自己徒增的,其中一點就是「太快討厭或喜歡別人」。原理是這樣的: 看見一個人的某個舉動、外貌不和自己胃口,就急著在心裡討厭他,不自覺中透露了嫌惡和冷漠讓對方也產生不滿,然後就莫名交惡了;相對的,只因為一個人某些特質很合自己胃口,就忘了保持距離,也很容易造成誤判。 小故事:
如果你覺得時常處在能量低、開心時間維持不久、容易被觸發壞心情,那麼請看看我這篇文,這是我人生數十年至今以來的精華,只要避開讓自己不開心的習慣,那開心的時間就會自動延長很久,甚至快速獲得開朗。 請留心,讓你覺得人生很糟的,是網路、是影視 很多你認為覺得很糟、很絕望的事情,其實都沒那麼糟糕, 真正讓
近日,我看了一些我相當欣賞的作者們寫的有關"男人視性為情感與地位的出口",看了之後有些傻眼貓咪,左思右想有些猶豫,但還是決定寫下一個男人對性的看法。 情愛追求,是對家庭陪伴的投射 請容我說聲,性不是男人情感苦悶的解藥。 在我人生中曾有一段很長的歲月盲目追求感情,直到六年前追求一個女生未果,在挫
我們都會以"比自己優秀"和"比自己差勁"來給遇見的人分等級,其實這是有很多壞處的,而且還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 但是要先說,人是沒辦法完全拔除「優越感」而存在的,因為沒有了優越感,失去了比較,人就會失去絕大部分的動力。就連素食者也會以「救生非殺生」的觀念來合理化、強調吃素的好處,以及"行善不欲人知才
寵物專家說,貓咬你時能有兩種訊號, 一是社會化不夠,沒學會相處方式,一是想你了,請看看我。 多年前公司在一樓門時常沒關,有隻街貓就大搖大擺走進公司,跳上同事大腿討摸,而同事剛好又是個貓奴,就這樣把牠納入後宮🌹。 小傢伙時常躲在我螢幕後,伺機而動捶打我的祈福達摩,倒在桌上的達摩看著我,想問我為什
這是這一個月來羅賓哥發給我的新案子的其中一張分鏡圖,我參考了客戶方給我的圖,再畫成風格統一的版本,這個案子有很多驚喜,前後追加了好幾格,而前陣子他告訴我:「謝謝學學老師,我們得標了!」在手機另一端的我都可以感覺到喜悅,這是個數百萬的大案子,而我也是其中一員。 確認得標了,我才敢放上這張。 這格是
我們人際關係中有很多的煩惱是自己徒增的,其中一點就是「太快討厭或喜歡別人」。原理是這樣的: 看見一個人的某個舉動、外貌不和自己胃口,就急著在心裡討厭他,不自覺中透露了嫌惡和冷漠讓對方也產生不滿,然後就莫名交惡了;相對的,只因為一個人某些特質很合自己胃口,就忘了保持距離,也很容易造成誤判。 小故事:
如果你覺得時常處在能量低、開心時間維持不久、容易被觸發壞心情,那麼請看看我這篇文,這是我人生數十年至今以來的精華,只要避開讓自己不開心的習慣,那開心的時間就會自動延長很久,甚至快速獲得開朗。 請留心,讓你覺得人生很糟的,是網路、是影視 很多你認為覺得很糟、很絕望的事情,其實都沒那麼糟糕, 真正讓
近日,我看了一些我相當欣賞的作者們寫的有關"男人視性為情感與地位的出口",看了之後有些傻眼貓咪,左思右想有些猶豫,但還是決定寫下一個男人對性的看法。 情愛追求,是對家庭陪伴的投射 請容我說聲,性不是男人情感苦悶的解藥。 在我人生中曾有一段很長的歲月盲目追求感情,直到六年前追求一個女生未果,在挫
我們都會以"比自己優秀"和"比自己差勁"來給遇見的人分等級,其實這是有很多壞處的,而且還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 但是要先說,人是沒辦法完全拔除「優越感」而存在的,因為沒有了優越感,失去了比較,人就會失去絕大部分的動力。就連素食者也會以「救生非殺生」的觀念來合理化、強調吃素的好處,以及"行善不欲人知才
寵物專家說,貓咬你時能有兩種訊號, 一是社會化不夠,沒學會相處方式,一是想你了,請看看我。 多年前公司在一樓門時常沒關,有隻街貓就大搖大擺走進公司,跳上同事大腿討摸,而同事剛好又是個貓奴,就這樣把牠納入後宮🌹。 小傢伙時常躲在我螢幕後,伺機而動捶打我的祈福達摩,倒在桌上的達摩看著我,想問我為什
這是這一個月來羅賓哥發給我的新案子的其中一張分鏡圖,我參考了客戶方給我的圖,再畫成風格統一的版本,這個案子有很多驚喜,前後追加了好幾格,而前陣子他告訴我:「謝謝學學老師,我們得標了!」在手機另一端的我都可以感覺到喜悅,這是個數百萬的大案子,而我也是其中一員。 確認得標了,我才敢放上這張。 這格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內容包括生活智慧和價值觀念。父親提醒兒子人生無常,要珍惜每一刻,不要過分依賴別人,要獨立自主;感情和成功都是會變化的,要有心理準備;教育是重要的,但也要懂得實際應用。最後,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親情和家庭和睦。這封信提醒我們珍惜緣份,善待身邊的人。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這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內容包括生活智慧和價值觀念。父親提醒兒子人生無常,要珍惜每一刻,不要過分依賴別人,要獨立自主;感情和成功都是會變化的,要有心理準備;教育是重要的,但也要懂得實際應用。最後,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親情和家庭和睦。這封信提醒我們珍惜緣份,善待身邊的人。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