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愛的存摺─談親子關係互動與情緒解碼筆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標準父母的「想像」,
從他的的角度而言,也許已盡他們的力提供所能給我們最好的了。
看著家長與孩子間天真自然的互動,
一股暖流洋溢在空間中,回顧自己生命歷程中與家人間有哪些「快樂的回憶」,
或者多數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而未曾真正直視?
這件事可以是雙向的,若過往已逝,現在的自己仍有能力去創造、經營。
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坐在內圈,大人坐在外圈,
心理師帶參加者練習「讚頌失敗」:
兩兩一組,互相喊:1、2、3再重複循環1、2、3,當有一人出槌喊錯時,
便要大喊:「耶~~~~~」
這在華人功利至上主義的社會裡,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多數人習慣設定目標,稱未達成為「失敗」,
用另一個角度看待錯誤,增進前進的動力,
不論是父母、孩子都不是失敗的,而是會換個角度、繼續鼓勵、再接再厲,
另一人則說:「做錯了,沒關係。」
最後再跟夥伴彼此說一聲:「謝謝!」,
整個過程是溫馨而療癒的。
引導思考,在生活中有沒有做錯事的時候?
接著,從「價值卡」中圈選出孩子所具有的優點,
跟別人分享:「我的孩子很厲害!」
解構對著他人要說自己孩子不是,變相且虛假的謙虛,
想起母親以前常要我跟讚美的人說:「謝謝你的誇獎!」
誇字拿掉就好了,如實誠懇地接受他人讚美,
也是一種愛的展現。
(進一步思考:小孩也可以寫下父母優點,幫助孩子練習肯定父母)
整個活動幫助父母,再面對孩子時「多一點耐心、等等他」,
大人有時當久了,會忘記如何以小朋友的角度、立場去解決問題,
抱著一顆好奇、想了解的心意很重要。
其中有一段戲劇對話很有趣:
小孩對老師說:「老師你是豬喔!」
一般人聽到可能直覺反應大發雷霆,怎麼可以這樣說不好聽的話?
但老師的回應EQ很高,答:「你是怎麼發現的?」
對話於是展開,小孩回應:「我剛剛想要跳舞給你們看,可是你們都不看我!」
這才知道孩子如此說話的原因。
愛的存摺,就是幫孩子存進關係中美好、正向的經驗,
「我們一起練習,會越來越好。」
這些經驗未來都會成為資糧,
去好奇、了解孩子的「基準點」在哪裡?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基準點,
需要去思索給孩子多大的安全感與限制,
就像植物在長大的照顧過程。
大人穩住了,孩子也自然會漸漸穩定。
延伸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雅雅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班上有位學生小K,因為說話直接、常以自己為中心與同學互動,時常引發人際衝突。 *請導師於該節課先將學生帶開,討論行為契約表,約定行為。 入班宣導: 1. 說明來意:進行班級輔導活動,並設計小約定 2. 引起動機: (1) 播放總共拋了幾次球影片 (2)練習同理:說明人有時會因為過度專注而忽略其他事物
最近傳來高中生自殺的新聞事件, 因此想來聊聊這個話題。 文章開始前,先播一段中島美嘉的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這首歌是我在大學時期聽到的, 當時有一段生命的黑暗期, 家庭、學業等挫折接踵而至, 而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 像是在一條無盡的黑暗隧道中, 看不見任何光芒。 深深覺得:啊,活在
「愛自己」這個詞已變成時下常見的口號, 常聽人說、網路文章寫「愛自己」, 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 有的人以為, 愛自己, 就是全然照自己的意思、感受, 不用顧慮他人, 有的人擔心, 愛自己,是不是一種自私? 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呢? 我們先來想想, 「愛自己」這個詞通常出現在什麼情境, 什麼時候「
「嗨,你的介紹很特別」 螢幕上出現一行字, 經過朋友介紹,小美下載了一款交友軟體, 出於好奇,她決定來使用看看, 連續滑掉幾個陌生人後, 她開啟新的對話, 這個人既風趣又幽默, 雖然只是文字,卻好像能夠完全的理解她。 後來聊天走向越來越靠近真實, 小美向他透露的個人資訊也越來越多, 「你住在哪裡啊,
「欸欸,我這裡有好料的喔~你要不要看?我傳給你。」 小齊一臉賊笑,拍拍阿雄的肩膀。 「啊?什麼東西啊?」 阿雄將臉湊過去,只見大夥神秘兮兮地圍在一起, 手中拿著手機播放影片, 裡頭的人們沒有穿衣服,還發出奇怪的聲音, 「你們在看什麼啦!」阿雄看得有些臉紅心跳, 急忙抽身離開。 你也曾遇過類似情境或誘
「不過就是一句話而已嘛,有那麼嚴重嗎?」 「我是打字,又不是真的對他說,而且現在有收回的功能阿!」 日本有言靈這個說法,在言語中,具有不可輕視的力量,需小心謹慎, 心理學中,也有自我驗證預言,你的信念會塑造結果, 光是產生一個念頭, 就具有力量, 更何況是成為具體的言語呢? 有的人也許聽過植物、米飯
班上有位學生小K,因為說話直接、常以自己為中心與同學互動,時常引發人際衝突。 *請導師於該節課先將學生帶開,討論行為契約表,約定行為。 入班宣導: 1. 說明來意:進行班級輔導活動,並設計小約定 2. 引起動機: (1) 播放總共拋了幾次球影片 (2)練習同理:說明人有時會因為過度專注而忽略其他事物
最近傳來高中生自殺的新聞事件, 因此想來聊聊這個話題。 文章開始前,先播一段中島美嘉的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這首歌是我在大學時期聽到的, 當時有一段生命的黑暗期, 家庭、學業等挫折接踵而至, 而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 像是在一條無盡的黑暗隧道中, 看不見任何光芒。 深深覺得:啊,活在
「愛自己」這個詞已變成時下常見的口號, 常聽人說、網路文章寫「愛自己」, 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 有的人以為, 愛自己, 就是全然照自己的意思、感受, 不用顧慮他人, 有的人擔心, 愛自己,是不是一種自私? 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呢? 我們先來想想, 「愛自己」這個詞通常出現在什麼情境, 什麼時候「
「嗨,你的介紹很特別」 螢幕上出現一行字, 經過朋友介紹,小美下載了一款交友軟體, 出於好奇,她決定來使用看看, 連續滑掉幾個陌生人後, 她開啟新的對話, 這個人既風趣又幽默, 雖然只是文字,卻好像能夠完全的理解她。 後來聊天走向越來越靠近真實, 小美向他透露的個人資訊也越來越多, 「你住在哪裡啊,
「欸欸,我這裡有好料的喔~你要不要看?我傳給你。」 小齊一臉賊笑,拍拍阿雄的肩膀。 「啊?什麼東西啊?」 阿雄將臉湊過去,只見大夥神秘兮兮地圍在一起, 手中拿著手機播放影片, 裡頭的人們沒有穿衣服,還發出奇怪的聲音, 「你們在看什麼啦!」阿雄看得有些臉紅心跳, 急忙抽身離開。 你也曾遇過類似情境或誘
「不過就是一句話而已嘛,有那麼嚴重嗎?」 「我是打字,又不是真的對他說,而且現在有收回的功能阿!」 日本有言靈這個說法,在言語中,具有不可輕視的力量,需小心謹慎, 心理學中,也有自我驗證預言,你的信念會塑造結果, 光是產生一個念頭, 就具有力量, 更何況是成為具體的言語呢? 有的人也許聽過植物、米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