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標準父母的「想像」,
從他的的角度而言,也許已盡他們的力提供所能給我們最好的了。
看著家長與孩子間天真自然的互動,
一股暖流洋溢在空間中,回顧自己生命歷程中與家人間有哪些「快樂的回憶」,
或者多數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而未曾真正直視?
這件事可以是雙向的,若過往已逝,現在的自己仍有能力去創造、經營。
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坐在內圈,大人坐在外圈,
心理師帶參加者練習「讚頌失敗」:
兩兩一組,互相喊:1、2、3再重複循環1、2、3,當有一人出槌喊錯時,
便要大喊:「耶~~~~~」
這在華人功利至上主義的社會裡,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多數人習慣設定目標,稱未達成為「失敗」,
用另一個角度看待錯誤,增進前進的動力,
不論是父母、孩子都不是失敗的,而是會換個角度、繼續鼓勵、再接再厲,
另一人則說:「做錯了,沒關係。」
最後再跟夥伴彼此說一聲:「謝謝!」,
整個過程是溫馨而療癒的。
引導思考,在生活中有沒有做錯事的時候?
接著,從「價值卡」中圈選出孩子所具有的優點,
跟別人分享:「我的孩子很厲害!」
解構對著他人要說自己孩子不是,變相且虛假的謙虛,
想起母親以前常要我跟讚美的人說:「謝謝你的誇獎!」
誇字拿掉就好了,如實誠懇地接受他人讚美,
也是一種愛的展現。
(進一步思考:小孩也可以寫下父母優點,幫助孩子練習肯定父母)
整個活動幫助父母,再面對孩子時「多一點耐心、等等他」,
大人有時當久了,會忘記如何以小朋友的角度、立場去解決問題,
抱著一顆好奇、想了解的心意很重要。
其中有一段戲劇對話很有趣:
小孩對老師說:「老師你是豬喔!」
一般人聽到可能直覺反應大發雷霆,怎麼可以這樣說不好聽的話?
但老師的回應EQ很高,答:「你是怎麼發現的?」
對話於是展開,小孩回應:「我剛剛想要跳舞給你們看,可是你們都不看我!」
這才知道孩子如此說話的原因。
愛的存摺,就是幫孩子存進關係中美好、正向的經驗,
「我們一起練習,會越來越好。」
這些經驗未來都會成為資糧,
去好奇、了解孩子的「基準點」在哪裡?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基準點,
需要去思索給孩子多大的安全感與限制,
就像植物在長大的照顧過程。
大人穩住了,孩子也自然會漸漸穩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