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爸對我而言很難溝通,例如家裏堆了一堆他收藏的雜物(喜歡到二手市場收集別人家裏清出來的雜物),每次買東西就把冰箱全佔滿,跟他說不要一次買那麼多(沒有用),溝通時也都有聽沒有做,下次還是照著他的想法去做,像是固執老人,為了溝通,我還看了《正念溝通》,但每次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老是不歡而散,看到這本書就立刻覺得終於有可以了解老人家在想什麼的書可以解救我?
雖然看了也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知道他們的想法,誤解變少,可以多點體諒與寬容。
作者佐藤真一是大阪大學研究所的教授,研究臨床生死學、老人行為學等領域,他說當自己也步入花甲之年才發現,高齡者就是自豪又自憐的矛盾體,行為才會讓人又氣又好笑。
這本書是用簡單文字和漫畫組合的形式,一篇接著一篇,很快就可以讀完,就像書的封面介紹,是一本讓你笑中有淚的高齡心理學,對於家中老人家的問題求解,可以看是什麼問題,直接翻到那一章節,方便閱讀。
例如我家問題之一雜物堆到變成垃圾場,我家雖然還未至垃圾場但是雜物實在太多,作者說會發生這個問題是當老人家一次次先拿再說,其實已沒有精神和體力整理堆積如山的雜物,解決的最快方法是陪他們一起慢慢整理。(謎之音:沒有心情與耐心陪他們慢慢整理,依然無解,但有時會把一些東西偷偷拿去回收,發現他們也不 會發現 XD)
下面節錄一些書中提到老人家的症頭和解法:
父母記不住數位儀器的使用方法,幫長輩買東西時,要盡量選按鈕少、字樣大的產品。
不肯丟掉老舊的東西例如不肯把冷氣換成變頻空調,認為還可以用,作者認為只要父母親覺得用的順手,就尊重父母的選擇。
父母只記得對他們有利的事其實不是有意,而是高齡所致,人老了,記憶會消除,所以要適時的將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父母遇到一點小事就發火是因為他們頻頻做不好事,屢屢受挫,不斷累積壓力,對自己的的蒼老各種能力衰退,感到難受,所以遇到不好的時機就忍不住發火,要平時關心爸媽,減輕他們的壓力。
父母說話誇大其辭的原因之一,在於「希望自己受到矚目」。假如爸媽說的是誰受了重傷或誇大其他負面消息,可能就代表他們很寂寞。
家人要等別注意的是父母年老後,是否變的非常惹人厭。原因可能在於想要誇示自身力量的心態,為了展現自身的影響力,於是說出暨多餘又惹人厭的話。即使對父母惹人厭的言行感到憤怒,還以顏色也是大忌。我們可對父母說句尊重的話,或是附和就好。
父母老是吃甜食是因為味覺衰退,對鹹味感覺不太出來,許多甜食只要些微的咀嚼力就可以吃,只要幫父母選擇對身體不會有太大負擔的點心,讓父母感受美味的甜食。
父母動不動就喊這裏痛、那裏痛,從某方面來看,老爸、老媽誠實說出身體不舒服還比較讓人放心。我們要傾聽父母說哪裡痛,以免遺漏疾病的訊號。
這本書沒有高深的心理學論述,簡單的圖文讓我們了解老人家症頭背後的原因,就像推薦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說的「別急著解決問題,先試著了解各種行為的原因」,畢竟大人的生理與心理,遠比單純的孩子要複雜許多,不是單靠耐心與溫柔就可以讀懂。
本書藉由各種案例和各種解決的小撇步,讓我們可以理解年老父母、長輩的想法與困擾,並提供建議,讓我們由理解來想出相處之法,也了解自己老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先理解再找辦法,希望自己老了不要也變成年輕人眼中的固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