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今毫不後悔,明日也繼續走《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趁展期結束前的平日看了展覽,深感不虛此行,感嘆有機會認識並見著何德來作品的我們,多麽幸運啊!看完展後,我跟好幾位朋友分享感動,想說不如把心得寫成文章發布吧,留下紀錄,算是自己小小的回饋。

北美館官宣

北美館官宣

「我的身價是一百元」

何德來出生於西元1904年,屬於日治時期的台灣畫家,雖然高中時才接觸繪畫,但才華洋溢的他,後來以第一名考上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此校向來是日本公認最好的藝術學校,台灣畫家廖繼春同為此校畢業生,可何德來作為同時期的畫家,後世的名聲卻不如其他校友響亮,為何?

這要從何德來特別的身世說起,他出生在新竹佃農之家,五歲時因家貧繳不出佃租,生父母將他過繼給同姓地主家。「我的身價是一百元」他在《55首歌》文字畫裡寫下如此自傳的和歌句,一百元的人財交換,就此調換了他出生的命運,讓他變成了小留學生,得以赴日受教及擁有學畫的難得機會,同時也鋪墊他日後,立志不為名利創作藝術的骨氣。

此次展覽主題名《吾之道》是他晚年為紀念逝去的愛妻,所出版的詩集名,最後一首:「今日終了 毫不後悔 明天的日子 也要繼續走下去 吾之道」便道出他一生都堅持走自己的路。在東京美校求學階段的他,就早已感認官辦展覽的評審制度,無法理解自由創作的心靈,從此不願再參加任何官辦評審展,不論台日;而他的妻子在生前,作為一名日本古樂家,同樣支持他對藝術的純粹追求,甚至認為他不要出售任何的畫作,才能完整保存所有作品並留給後人。

他這生做到了以上兩者。

何德來去世後,家屬依照其遺願,將一百多件完整的作品贈與北美館和他的故鄉新竹市,於是,作為後人的我們得有幸觀賞這位自由不羈、一生懸命為藝術而純粹的心靈表達,其究竟面目。

展覽入口處,每一主題前皆有何德來的短詩。

「一張一張都是吾心日記。」

雖然大半以上的日子都在日本度過,受教、作畫、入社、結婚、養病,何德來卻始終拒絕入日本籍,他並非抗拒命運帶來的雙重文化認同,「富士之國 撫育臺灣出生的我五十年」,對日本他帶有銘謝之心,但臺灣之於他,永遠是血緣上的根源,同是他一生,心靈難以割捨的「故」。

臺灣、母親、妻子皆是「故」,命運一而再地,將他與她們拆散,身為念故之人的他,拿起筆,不停憑藉懷思想念,把臺灣、母親、妻子重現畫布之上,不論記憶有多遙遠,只要情感還在,他便能秉持心中留存的那份美好作畫。

臺灣、母親化成了月亮,妻子化成了燭火,她們都以「光」的形象現身畫中,都是暗夜裡唯一的明亮,她們的光宛如柔和懷抱,慰藉黑暗裡噩夢哭泣的生靈。

第一張:《月》,1932,北美館典藏。第二張:《吾之生》,1958,北美館典藏。


何德來就這樣毫不掩飾地,用他的畫與詩,道出他真實的內在感受與價值。也正因為他只為藝術創作且不賣畫,當我看完所有展區時,不禁覺得一個質樸純粹的生命脈絡清晰可見,從第一幅高中的作畫到最後未能完成的畫,比比交互輝映特定主題,承先啟後展示在後人面前,所有他的創作只映照他心中的日月之光,沒有矯揉奉承或刻意用力的地方,他的創作充滿他的情感與聲音,對於故人故鄉、宇宙認同、人類關懷、家與日常,果真如他自己所言「一張一張都是吾心日記」。

第一張:何德來最早畫作《處女》,1920,北美館典藏。第二張:《今日仍在描繪和平之夢》,1951,北美館典藏。



「太陽輝照時 星月微笑處 吾心之故鄉」

觀賞何德來的作品,可以感受某種雙重性的呼應,或許源自他特殊的雙重身分,一方面使他擁有太陽般明亮意志的呈現,另一面又有細膩的情緒表達,相對於臺灣意象的月亮,太陽與富士山便成了日本的意象。而陰性意象那面,貌似未曾遠離前述母題,是他深刻執念的根,也是他期許死亡時的溫柔相伴(參《55首歌》);但陽性意象部分,則繼續拔高發展,超越國家的形體,來到天體存在之所的宇宙。

月如母,日如父,情感的根是無法斷改的,但意志要長往何處的天,是可以選擇的。

何德來長期定居日本,經歷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始末及關東大地震,見識了天災人禍帶來的恐怖毀滅,戰爭殺戮是心靈絕對的惡夢,不該是父親帶領生命去往的地方。他的一幅文字畫說:

「父」之為字 象徵父親以雙手及慈愛 將兒女高高捧起

「母」之為字 象徵母親懷胎生產並撫育兒女之姿

「親」之為字 象徵看見一棵直立之樹 有根而開花結果

《日本》,1964,北美館典藏。

《日本》這幅畫中佔滿大部面積的太陽不是日本,右下角那微微隆起的小三角富士才是,意味著與真正的星體太陽相比,日本渺小如砂粒,萬物生靈乃是憑藉太陽萬丈光芒才得欣欣向榮。

曾經他畫下正面凝視紅日的自身背影,往後那個紅日已不復見,他轉向宇宙凝視日月星空,畫出它們獨特的光耀,在這些光裡,他能回憶起生命的泉源,還有燃起他內心光芒的故人,所有寄託與投射之情,揉入一幅幅簡約單色的繪畫裡,傳遞出一個人心靈宇宙的質地,那樣的純粹真切。


「明天的日子 也要繼續走下去 我的路」

當初我是受北美館官宣主視覺圖《黎明》與「宇宙探源」主題畫作吸引,進而決定看展,我並沒有做太多功課,單純憑喜愛感覺跑去,結果收穫滿溢感動。當一名藝術家拿出赤心之勇,不計回報表達最真摯的內在時,該作品就能跳躍時代與流派,獨具一格。

《黎明》,1962,北美館典藏。

何德來的畫作不單是視覺的交流,也有音律性,他曾跟人說,假如沒有靈感作畫的話,就去寫詩吧!他的詩歌與繪畫相輔相成,結成給後人的果實,如他也從漢字的象形發掘出文字的動感意象,嘗試以字作畫,同時表達形象與意義。

《55首歌》形成的夜晚圖像,有如他在夜裡低吟的自傳和歌,不規則區塊堆集成短詞唱著他的來去,環繞著中央散發幽靜光芒的月球,這畝天地就是他的內在一幕,最底深處有好多夜空下的夢與泣,聚攏成山,「勿在夢中哭泣 切勿哭泣 勿哭泣 這世界有人 也有黑夜」。

《五十五首歌》,1964,北美館典藏。

最右上方始於台灣兩字,最左下方終至富士,這是他的命。

然不管他走到何處,仰望日月依舊跟隨,記憶故人身影猶存,豐沛我心者皆俱,盤纏尚有,既然如此,那就繼續走自己的路吧!



_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Keeping to My Path: A Retrospective of Ka Tokurai

展覽地點、時間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07/08 - 2023/10/22

展覽資訊|https://www.tfam.museum/KaTokurai

影片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YXZsylPkI

摘自何德來《吾之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