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筆記-皈依三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奧運式修行

2022東京奧運台灣選手表現亮眼,讓我們記得了他們的名字,而這與修行有何關聯?相同的是始終如一的發心,日復一日地進行相同的練習,日復一日回到初發心,即使遇到瓶頸仍然努力不懈地:回到初發心和發願。

日本佛教的「千日迴峰行」也是挑戰極的修行方式。修行者頭佩戴未開蓮花的蓑笠,身披白色僧衣,足蹬草鞋;腰間佩戴生死繩和降魔劍。這身裝束除了似不動明王外,另一層深意是,若在修行途中想要放棄,或遇到無法抗拒的阻礙或磨難,就要自行了斷以死明志(不是強制要求)。因此,也是非常肅穆的「喪服」。每日凌晨2點出發,單日行走路程約30公里,需6小時左右,在修行途中對遇到的所有人都進行參拜,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現一草一木的佛性。參拜地點包括比叡山和京都府的270餘處聖跡(包括佛、菩薩、神、巨樹等)。在修行的前三年,每年需修行100天;第四到第五年,每年需修行200天;五年內修行滿700天便可以「入堂」。「入堂」是佛家的另一種修行,連續9日(即從修行的第七百日到第七百零九日)在不動明王堂內閉關,其間斷食、斷水、不眠、不臥,每日還要到閼伽井中汲取閼伽水,在堂內敬供不動明王。(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fo/34pkvj3.html)

而在漢傳佛教亦有四念三昧的修行方式。

佛陀亦是苦行了六年不得其果,而接受了牧羊女的供養,而後在菩提樹下成佛。

法師說,苦行需要福德資糧。如同奧運選手,其實有許多教練和醫護團隊不斷地配合選手的身心條件做調整,我們不亦具有苦行的修件。「中道」是最適合的道路。

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是學習如何成為佛陀的學生。皈依後發願身口意要利益他人,不要傷害他人;改變生命的依靠,學習佛的智慧。

覺悟有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聽聞佛法進而產生覺察,覺他是自覺後去點亮他人的生命,而覺行圓滿就是自覺覺他的圓滿。

早晚課誦,佛教徒都會唱誦三皈依,為什麼要早晚各念一次呢?早上是提醒:發願向佛學習;晚上在反省實踐的歷程。課誦三皈依的內容是: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便是以「自」力,依靠自力將三皈依放在心上,來學習佛的發心,透過法來轉化身口意,使自身與大眾得以無礙。

是故三皈依為信佛學佛之根基。

課程次第

9/15 昄依三寶:進入佛門第一步

10/6 四聖諦:佛陀在人間的第一堂課

11/3 五戒十善:自修階段/自利並防身口意過失

11/10 六度四攝:利人度眾

法師並提醒我們,修行的四個次第:信、解、行、證。

皈依的意思

皈是歸向/回頭,依是依循,是「沒有期限」「不會改變」的穩定目標。要從哪裡回頭呢?由錯誤中回頭,依靠佛陀真實的教誨。而真正的皈依是內心的改變,當我們發心求授皈依,是要依循佛的教導來修正生活中的錯誤行為,是要皈依正確的發心。

為什麼皈依三寶

因為對佛陀的敬仰和皈信,因為崇敬佛陀的偉大人格和智慧,佛陀將所悟的解脫方法告訴我們,使我們自己也能漸漸地走向成佛道路。

  • 皈依佛,兩足尊:足指圓滿,兩指福德和智慧
  • 皈依法:依照佛陀所示的方法來做,信佛利益是通過現實生活而達到解脫目的。要想求取利益,也當皈信佛陀的教法。重點有三: (i)自助:不依賴神蹟,自我負責(ii)修行不做無意義苦行,也不放縱,不緊不鬆的中道(iii)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以自淨其意的心止惡行善就不會執著我/我的。
  • 皈依僧:僧為淨。傳持佛法的人宜恭敬如同佛法,不受順逆境染著,維持清淨的心。

皈依三寶的好處

皈依佛使有依循的對象而生安定感;

皈依法使有依循的準則而生方向感;

皈依僧使有依循的遠景而生未來感;

使生命不受環境影響而有深度。漸漸地達到在生命中運任自在,如實應對變化無常。

凡夫/眾生是未覺悟的人,佛是覺悟的「人」。而佛的覺悟在三方面:無常,無我,緣起。

覺悟就是用佛的智慧來觀察世間事,用三寶的方法來覺悟生命的經驗。

必須要皈依

沒有皈依就沒有下定決心,就不易學得好,就容易成為迷信,而我們要的是正信。但皈依只是註冊,佛陀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充實自我內在生命,運用在生活之中,改變個人和家庭中的習氣,逐漸學習佛教覺悟的方法和思考方式來改變自己。皈依是為了讓生命覺悟。

最後

您認為,「佛」「法」「僧」與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法師要我們謹記八字

認真學習,認真實踐

avatar-img
18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像是一把烈火煎熬著我。因為這個名詞廣泛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之中,而且被和神通和通靈混淆使用。 在我過去的認識裡,佛教系統裡,不曾出現過這個名詞,所以在我接觸能量心理學和靈性的時候,強烈的批判出現在我的心中。
那天,在茶屋ヶ坂公園看完繡球花,大家坐在超市前的長椅上休息。我家導遊公布下一個景點是覺王山日泰寺。 導遊說,日泰寺是日本唯一一個不屬於任何宗派,各宗派的主教士每隔三年輪流掌管寺廟。裡頭供奉了泰國(舊時的暹羅)贈送日本的佛陀舍利子,並以國命名來彰顯日泰友好。而覺王山的「覺王」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別名。 準
這次日本旅遊的最後一站是聚樂園,聚樂園裡有一尊大佛,是1927年為了紀念昭和天皇成婚而供養的開光大佛。帶著旅途中的情緒波動來到這裡。
「爾時,善現亦白佛言,我清淨故,色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受想行識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果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一切智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無得無現觀,佛言,如是,畢竟淨故。」
【消失】 早晨走在鐵馬道上,一隻黑色長尾中型鳥飛在前方胸口的高度。 「怎麼飛那麼低?」正當我納悶時, 視線循著鳥的視角延伸,黑鳥的前方是一隻奮力飛行的鮮紅小蟲。 眨眼的瞬間,鮮紅小蟲不見了! 黑鳥轉彎飛向鄰近的枝葉叢裡。 回到家中,我向孩子描述我在步道所見的這個景象, 問他:「紅色小蟲怎麼了?」 五
孩子的幼兒園在榮民之家裡面,是去年剛成立的。 榮民之家會決定要成立附設幼兒園,一定是有許多的緣由。 今天早上一如往常地騎摩托車載孩子上學, 不同的是,一到門口,看到五十公尺遠處停了三台黑色箱型車, 其中一台有一尊金色的佛像,空氣裡傳來阿彌陀佛的聖號。 我下意識地緊張了一下,想要保護孩子,也在想要怎麼
有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像是一把烈火煎熬著我。因為這個名詞廣泛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之中,而且被和神通和通靈混淆使用。 在我過去的認識裡,佛教系統裡,不曾出現過這個名詞,所以在我接觸能量心理學和靈性的時候,強烈的批判出現在我的心中。
那天,在茶屋ヶ坂公園看完繡球花,大家坐在超市前的長椅上休息。我家導遊公布下一個景點是覺王山日泰寺。 導遊說,日泰寺是日本唯一一個不屬於任何宗派,各宗派的主教士每隔三年輪流掌管寺廟。裡頭供奉了泰國(舊時的暹羅)贈送日本的佛陀舍利子,並以國命名來彰顯日泰友好。而覺王山的「覺王」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別名。 準
這次日本旅遊的最後一站是聚樂園,聚樂園裡有一尊大佛,是1927年為了紀念昭和天皇成婚而供養的開光大佛。帶著旅途中的情緒波動來到這裡。
「爾時,善現亦白佛言,我清淨故,色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受想行識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果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一切智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無得無現觀,佛言,如是,畢竟淨故。」
【消失】 早晨走在鐵馬道上,一隻黑色長尾中型鳥飛在前方胸口的高度。 「怎麼飛那麼低?」正當我納悶時, 視線循著鳥的視角延伸,黑鳥的前方是一隻奮力飛行的鮮紅小蟲。 眨眼的瞬間,鮮紅小蟲不見了! 黑鳥轉彎飛向鄰近的枝葉叢裡。 回到家中,我向孩子描述我在步道所見的這個景象, 問他:「紅色小蟲怎麼了?」 五
孩子的幼兒園在榮民之家裡面,是去年剛成立的。 榮民之家會決定要成立附設幼兒園,一定是有許多的緣由。 今天早上一如往常地騎摩托車載孩子上學, 不同的是,一到門口,看到五十公尺遠處停了三台黑色箱型車, 其中一台有一尊金色的佛像,空氣裡傳來阿彌陀佛的聖號。 我下意識地緊張了一下,想要保護孩子,也在想要怎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重要!一生有如法地受持一次三皈依,就是一個合乎要件的佛弟子,脫離外道種姓,因為皈依是外道跟佛弟子的分界點,差別就在「皈依」。為什麼有的人可能十年、二十年前受過三皈依,現在又來受皈依呢?這也不是不行,相反的,有的時候再受皈依是有它的功德,可能更確立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重要!一生有如法地受持一次三皈依,就是一個合乎要件的佛弟子,脫離外道種姓,因為皈依是外道跟佛弟子的分界點,差別就在「皈依」。為什麼有的人可能十年、二十年前受過三皈依,現在又來受皈依呢?這也不是不行,相反的,有的時候再受皈依是有它的功德,可能更確立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是一樣的。有的人常常在正式受密宗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的三皈依,有一個緩衝,有一個環境。受了三皈依,自己的根基根本不成熟,卻爭著、吵著說...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您皈依了嗎?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無論是大乘、小乘、金剛乘,皆視「皈依」為基本之戒律。觀音山三皈依弟子必修七堂課,帶您深解皈依功德,改變命運,人生從此不同。 皈依是什麼?皈依的好處?皈依佛門要件。皈依需要吃素嗎?皈依佛門--東方德蕾莎修女。皈依感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