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10 位追蹤者
11會員
36內容數
由新到舊
我的完美日常-日常完美嗎?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2024-04-08
4
瑜伽中的覺察、呼吸和方法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Thumbnail
2024-04-02
2
身病,心沒病法鼓山推廣大事關懷的理念,將聖嚴師父相關開示內容分為四類39部。 我邀請正在陪伴家人經歷癌末的朋友,一同共修,我也將自己的體悟和心得書寫下來。
Thumbnail
2024-04-01
3
瑜伽與呼吸的探索「如果沒有配合上呼吸,就不是在做瑜伽。」-Mi 瑜伽的挑戰幫助我發現,我可以打開更多的空間,更能夠呼吸。
Thumbnail
2024-03-26
4
為什麼煙看得到,空氣看不到? 昨天晚餐吃小火鍋,孩子看見鍋子裡冒出陣陣白煙,突然問大人們:「為什麼煙看得到,空氣看不到?」爸爸眉頭一揚說:「ㄟˊ,這個問題很有趣,問得很好。」接著說:「你看這個火鍋裡有什麼?所以會產生煙?」孩子說:「水。」接著又說:「可是燒香沒有水,也會看到煙啊。」
2023-11-23
4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三講人間的佛教為何要講「人間的佛教」?因為有情是以人為主的,大乘佛法偏向「理」、「境界」,而忽略了「人」的問題,為了回到佛教的基本精神,而提倡人間佛教,代表的人為太虛大師、印順長老、東初老和尚和聖嚴師父。
Thumbnail
2023-11-04
3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二講佛法的正見之三緣起論的種類, 不管何種都是為了斷苦因苦果,那為何要有不同的說法?是為了順應不同眾生的根器。
2023-10-31
2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二講佛法的正見之二世間的一切都有相對應的兩個面和中間,不執著任一邊,也不執著中間,因為一切皆是緣起,所以無實在性、無獨立性、無恆存不變的特質,即是空、無自性、無我。
2023-10-31
1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二講佛法的正見之一佛法的正見,合乎三法印,合乎因果因緣觀,是中道的空觀
2023-10-31
0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一講 宗教與佛教 心得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2023-10-31
1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一講 佛教的歷史與現勢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2023-10-31
0
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介紹開講緣起:學佛五講是1991年三月為聖嚴師父編纂,為農禪寺的常住法師講的五次課程,目的在讓大眾理解基礎的佛學,知道如何以佛法來修行。也為成為一般大眾深入浩瀚的佛法的一塊指引的敲門磚
2023-10-31
0
聖嚴書院筆記-三學三慧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Thumbnail
2023-10-30
3
聖嚴書院筆記-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Thumbnail
2023-10-30
0
聖嚴書院筆記-四聖諦為什麼佛陀初轉法輪談苦,而不是談樂?快樂使我們暫時忘卻苦,卻像是缺鹽但拼命吃糖。
2023-10-30
1
聖嚴書院筆記:因緣與因果因緣果貫穿三世,現在當下的果也是未來的因。凡事在「因」上去努力,活在當下,為過去負責,不驕傲也不氣餒,也知道現在的苦果為過去惡業成熟,歡喜受報則不會再造惡業。
2023-10-30
1
聖嚴書院筆記-皈依三寶皈是歸向/回頭,依是依循,是「沒有期限」「不會改變」的穩定目標。要從哪裡回頭呢?由錯誤中回頭,依靠佛陀真實的教誨。而真正的皈依是內心的改變,當我們發心求授皈依,是要依循佛的教導來修正生活中的錯誤行為,是要皈依正確的發心。
2023-10-30
1
什麼是靈性?有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像是一把烈火煎熬著我。因為這個名詞廣泛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之中,而且被和神通和通靈混淆使用。 在我過去的認識裡,佛教系統裡,不曾出現過這個名詞,所以在我接觸能量心理學和靈性的時候,強烈的批判出現在我的心中。
Thumbnail
2023-06-30
2
覺王山日泰寺那天,在茶屋ヶ坂公園看完繡球花,大家坐在超市前的長椅上休息。我家導遊公布下一個景點是覺王山日泰寺。 導遊說,日泰寺是日本唯一一個不屬於任何宗派,各宗派的主教士每隔三年輪流掌管寺廟。裡頭供奉了泰國(舊時的暹羅)贈送日本的佛陀舍利子,並以國命名來彰顯日泰友好。而覺王山的「覺王」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別名。 準
Thumbnail
2023-06-19
5
同好會這次日本旅遊的最後一站是聚樂園,聚樂園裡有一尊大佛,是1927年為了紀念昭和天皇成婚而供養的開光大佛。帶著旅途中的情緒波動來到這裡。
Thumbnail
2023-06-14
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我」「爾時,善現亦白佛言,我清淨故,色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受想行識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果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一切智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無得無現觀,佛言,如是,畢竟淨故。」
Thumbnail
2023-05-09
7
消失【消失】 早晨走在鐵馬道上,一隻黑色長尾中型鳥飛在前方胸口的高度。 「怎麼飛那麼低?」正當我納悶時, 視線循著鳥的視角延伸,黑鳥的前方是一隻奮力飛行的鮮紅小蟲。 眨眼的瞬間,鮮紅小蟲不見了! 黑鳥轉彎飛向鄰近的枝葉叢裡。 回到家中,我向孩子描述我在步道所見的這個景象, 問他:「紅色小蟲怎麼了?」 五
Thumbnail
2023-05-04
5
是法會孩子的幼兒園在榮民之家裡面,是去年剛成立的。 榮民之家會決定要成立附設幼兒園,一定是有許多的緣由。 今天早上一如往常地騎摩托車載孩子上學, 不同的是,一到門口,看到五十公尺遠處停了三台黑色箱型車, 其中一台有一尊金色的佛像,空氣裡傳來阿彌陀佛的聖號。 我下意識地緊張了一下,想要保護孩子,也在想要怎麼
Thumbnail
2023-04-27
4
瑜伽 Embodiment 是一個慣用大腦和手指,長時間坐姿,不喜歡運動的人。有一副僵硬的身體,曾經彎腰勉強摸到膝蓋,和身體相關的課程,對我來說都是復建。
2023-02-14
8
斷食善終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Thumbnail
2022-09-26
9
你送玫瑰 我送什麼呢是周醫師下面的這篇文章,讓我決定將陪伴父親的往事和日記翻出來,放在陽光下。和周醫師的既是醫者和病家的關係,也是同事,因為父親罹癌而共譜了一段故事。生命的意義有時難以言喻,卻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中顯化。
Thumbnail
2022-04-03
7
2020我的反思和整理(下)我陪著爸爸,坐醫院的電梯,經過急診室的時候,恍如隔世,爸爸住院的那一天,是自己騎著野狼來急診的,還可以在我的身後慢慢的走路,此時雖然清醒,卻是必須躺著推床出去了。
Thumbnail
2022-03-23
8
2020我的反思和整理(上) 無事忙中老 空裡有哭笑 本來沒有我 生死皆可拋 聖嚴師父留下的四句偈,有時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Thumbnail
2022-03-22
6
2017年6月父親的最後一程早上去看爸爸,哥說他吐了整晚,膽汁和胃液不斷從口中湧出,難以控制。離開病床前,腦海中浮現NG。知道又要多一個管子了,我心裡抗拒著。
Thumbnail
2022-03-21
5
化療每次陪爸爸去台北化療,就像一段屬於兩個人的特別時光。
Thumbnail
2022-03-20
6
2016 回鄉父親剛診斷胃癌的時候,跟主任說我想回鄉了。他說:「嘜啦~」我想科裡還有些事需要幫忙。過了一年,我覺得差不多了,外子也想要離開都市的生活。
Thumbnail
2022-03-19
7
年關元旦,上法鼓山充電,觀世音菩薩給我今年的功課是:「做事時多為別人想一想,犯錯時多對自己看一看。」 桌上有一包尿布,我乍看不理解,後來才聽媽說,原來第一天發作時,來不及去廁所,尿了褲子,爸爸請媽媽去買的。難怪在病房的地上有些不明的體液。我的心又更沈了。
Thumbnail
2022-03-17
4
20151229 多桑的待辦事項外子總為我的人生帶來許多驚喜和驚嘆號,他帶回來的這部電影也是。看片名就知道一定會讓我淚流滿面。他說這是紀錄一位父親癌末的故事。嗯,我知道了。 不過這次心裡有個聲音,我知道這部片子一定要看,作為一個病人的家屬,這部片就像是一個預告,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縮影接下來幾個月,或是幾年會遇見的事。
Thumbnail
2022-03-16
4
手術學長說,先用腹腔鏡看看,不一定會需要開腹。 手術那天,我陪爸爸進了手術室,父親側躺。陳主任迅速順利地為父親埋好術後疼痛控制的PCEA,待他睡著後,我回到辦公室等著。一半的時候,主任進來告訴我說,一切順利。再過沒多久,又進來請我進手術室。這狀況太熟悉了,我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3-15
5
2015/09/03 一切都安排好了診斷後的這個星期:星期一看門診,安排住院手術時間。星期二拿到完整健檢報告。星期三請請託主任和阿長,安排好開刀中負責麻醉的主治醫師和麻姐。星期四和同事調好班,讓我當天可以請假。
Thumbnail
2022-03-14
3
父後五年2021年6月23日是父親過世4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在醫院工作的最後一天。 我離開了工作的11年的醫院,也離開了從十八歲就開始耕耘的領域,這年我三十八歲。 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回去當醫師?但我需要這個整理。 寫了一封信給爸媽 2015/08/27 親愛的爸爸,媽媽: 女兒
Thumbnail
2022-03-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