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筆記:因緣與因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進入本堂主題因緣與因果前,法師先回到上堂課的佛法與三皈依來加強基礎。

佛與法

  1. 佛:(1)覺察:對煩惱障,內觀(2)覺悟:對所知障,外慈。對內觀察煩惱的障礙,審視自己的內心波動;對外則廣學無量法門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法是達到和成就智慧的過程。
  2. 法:以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對應「信,解,行,證」。信分為四個層次:不信,疑信,淺信及深信。藉由引導產生信心,信心是一種態度,從一些老菩薩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即使不懂也可以深信不移的一種態度。可以如此其實是一種從皈依到發願形成的結果。佛法是覺悟的教育,若只有祈求便看不出佛陀教法的珍貴差異,如何增長自己的知慧而非僅祈求神明的加持,要從發願成為三寶,由凡夫氣質轉為菩薩氣質,時時去護念眾生,由此而生「信」。並且透過「理」解付出行動,對法的珍惜會使修行更為有力。再由六度四攝的「行法」,最後證得堅固的道心。結論是要(1)發心(2)具備正見(3)修行(4)證:堅固道心。

根本佛法

世尊最初的教法為「端正法」,為眾生建立正確知見,使信眾歡喜信受奉行後,再教授滅除一切苦「正法要」。

由正信知見進入正信因果觀,再進入日常斷惡修善,心柔軟後才可吸收正法要。三法印(正信知見),四聖諦(正法要),十二因緣(正信因果觀)的組成即為根本佛法。

因緣與因果

世間正見的核心為確信因果,善觀因緣。以公式說明【因+緣=果】

緣為條件,其變化夢千,在果出現前都有可能改變,而條件的基本共同特質是,所有現象都無法離開因緣,亦即宇宙萬物的共同本質為緣起性空。(今天再讀這段又有新的體會,即使是緣亦離不開「因緣果」的層層相扣,有點像「碎形」的概念)

緣起性空為因緣有,自性空,指現象有但為暫時,諸法本空。

在生活中無利益衝究時,我們可以道心穩固,但衝突出現時呢?仍可知道愛染之物實無可得,本質空嗎?臨終時,放得下嗎?如何運用空性提起道心呢?

因緣果怎麼說?

因緣果貫穿三世,現在當下的果也是未來的因。凡事在「因」上去努力,活在當下,為過去負責,不驕傲也不氣餒,也知道現在的苦果為過去惡業成熟,歡喜受報則不會再造惡業。

邪因/無因與正因

邪因論,或非因計因。略舉三種說明:

  1. 宿作論:也可名為定命論。指說由於過去的業力,感得今生的果報。但以為世間的一切,無不由生前業力招感的,對於現生的行為價值,也即是現生的因緣,完全抹煞。
  2. 神祐論:一切皆為神的安排或旨意,只要求神就好,不是人力可奈何。
  3. 苦行外道:以為苦行可以減少未來之苦的無意義苦行。

無因論,指因為觀察不到因緣果,就說無因。

正因論,佛說:一切現象無不是有因果性的, 一切現象無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確而必然的因果關係,不可籠統的講因緣。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改善業因。

因果觀/因緣論

因果觀中講報怨行及隨緣行;因緣論中講無所求行及稱法行。

  1. 逆境報怨行:把握兩種層次的態度接受事實及尋求解決方法
  2. 順境隨緣行:幸運不必興奮,不可得意忘形,過去努力及現在眾多助緣而得,遇事都要守住自己的心。
  3. 無所求行:緣生緣滅,所做任何事並非為了目的,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4. 稱法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能夠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是有主觀的想做或不做

隨緣

心裡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心像倉庫,放著不動,需要時,拿出來用,不需要就放著,內心常常保持不動。

法師勉勵

改善逆緣,培植好緣,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默的沙龍
18會員
37內容數
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2024/04/08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2024/04/02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Thumbnail
2024/04/02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Thumbnail
2024/04/01
法鼓山推廣大事關懷的理念,將聖嚴師父相關開示內容分為四類39部。 我邀請正在陪伴家人經歷癌末的朋友,一同共修,我也將自己的體悟和心得書寫下來。
Thumbnail
2024/04/01
法鼓山推廣大事關懷的理念,將聖嚴師父相關開示內容分為四類39部。 我邀請正在陪伴家人經歷癌末的朋友,一同共修,我也將自己的體悟和心得書寫下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Thumbnail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Thumbnail
活佛老師曾在《道脈傳承路》慈悲:「誠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你明理之上。」本書用淺顯的文字,幫助有志學道的人破解迷惑,行走於菩提覺路,在閱讀過程中,能一步步反思、修改、調整自身狀態,使智慧成澄明。 西元二○○二年,光慧文化創辦人不休息菩薩慈示出版《覺路指南─白話譯註》,
Thumbnail
由上述完整句型回看俗傳的「四不能、三不度」,則顯得片面而未必,所謂的「不可」及「不度」是一種「有條件」的講法,合乎常識,是方便說;但似乎略過了佛的大悲大智大願大行之不思議功能。
Thumbnail
由上述完整句型回看俗傳的「四不能、三不度」,則顯得片面而未必,所謂的「不可」及「不度」是一種「有條件」的講法,合乎常識,是方便說;但似乎略過了佛的大悲大智大願大行之不思議功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有慈悲心嗎?有!佛有大神通嗎?有!既有慈悲心又有大神通,為何看著世人受苦,不直接救拔呢? 因為佛也有四件事做不到: 一、因果不能改。自因自果,果報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想開智慧,都離不開自身的磨難去悟。 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的真相語言是說不明白的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佛有慈悲心嗎?有!佛有大神通嗎?有!既有慈悲心又有大神通,為何看著世人受苦,不直接救拔呢? 因為佛也有四件事做不到: 一、因果不能改。自因自果,果報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想開智慧,都離不開自身的磨難去悟。 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的真相語言是說不明白的
Thumbnail
……學佛之前不懂因果論,只知在世法中的順遂與失落中隨情緒起舞。學佛後漸漸懂得萬法不離因果,自然地放下許多過往執著的人事物。大量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後,理解到懂得因果讓我少打了不少輪迴結。明信因果讓自己在起心動念時會多加小心、在受報時坦然接受,真心希望將來有天能做到了徹因果。……
Thumbnail
……學佛之前不懂因果論,只知在世法中的順遂與失落中隨情緒起舞。學佛後漸漸懂得萬法不離因果,自然地放下許多過往執著的人事物。大量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後,理解到懂得因果讓我少打了不少輪迴結。明信因果讓自己在起心動念時會多加小心、在受報時坦然接受,真心希望將來有天能做到了徹因果。……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叫內、外因緣呢?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面,我們講到, 乙一、八種發心。 所以佛陀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勸我們的,你看佛陀的態度,是叫你看破、放下,認命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什麼叫內、外因緣呢?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面,我們講到, 乙一、八種發心。 所以佛陀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勸我們的,你看佛陀的態度,是叫你看破、放下,認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