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里維的抉擇 - 美西旅行隨筆

「那天我在畫廊,恰巧聽到兩個穿著體面男女對話,他們觀賞牆上掛著一幅我的作品。」里維陷入回憶對我說。「那個男的說:這家畫廊連這種水準的畫都展示,我們還是去其他畫廊選畫吧!女人在旁邊點頭稱是。」

里維接著說:「你知道嗎?那一刻是我人生轉捩點!」

我看著里維,講不出任何語言安慰他。

我二十多歲時曾在紐約生活了十年,那段時間我交過不少朋友,有些朋友早已從記憶逐漸遺忘,有些朋友則一直鮮活留存腦海中。

里維屬於後者,我一直把他視為趣味相投的大哥。

我離開美國之後,頭幾年我和里維維持著郵件往返持續聯繫,後來我因工作關係搬遷多次,里維從紐約搬到美國西岸,生活壓力越來越重,我和里維互動越來越少,直到最終失去聯絡。

不過,還好就算失聯多年,我們仍然沒有忘記對方電子郵件信箱。今年九月我去美國旅行之前,我和里維終於取得聯繫,他熱情邀約我前往奧勒岡州遊覽,屆時務必住在他家。

那段時間我們一起敘舊一起遊覽非常開心,像是回到了從前。我彷彿重新認識了里維,我們雖是老朋友,由於多年不見,彼此在熟悉中又帶著一點陌生感。我們倆有空就聊一下過去,談一下未來,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在里維家中壁爐上方,掛著一幅似曾相識的油畫。那是一幅花卉靜物畫,畫面中幾朵紫色和粉紫色鳶尾花在瓶中盛開,兩朵花靜靜掉落在大理石檯面上。整幅畫寧靜雅緻,就像畫家里維給人感覺一樣。

花卉靜物 油畫 54cm x 39cm 里維作畫 1983年繪 作者拍攝

「我以前看過這幅畫,對吧?」我有點興奮問里維。

里維笑著回答:「你記性不錯,這幅畫以前就掛在紐約公寓牆上,你當年來我家一定看過它。」

里維出生於羅馬尼亞一個小城,幼年時父母離異生活艱困,他母親隻身帶著獨子里維遠渡重洋移民來到紐約,當時里維才十三歲。

里維到了美國努力學習英文,學業成績不錯,進入紐約州歷史悠久的瓦薩文理學院就讀,在那裡他遇到未來的妻子凱蕊,兩人相戀,日子幸福。

成為一位專業藝術家一直是青年里維的夢想,我認識里維的時候,他和凱蕊住在一間狹小簡陋公寓,凱蕊在保險公司資訊部門上班,里維在家專心創作,他除了畫畫時間之外不斷出門接洽畫廊展示畫作,期待有一天能夠賣畫養家。

這一天晚餐之後,我們坐在客廳壁爐前沙發上,里維跟我娓娓道來那段時間的辛酸。

里維說:「我那時不停創作堅持了五年,找到兩三家畫廊願意代理我的作品,前後只賣過幾幅畫而已。畫廊老闆要我改變風格,迎合市場需求創作一些通俗作品,我不願放棄理想,內心深處非常掙扎。」

我對他說:「我懂你的感受,如果是我,應該也不願這麼做,你後來又堅持了多久呢?」

里維回答說:「我媽媽一直反對我做專業畫家,她要我認真找工作,還好凱蕊支持我,她對我沒有任何怨言。我們婚後女兒出生,生活負擔加重,我仍想堅持下去,直到某一天。」

我不解問他:「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嗎?」

里維的回答就是文章開頭我引用的那段話。

里維繼續說道:「突然聽到陌生人對我作品的評價,好像當頭棒喝,讓我頓時頭腦清醒,當時家庭經濟拮据,賣畫一直不順利,再加上女兒出生帶來的責任感,這些念頭一股腦湧入心頭,我知道我必須做出抉擇,畢竟當時我已經三十幾歲了!」

我喃喃自語:「那個決定真的不好做。」

里維回答我:「那時我眼前只看到兩條道路:一條路就是我繼續畫下去,不論是否可以闖出一片天地,不改初心,繼續勇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外一條路就是我急流勇退,重回學校讀一個實用的學位,認真找工作負起養家的責任。」

里維嘆了一口氣說:「我終究比較懦弱,還是選擇了一條比較容易的道路。」

我不用多問里維什麼,因為我知道里維後來選擇了哪條道路:里維放棄夢想重返學校,幾經波折取得電腦學位,找到一份政府機關穩定的工作,他和凱蕊帶著女兒從紐約搬到美國西岸,全家過起典型美國中產階級生活。

我們沉默了一陣子,我問里維:「你有後悔嗎?」

里維想了想說:「我只知道一旦做出人生道路選擇之後,就永遠不可能知曉另一條路以後的風景。如果我知道以後能夠成為知名藝術家,我想我大概會有點後悔。但是如果以後我變得窮困潦倒,我豈不應該慶幸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嗎?」

我點頭表示認同:「不管怎樣,你為了夢想努力了五年,你至少有勇氣去試試看。我很佩服你!」

里維眼眶泛紅,我聽到他的聲音:「是的,不試不知道,試了不一定成功,至少我試過了。」

里維作品 局部畫面

我抬頭凝視壁爐上方那幅畫,青年畫家里維把花瓣和葉子紋路畫得好清晰,就算那麼多年過去了,瓶中花朵無視時光流逝兀自燦爛盛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