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下)│書摘分享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 書摘分享

▪ 即使在同一家庭中,兩個孩子也不會處於完全相同的情境。

因此,每個孩子都會在他的生活樣式中,表現出他想適應自己特殊情境所造成的結果。


▪ 心理功能發展中的最大因素是興趣;我們已經說過,能夠妨礙興趣的,並不是遺傳,而是灰心或對失敗的畏懼。


▪ 在生活的問題之前,並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擊敗的。


▪ 我們在現代文化中所享受的各種利益,都是許多人奉獻出自己力量的結果。


▪ 伴侶們必須是平等的,人們只有在平等的時候,才能找出克服共同困難的方法。


-

生活不可能一直都在掌握之中,它總還是會出現困難等待你去解決,但就如阿德勒所說:我們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擊敗的。


或許沒有任何一種未來有辦法被準確預料到,這也代表著,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預測那些未被驗證的結果,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未曾去嘗試過,那就不會有機會看到成功的機會了,阿德勒所說的爭取優越感,並不是為了避免失敗,而不去追求成功,在擁有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為前提,自卑感也會是人類進步的原因之一。


書本的最後篇章,談及愛情與婚姻其實亦是一種合作的型態,「合作需要永恆不變的決心,當這種結合中會有固定不變的決心時,我們才認為它是真正愛情和婚姻的例子。-阿德勒」,我想阿德勒提出的平等、合作、利他概念,在現今社會中亦是值得深思學習。


-

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譯者│黃光國

出版│志文 (新版為好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25會員
89內容數
“了解得愈多,愈不易迷惘” 思想上的學習 VS. 內在裡的成長 文字帶來平靜;思考;成長☁ 這裡盡量週更,期待在這裡能為你帶來改變
2025/01/19
如果你為自己負責,你就會明白你可以自我掌權,也就會明白自己有力量改變你的處境,更重要的是,你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Thumbnail
2025/01/19
如果你為自己負責,你就會明白你可以自我掌權,也就會明白自己有力量改變你的處境,更重要的是,你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Thumbnail
2025/01/12
真正的愛需要以瞭解為前提;能瞭解,我們所愛的人必然會順利發展。當你瞭解時,心中自然有愛,無法動怒。如果我們心裡只想著自己,只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管對方的需求,我們就沒有愛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1/12
真正的愛需要以瞭解為前提;能瞭解,我們所愛的人必然會順利發展。當你瞭解時,心中自然有愛,無法動怒。如果我們心裡只想著自己,只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管對方的需求,我們就沒有愛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1/05
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想得太多,而呼吸時正念分明,能幫助我們平靜、放鬆、安詳,幫助我們不要想那麼多,不要被過去的悲傷與未來的憂慮掌控;它讓我們能接觸生命——當下此刻美好的生命。
Thumbnail
2025/01/05
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想得太多,而呼吸時正念分明,能幫助我們平靜、放鬆、安詳,幫助我們不要想那麼多,不要被過去的悲傷與未來的憂慮掌控;它讓我們能接觸生命——當下此刻美好的生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生活的問題之前,並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擊敗的。
Thumbnail
在生活的問題之前,並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擊敗的。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的樂趣,主要是由我們的缺乏肯定性而來的。
Thumbnail
我們生活中的樂趣,主要是由我們的缺乏肯定性而來的。
Thumbnail
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Thumbnail
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是探究「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我們常耳聞的佛洛伊德、榮格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馬斯洛、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及史帝芬柯維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會過著群居的社會生活。也因此,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便成為人類的救贖。
Thumbnail
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會過著群居的社會生活。也因此,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便成為人類的救贖。
Thumbnail
"主觀的自卑感" 實在不得不認同阿德勒所說「人類的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這句話無疑被一眼看穿,另人啞口無言...。 如果人際關係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也就是宇宙中真的只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其他人存在,所有煩惱應該也會跟著消失了吧。 嗯~確實都與「人」有關,在電視上看見與自己同時代的人獲得傑出表現,會
Thumbnail
"主觀的自卑感" 實在不得不認同阿德勒所說「人類的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這句話無疑被一眼看穿,另人啞口無言...。 如果人際關係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也就是宇宙中真的只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其他人存在,所有煩惱應該也會跟著消失了吧。 嗯~確實都與「人」有關,在電視上看見與自己同時代的人獲得傑出表現,會
Thumbnail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Thumbnail
人與人相處會想要取得別人的認可,進而有了比較產生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節,甚至是優越情結,然而再進一步,為了增加優越感、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想想要爭藉由競爭來取得勝利,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結果越演越烈變成了「權利鬥爭」。所以要想在人際關係中獲得上自由, 你需要建立橫向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