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觀光客的凝視》有想過為什麼知名景點會突然爆紅,為什麼突然那麼吸引人嗎?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觀光旅遊從久遠時期至今,已從上層社會至下層社會變成現在全民運動,無論是個人旅遊,家庭旅遊,朋友齊聚旅遊,只要是離開現實生活換到另一個與規律生活不一樣的環境,大部份的人好像就此獲得解脫。

而我們觀光的過程,絕大部分的人會拿起手機或相機攝影,將美好的人事物記錄下來。 現在很多時候好像會聽聞某間店成為網紅店或者那個地方突然有名了起來。

很值得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為什麼這些店或是知名景點會突然有名起來,為什麼會想去?


有幾次,有朋友找去這些知名的地點或是餐廳,而去到時候,是感覺到失望,認真思考過,失望的原因好像就是沒想像中的好風景,餐點也普通等原因。


換面來想,那是不是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感覺,但是很紅就是一定要去踩個點而這個熱潮就一直燒起來,很多是不是被社會及商業建構出來的呢?


而對於國外觀光旅遊也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某個東西就是代表某個國家,例如:柬埔寨吳哥窟,巴黎鐵塔,美國紐約大廈,英國倫敦大橋...等,但是除了這些難道沒有其他的代表了嗎?這些是誰認定這代表著這個國家?

去到一個國家,總是會想買些伴手禮送給人,有想過到底那些東西能代表這國家嗎?

回到上述問題,這些東西真的能代表這些國家嗎?

我經常疑惑的是這個"認定"的代表,感覺也是被捏造的,我們就是在觀看每個國家想給我們看到的樣子。 觀光客的凝視從前是自己欣賞到現在是大眾欣賞,這與科技拉近距離,唾手可得的資訊,隨手拿起手機即可拍照的生活方式習慣而改變成凝視的全球化。

而現在欣賞的方式,我認為跟年紀非常有關,大部分年輕人好似到一個地點踩點拍拍照代表來過這個地方,接地氣與否或是深層看到當地文化或是體驗也沒有關係,而年長人較會去欣賞深度的景點深看文化。

科技的進步也產出一個文明病,沒有拍照好紀錄或是打卡讓大家知道,就好像彷彿沒來過這個地方,我想這也是一個蒐集地點的病吧。

文中提到一句。「觀光客的凝視往往是對別人生活的一種入侵」,這句話對我來說好百感交集,為什我這麼說,上述提到年紀越長會越想深層看別人的文化,而有時候,你會想了解別人的文化去到國外旅遊時,很多地方都嘗試表演出具有「地區傳統特色」的生活狀態,這也有點像是我們的九族文化村,若有國外朋友來我想這是一個很能看看我們文化的地方,那當然我們也是以這種心態去觀看其他國家,被說成入侵覺得我們好像非常不禮貌,但是這又是會到當地會想做的事。

而上面我提到的科技進步,讓大家零距離,生活習慣已被「打卡」影響的人們,凝視這件事持續被更廣泛的傳播當中,我們無人不置身事外,成為每個景點的傳播製造者。

avatar-img
6會員
29內容數
📍透過閱讀分享知識,並為所有熱愛書本與探索的人提供一個豐富心靈角落 📍書本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輩子的財富帶我們通往世界的鑰匙,相信閱讀越富貴 🌟不論是尋求深刻的文字旅程,還是想瞭解東南亞的獨特風情,希望我的分享能帶來一場富足有趣的閱讀之旅。讓我們一起讀書讀人讀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ukue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書的目的是能輸出,讓知識為自己所用。是否覺得讀了很多本書,覺得懂了,但又常忘記內容?想說出什麼卻又好像不知道怎麼說?作者書中告訴我們,質比量還要重要。沒有真正的學習輸出,讀再多書也還是忘記。 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要學習如何輸出。講書即是一種高效的輸出方式。 這本書,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分成了三個部
在本書中印想較深刻的即是作者以實際參與並詳細記錄了陸客八日團,並提出作者觀察及詮釋:在台灣如何上演「一中」。 但是我很疑惑,地陪導遊及攤販基本上都是台灣人,說出的言論真的能代表心中的真實聲音嗎?有沒有可能只是為了接待大陸客,為謀生而說的一套說法詞? 陸客來台的旅遊,是對岸政府加深給自己人
之前閱讀中東相關書籍,覺得很亂好複雜。在2015年時,有看過宋鴻兵的鴻觀節目,其實那時候也是聽的不是很懂。什麼什葉派,遜尼派,其實國際新聞上常常在報導,僅止於粗略的認識也沒太放在心上。 但在這年代竟然又發生了第六次戰爭,藉此機會重新理了個頭緒,為了讓自己更好理解中東的歷史,藉此整理筆記摘錄了重點,
雖然韓國相關人事物已環繞在我們生活當中已多年。 但對於韓國我真的完全不熟悉,也沒想過出國會想特別去的國家。今年因朋友找出國,就是去韓國首爾。 我對於韓國的基本印象就是關於一切美的事物,時尚,購物,逛街,美容…等。為什麼會拾起此本書閱讀?畢竟去一次韓國,想去一些古蹟景點觀光,趁機瞭解一下韓國歷史,
即使每天有看財經新聞的習慣,卻還是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更知道,閱讀財經書籍是一種提高經濟知識和理解投資、理財等議題的重要途徑,但是一直是處於吸收碎片知識的處境。 很感謝作者們試圖用簡單的方式寫出來給大眾理解,作者們幾乎都有財經金融背景。寫得很淺顯易懂還搭配圖表。從景氣動向,財經政策,產業新聞到
「你要說出來啊,我才知道啊」,「說了你還不是一樣」,「算了算了,跟你沒辦法做溝通啦」 這幾句話會不會覺得很孰悉?有時候一些狀況,就是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吵架小事。好像華人家庭的通病,都是如此-缺乏溝通。 一旦吵起來說話是最難聽也最兇。大部分是不知該如何開口,才造成隔閡。然而也是因為家人,容忍度能夠
讀書的目的是能輸出,讓知識為自己所用。是否覺得讀了很多本書,覺得懂了,但又常忘記內容?想說出什麼卻又好像不知道怎麼說?作者書中告訴我們,質比量還要重要。沒有真正的學習輸出,讀再多書也還是忘記。 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要學習如何輸出。講書即是一種高效的輸出方式。 這本書,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分成了三個部
在本書中印想較深刻的即是作者以實際參與並詳細記錄了陸客八日團,並提出作者觀察及詮釋:在台灣如何上演「一中」。 但是我很疑惑,地陪導遊及攤販基本上都是台灣人,說出的言論真的能代表心中的真實聲音嗎?有沒有可能只是為了接待大陸客,為謀生而說的一套說法詞? 陸客來台的旅遊,是對岸政府加深給自己人
之前閱讀中東相關書籍,覺得很亂好複雜。在2015年時,有看過宋鴻兵的鴻觀節目,其實那時候也是聽的不是很懂。什麼什葉派,遜尼派,其實國際新聞上常常在報導,僅止於粗略的認識也沒太放在心上。 但在這年代竟然又發生了第六次戰爭,藉此機會重新理了個頭緒,為了讓自己更好理解中東的歷史,藉此整理筆記摘錄了重點,
雖然韓國相關人事物已環繞在我們生活當中已多年。 但對於韓國我真的完全不熟悉,也沒想過出國會想特別去的國家。今年因朋友找出國,就是去韓國首爾。 我對於韓國的基本印象就是關於一切美的事物,時尚,購物,逛街,美容…等。為什麼會拾起此本書閱讀?畢竟去一次韓國,想去一些古蹟景點觀光,趁機瞭解一下韓國歷史,
即使每天有看財經新聞的習慣,卻還是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更知道,閱讀財經書籍是一種提高經濟知識和理解投資、理財等議題的重要途徑,但是一直是處於吸收碎片知識的處境。 很感謝作者們試圖用簡單的方式寫出來給大眾理解,作者們幾乎都有財經金融背景。寫得很淺顯易懂還搭配圖表。從景氣動向,財經政策,產業新聞到
「你要說出來啊,我才知道啊」,「說了你還不是一樣」,「算了算了,跟你沒辦法做溝通啦」 這幾句話會不會覺得很孰悉?有時候一些狀況,就是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吵架小事。好像華人家庭的通病,都是如此-缺乏溝通。 一旦吵起來說話是最難聽也最兇。大部分是不知該如何開口,才造成隔閡。然而也是因為家人,容忍度能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為放下手機、因為放下google map,因為與陌生人一起旅行,所以我們好奇、所以我們提問,所以我們與人互動。
Thumbnail
你旅遊嗎? 現在的人,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一年至少出國旅遊幾趟,有的甚至更多。有人選擇去打高爾夫,有人純粹去觀光放鬆,有人則利用假期探訪在海外的親人。這樣的日子對於某些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但在這同時,卻也有許多人留在台灣,為了生活努力打拼,希望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 這樣的對比
Thumbnail
疫後復甦,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推著旅行箱的過客,真的很想去旅行!
Thumbnail
社群媒體盛行,人手一支手機,記憶體容量大,而且相機功能愈做愈強,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拍照或錄影,走到那拍到那,樂於分享日常點滴。因此也有了男友視角、女友視角、毛孩視角、小寶寶視角、大人視角等各種不同的名詞,用來概括拍攝的角度。還有一個詮釋手法,有點冷門,投入的人滿腔熱血,每次看到成品總是讓人驚豔⋯⋯
旅遊,無疑是生活中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當我們踏上旅途時,總是希望能夠體驗到與眾不同的感受,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個人化的需求,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夠符合自己的喜好與期待,這也是為什麼客製化旅遊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的原因。
每當我踏上旅程,心中總是充滿期待。旅行對我而言,不僅是人與錢的到位,更是一場未知的冒險。我渴望透過每一次出遊,記錄歲月的痕跡。每次全家出遊,都能拍下那無價的瞬間,這些照片成為我心中珍貴的回憶。最近,我踏上了馬來西亞和中越、北越的土地,每一站都充滿了驚喜。 我特別喜愛跟團旅行,因為這樣我可以無需操心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旅行成為了人們放鬆心情、探索新文化的重要方式。歐洲以其豐富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壯麗的風景,成為了眾多遊客心目中的夢想之地。而日本,則以其獨特的傳統與現代化的融合,吸引著無數旅客的目光。
  想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根本沒有「走在路上會想看手機」這件事。那些時候我們都在看什麼呢?看街上的人的穿著、看屋簷底下的鳥巢、看圍牆上的社區彩繪……。無論我們是否「積極尋找有趣的事物」,這些世界的景象朝我們睜著的雙眼射進光線。
2024年,感覺身邊的人,或是大部分的人,都很常出國旅遊,不管是純旅遊、遊學或出差都有。大家喜歡(亦或習慣性)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開心時刻。對於一個很少出國甚至很少旅遊的人來說,真心的羨慕,也不禁時常讓我在想究竟我與那些人,那些"普羅大眾"的距離真的這麼遠嗎? 離題了。 最近一次算是旅遊的,是去雲林
Thumbnail
早陣子到了一個很少前往的老區「觀光」。沿途尋找路線、四周張望拍照,從進入食店的一刻,從途人、地盤工人的目光中,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個外來者。 我開始思考,該如何界定「外來者」和「遊客」呢? 當一個人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內的陌生小區進行一次觀光活動時,他是那一區的陌生人,是遊客。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他可
Thumbnail
因為放下手機、因為放下google map,因為與陌生人一起旅行,所以我們好奇、所以我們提問,所以我們與人互動。
Thumbnail
你旅遊嗎? 現在的人,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一年至少出國旅遊幾趟,有的甚至更多。有人選擇去打高爾夫,有人純粹去觀光放鬆,有人則利用假期探訪在海外的親人。這樣的日子對於某些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但在這同時,卻也有許多人留在台灣,為了生活努力打拼,希望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 這樣的對比
Thumbnail
疫後復甦,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推著旅行箱的過客,真的很想去旅行!
Thumbnail
社群媒體盛行,人手一支手機,記憶體容量大,而且相機功能愈做愈強,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拍照或錄影,走到那拍到那,樂於分享日常點滴。因此也有了男友視角、女友視角、毛孩視角、小寶寶視角、大人視角等各種不同的名詞,用來概括拍攝的角度。還有一個詮釋手法,有點冷門,投入的人滿腔熱血,每次看到成品總是讓人驚豔⋯⋯
旅遊,無疑是生活中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當我們踏上旅途時,總是希望能夠體驗到與眾不同的感受,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個人化的需求,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夠符合自己的喜好與期待,這也是為什麼客製化旅遊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的原因。
每當我踏上旅程,心中總是充滿期待。旅行對我而言,不僅是人與錢的到位,更是一場未知的冒險。我渴望透過每一次出遊,記錄歲月的痕跡。每次全家出遊,都能拍下那無價的瞬間,這些照片成為我心中珍貴的回憶。最近,我踏上了馬來西亞和中越、北越的土地,每一站都充滿了驚喜。 我特別喜愛跟團旅行,因為這樣我可以無需操心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旅行成為了人們放鬆心情、探索新文化的重要方式。歐洲以其豐富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壯麗的風景,成為了眾多遊客心目中的夢想之地。而日本,則以其獨特的傳統與現代化的融合,吸引著無數旅客的目光。
  想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候,根本沒有「走在路上會想看手機」這件事。那些時候我們都在看什麼呢?看街上的人的穿著、看屋簷底下的鳥巢、看圍牆上的社區彩繪……。無論我們是否「積極尋找有趣的事物」,這些世界的景象朝我們睜著的雙眼射進光線。
2024年,感覺身邊的人,或是大部分的人,都很常出國旅遊,不管是純旅遊、遊學或出差都有。大家喜歡(亦或習慣性)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開心時刻。對於一個很少出國甚至很少旅遊的人來說,真心的羨慕,也不禁時常讓我在想究竟我與那些人,那些"普羅大眾"的距離真的這麼遠嗎? 離題了。 最近一次算是旅遊的,是去雲林
Thumbnail
早陣子到了一個很少前往的老區「觀光」。沿途尋找路線、四周張望拍照,從進入食店的一刻,從途人、地盤工人的目光中,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個外來者。 我開始思考,該如何界定「外來者」和「遊客」呢? 當一個人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內的陌生小區進行一次觀光活動時,他是那一區的陌生人,是遊客。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