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二七六:「傷寒」身黃發熱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

麻黃3、連翹2、赤小豆5、杏仁3、生梓白皮去節(桑白皮)5、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麻黃二兩、赤小豆一升、連翹二兩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劈、生梓白皮一升去節、生薑二兩、甘草二兩炙。右八味,以潦水一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解說:生梓白皮用桑白皮取代。麻黃是「發陽」,不是單單發表,要與杏仁等量使用,瘡陷下去的時候代表陽不足,就要用麻黃+杏仁

按:無梓皮,以桑白皮代之。潦水即雨水所積於小池沼中之水。

「傷寒,身黃發熱者」,邪傳陽明,瘀熱在裡,加上病人本身素濕盛,得到傷寒時,毛孔被束住了,熱無法宣發,濕受到熱的蒸化阻滯在皮膚肌理之中,臨床上異位性皮膚炎、疥癬的形成,就是皮膚肌理中濕熱鬱積,皮膚黏黏的、顆粒片狀紅腫、很癢,病人會不停抓癢,反覆下來造成皮膚粗糙、苔蘚化。方中用「麻黃」來宣肺陽,把毛孔打開,讓熱有出路,麻黃與杏仁等量使用,「連翹」入肺,肺主皮毛,清上焦風熱,「赤小豆」去濕,倪氏曰:赤小豆可以大劑的用,用量一兩,赤小豆可以去濕,所以經方中的赤小豆當歸散可以用來治療痔瘡化膿,遇到痔瘡兼有便秘的人,可以再加上一些仁劑,例如柏子仁,麻子仁等把大便軟化,來幫助痔瘡收口。「桑白皮」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加上生薑、大棗、炙甘草補回腸胃的津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參考條辨二五一,「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這是陽黃,與前條辨的陰黃不同,黃如橘色,亦如黃色鮮明者,為陽黃;黃如黯醬或黃色不明潤者,為陰黃,「小便不利」,濕熱結在下焦,造成小便不通,「腹微滿者」,濕無法宣洩而緊於少腹,用茵陳蒿湯,此方屬於陽黃用藥。谷癉的病人就是陽明之燥已成,但太陰之濕尚未化燥,濕
二七二: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病人沒有表裡證,但是發熱未減,脈為浮數之脈。前二六七、二六八、二六九條辨
「傷寒,發汗已」,單純的傷寒,麻黃湯發汗就會好了,「身目俱黃」,但發汗後表證雖然沒了,身體眼睛卻發黃,「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這是因為裡濕還沒有去掉,一發汗,脾臟周圍的寒濕會進來佔據原本脾臟的空間,黃色的營養無法進入脾臟就會往外跑,此屬陰黃,「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有寒濕的情況不可以攻下,要
二七一:「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併」,單純的陽明少陽合病是大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是小柴胡湯,「必下利」,病進入少陽的時候是膽,病隨膽汁分泌出來,進入陽明腑病的時候,等於腸子發炎,如果單純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就是用大承氣湯攻下後,有稍微舒服點,但是肚子仍舊脹滿,這是先前開的劑量不夠,大便沒有完全出來,「當下之,宜大承氣湯」,仍然再給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身體內有過多的熱才會流汗,而流了汗後卻無法退熱,代表熱的源頭沒有去掉,這是腸子裡面有燥屎堵到,「腹滿痛者」,腹部脹滿會有壓痛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確定燥實已成,是大承氣湯證者就可以攻下。 「發汗,不解」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第二四六條辨:「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
參考條辨二五一,「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這是陽黃,與前條辨的陰黃不同,黃如橘色,亦如黃色鮮明者,為陽黃;黃如黯醬或黃色不明潤者,為陰黃,「小便不利」,濕熱結在下焦,造成小便不通,「腹微滿者」,濕無法宣洩而緊於少腹,用茵陳蒿湯,此方屬於陽黃用藥。谷癉的病人就是陽明之燥已成,但太陰之濕尚未化燥,濕
二七二: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病人沒有表裡證,但是發熱未減,脈為浮數之脈。前二六七、二六八、二六九條辨
「傷寒,發汗已」,單純的傷寒,麻黃湯發汗就會好了,「身目俱黃」,但發汗後表證雖然沒了,身體眼睛卻發黃,「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這是因為裡濕還沒有去掉,一發汗,脾臟周圍的寒濕會進來佔據原本脾臟的空間,黃色的營養無法進入脾臟就會往外跑,此屬陰黃,「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有寒濕的情況不可以攻下,要
二七一:「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併」,單純的陽明少陽合病是大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是小柴胡湯,「必下利」,病進入少陽的時候是膽,病隨膽汁分泌出來,進入陽明腑病的時候,等於腸子發炎,如果單純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就是用大承氣湯攻下後,有稍微舒服點,但是肚子仍舊脹滿,這是先前開的劑量不夠,大便沒有完全出來,「當下之,宜大承氣湯」,仍然再給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身體內有過多的熱才會流汗,而流了汗後卻無法退熱,代表熱的源頭沒有去掉,這是腸子裡面有燥屎堵到,「腹滿痛者」,腹部脹滿會有壓痛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確定燥實已成,是大承氣湯證者就可以攻下。 「發汗,不解」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第二四六條辨:「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蕁麻疹在中醫理論中的成因,包括氣血不和和風邪侵襲等內外因素。文章詳細介紹了穴位按摩及中醫草藥的治療方法,如使用常見的草藥配方及特殊食材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強調飲食調整的重要性,最後分享了綜合療法的成功案例,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策略。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中醫認為其成因與風邪、濕邪及血虛有關。本文探討中醫對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及中藥,並提供飲食療法與體質調理的建議,幫助患者瞭解如何預防及緩解癥狀。
謝謝病人的水餃、紅豆湯 《JAMA Dermatology》期刊的新研究指出,濕疹難以痊癒可能和鈉的攝取量有關,每多吃1克鹽,就可能增加11%濕疹風險。 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 1. 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2. 蛋糕、餅乾、麵包、零食、炸物 3.番茄醬、甜辣醬、美乃滋等醬料
Thumbnail
這杯就是傳說中的香菜水, 愛的人很愛,如我! 討厭的人應該也是不少, 緣起:皮膚不好,容易起疹子,在有次朋友推薦之下將香菜煮水引用,連續幾天,疹子消失了,皮膚狀況也好了許多,這次不知名原因臉部手部浮腫,起疹子,相當嚴重,因此再次想起它,再度飲用,果真,效果相當顯著。皮膚狀況漸漸好轉了,在此分享
Thumbnail
長期飲用生薑紅茶對治緩和關節炎的經驗談與實際操作泡法!喝紅茶,很普通.喝加入現磨生薑的紅茶,你喝過了嗎?生薑紅茶的好處非常多,首先是提高體溫,是幫助身體維持比較健康的重要條件.減重/祛寒/促進新陳代謝/消除水毒......超乎想像的成效!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春天一登場,片片繁花勝景,一一映入眼簾。春雷一響,青龍從水中奔藤而出,放水收水樣樣行。漢代神醫張仲景根據神話,研發「小青龍湯」,造福民眾。寒氣入侵,心下有水,上衝到鼻子,如同水龍頭時時滴水,整晚要浪費一包衛生紙,而一帖小青龍湯下肚,體內青龍突然現身,既收水又發汗,不久病症便逐漸消失。 近日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1.08」》 當出門稍微曝曬太陽時,臉頰就會變得熱熱紅紅的,這很有可能是酒糟性皮膚炎的表現,然而這種皮膚狀態通常稱為「酒糟」除了臉部明顯變紅外,還可能伴隨著紅色膿包。不過酒糟肌該怎麼分辨?酒糟性皮膚炎的原因是什麼呢?該如何改善這個症狀情況?,就讓專家謝醫師來幫助大家一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蕁麻疹在中醫理論中的成因,包括氣血不和和風邪侵襲等內外因素。文章詳細介紹了穴位按摩及中醫草藥的治療方法,如使用常見的草藥配方及特殊食材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強調飲食調整的重要性,最後分享了綜合療法的成功案例,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策略。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中醫認為其成因與風邪、濕邪及血虛有關。本文探討中醫對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及中藥,並提供飲食療法與體質調理的建議,幫助患者瞭解如何預防及緩解癥狀。
謝謝病人的水餃、紅豆湯 《JAMA Dermatology》期刊的新研究指出,濕疹難以痊癒可能和鈉的攝取量有關,每多吃1克鹽,就可能增加11%濕疹風險。 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 1. 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2. 蛋糕、餅乾、麵包、零食、炸物 3.番茄醬、甜辣醬、美乃滋等醬料
Thumbnail
這杯就是傳說中的香菜水, 愛的人很愛,如我! 討厭的人應該也是不少, 緣起:皮膚不好,容易起疹子,在有次朋友推薦之下將香菜煮水引用,連續幾天,疹子消失了,皮膚狀況也好了許多,這次不知名原因臉部手部浮腫,起疹子,相當嚴重,因此再次想起它,再度飲用,果真,效果相當顯著。皮膚狀況漸漸好轉了,在此分享
Thumbnail
長期飲用生薑紅茶對治緩和關節炎的經驗談與實際操作泡法!喝紅茶,很普通.喝加入現磨生薑的紅茶,你喝過了嗎?生薑紅茶的好處非常多,首先是提高體溫,是幫助身體維持比較健康的重要條件.減重/祛寒/促進新陳代謝/消除水毒......超乎想像的成效!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春天一登場,片片繁花勝景,一一映入眼簾。春雷一響,青龍從水中奔藤而出,放水收水樣樣行。漢代神醫張仲景根據神話,研發「小青龍湯」,造福民眾。寒氣入侵,心下有水,上衝到鼻子,如同水龍頭時時滴水,整晚要浪費一包衛生紙,而一帖小青龍湯下肚,體內青龍突然現身,既收水又發汗,不久病症便逐漸消失。 近日
Thumbnail
《「謝銘峻 醫師 2024.01.08」》 當出門稍微曝曬太陽時,臉頰就會變得熱熱紅紅的,這很有可能是酒糟性皮膚炎的表現,然而這種皮膚狀態通常稱為「酒糟」除了臉部明顯變紅外,還可能伴隨著紅色膿包。不過酒糟肌該怎麼分辨?酒糟性皮膚炎的原因是什麼呢?該如何改善這個症狀情況?,就讓專家謝醫師來幫助大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