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2:足尾銅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3年9月13日

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地圖

足尾銅山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備前楯山,當地是渡良瀨川的上游,於1550年發現銅礦,1610年開始大規模開採、由江戶幕府直接管轄,日光東照宮、江戶增上寺的銅飾,以及寬永通寶的銅幣,都是來自足尾銅山,鼎盛時期每年生產銅1,200噸。此後開採量急劇減少,1871年私有化,1877(明治十)年古河市兵衛接手管理足尾銅山,之後發現新的礦脈,1905(明治38)年古河家族成立古河鑛業持續經營。在明治政府的富國強兵政策下,足尾銅山與久原財閥的日立鑛山、住友家族的別子銅山並列為三大銅產地;足尾銅山在20世紀初的產量,達日本全國的四成,當時的足尾町人口一度超過三萬八千人,在栃木縣僅次於首府宇都宮市。

為了運送足尾銅山的礦產,古河財閥沿著渡良瀨川溪谷建造足尾鐵道,開業於1911年,1918年被國有化成為日本國鐵的足尾線,1987年國鐵私有化、成為JR東日本足尾線,1989年又轉換為公私合營之第三部門鐵道,就是現在的渡良瀨溪谷鐵道(わたらせ渓谷鐵道)。

足尾銅山共有本山坑(有木坑)、小瀧坑及通洞坑三個坑口。1973(昭和48)年礦山封山,當時的坑道總長度超過一千二百公里;封山後足尾町人口持續萎縮,到21世紀初僅剩三千人,不到全盛期的一成,於2006年與周圍行政區一起併入日光市。礦場持續煉製進口礦石與處理廢棄物等,直到2002年停止運作。

1980年,整修後的通洞坑開放「足尾銅山觀光」;2005年,當地的民間組織開始推動足尾銅山以「負面遺產」方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足尾銅山及足尾鐵道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09年起,部分銅山及足尾鐵道設施陸續被列為日本之史跡與有形文化財等。

通洞坑口

通洞坑口

足尾銅山觀光,江戶時代的手掘坑夫

足尾銅山觀光,江戶時代的手掘坑夫

足尾銅山觀光,江戶時代的坑外選礦女礦工

足尾銅山觀光,江戶時代的坑外選礦女礦工

足尾銅山觀光,明治時期的礦工,開始使用機器開採

足尾銅山觀光,明治時期的礦工,開始使用機器開採

足尾暴動事件

根據1906年的資料,足尾銅山員工共有11,105人,其中575人是女性,僅占5.2%。員工家屬11,987人,每戶平均2.6人,約有半數勞動者是單身。礦工分屬不同的「飯場」(類似包吃住的生產大隊),由飯場的工頭管理。

自江戶時代以來,礦工間存在類似行會的互助團體,稱「友子同盟」。20世紀初,在足尾銅山曾經有兩次組工會的嘗試,但組織都維持不久。1906年,在北海道組織礦工的「大日本勞働至誠會」,派人到足尾協助組織工作,12月6日,在通洞金田座(足尾劇場)開會宣布成立「大日本勞働至誠會足尾支部」,提出加薪與改善食米兩項訴求,並爭取「友子同盟」與「飯場」頭人的支持。

1907年1月,「友子同盟」頭人支持「至誠會」的訴求,向管理階層提出請願,但沒有成功。2月4日,礦工開始騷動,攻擊礦場辦公室及管理人員;6日,「至誠會」核心分子(有數人是社會黨黨員)被逮捕,卻引發更大規模的暴動,群眾縱火破壞設備,當地警察無法應付,甚至出動軍隊來鎮壓,最後總共逮捕六百多人,事件直到2月7日才平息。

事後清點,發現總共有65棟建築被破壞。在發生暴動的本山坑及通洞坑,礦場將全部礦工都解雇,要求礦工重新來求職才決定是否繼續雇用;另一方面也加薪來平息騷動,日薪由平均67錢提升至80錢、漲幅約兩成。「至誠會足尾支部」被解散,礦場對「飯場」的功能進行調整,以取代「友子同盟」的作用。

雖然暴動後工會組織被破壞,但種子已經留下。1917年,日本出現「大日本鑛山勞働同盟會」、「全國坑夫組合」與「友愛會鑛山部」三個礦業的工會,並在1920年合併為「全日本鑛夫總聯合會」,是二戰前日本少見的產業別工會。在這期間,足尾一直都是礦工組織的重鎮,並持續發生勞動爭議。

在足尾銅山的相關歷史年表中,1940年記載開始有朝鮮人勞動者,1944年記載開始有遭強制連行的中國人勞動者;在關於足尾產業遺產的地圖中,也標示有「中國人殉難烈士慰靈塔」與「朝鮮人供養塔」。查閱網路上找不到進一步資訊,且兩座紀念碑的位置,是在大眾運輸無法到達的小瀧坑區域,所以我也就沒有前往探視。

足尾礦毒事件

足尾銅山興盛繁榮,卻為當地環境帶來災難。山區的樹木被大量砍伐,用來作為坑道支架或燃料,以及污染造成酸雨使得植被枯萎,導致水土保持崩潰、洪水頻傳;煉製排煙造成空氣汙染;礦坑排出的水順著渡良瀨川而下,造成沿岸土壤與水源的污染,稻米等農產含大量重金屬。

1878年,渡良瀨川香魚大量死亡,開始有報紙報導銅山污染的相關消息。1890年,出身栃木縣南部的自由民權運動家田中正造當選眾議院議員,在國會中首度質詢銅山污染問題。1896年,受害農民成立礦毒事務所,設立在今群馬縣館林市的雲龍寺。1897年,渡良瀨川沿岸的農民二千人,試圖集結前往東京請願,大部分被當地警察所阻止。1900年2月12日半夜,雲龍寺的鐘聲響起,附近寺廟聽見鐘聲紛紛敲鐘回應並擴散通知,據說傳了80公里之遠,當地農民聽見鐘聲再度集結前往東京陳情,第二天在川俣村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有67名農民遭到逮捕,被稱為「川俣事件」。

1901年,渡良瀨川上游污染嚴重的松木村等三個村莊被廢村;同年,田中正造辭去國會議員職務,持續為礦毒問題奔走,並試圖攔車向明治天皇直訴。1906年,田中居住的谷中村遭到強制廢村,並改為滯洪池,因為谷中是農民運動的重鎮,選擇谷中村這項決定被認為是政治操作。1913年,田中正造病故,遺骨分在六座寺廟供奉,這些寺廟分布在受其組織的農民居住區域,喪禮時據說有30萬人參加。從此之後當地的農民運動也就沉寂下來。

後來一直到1972年,群馬縣太田市的農民向古河鑛業提起訴訟,二年後經調停終於確認,古河鑛業必須承擔造成污染的加害者責任。「足尾礦毒事件」可說是日本近代化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環境公害,也是一場「100年公害」。

谷中村位於渡良瀨川下游,栃木、群馬、琦玉與茨城四縣交界之處,廢村後改為滯洪池,稱為「渡良瀬遊水地」,是日本最大的滯洪池,區域內有谷中村的遺址,池內的土壤至今仍然含有高量的重金屬。1960年,在渡良瀨川上游建了足尾砂防堰堤,旁邊設立「銅親水公園」,公園內有「足尾環境學習中心」,中心內有關於銅山歷史的介紹與展示。

渡良瀨川中下游,也就是現在的群馬縣東南部以及栃木縣西南部,散布許多關於田中正造以及礦毒事件農民運動事蹟的紀念地點,但因為分布太廣、交通不便,所以我這次並沒有去尋覓這些史跡。這些地區以往存在若干田中正造研究會,有些還保留有資料館等,但因為參與者高齡化的因素,已逐漸停止運作。

位於古河橋旁的足尾銅山勞働組合辦公室

位於古河橋旁的足尾銅山勞働組合辦公室

古河橋與背後的本山製鍊所

古河橋與背後的本山製鍊所

足尾站旁的古河鑛業機關車

足尾站旁的古河鑛業機關車

遊記

我前一天住在桐生車站前,當天早上從桐生站搭渡良瀨溪谷鐵道到終點間藤站,再換乘日光市營巴士赤倉線,在赤倉下車,就可以看見古河橋,旁邊有足尾銅山勞動組合的辦公室,不知道工會是否還有在運作。在渡良瀨川對面,古河橋後面就是本山製鍊所,並未開放,上山通往本山坑口的道路似乎已經封閉;如果沿著渡良瀨川這邊的公路再往上,公車終點是銅親水公園(但往上的班次很少),可以看到足尾砂防堰堤,半路上有龍藏寺,有塊招牌說寺內有礦工墓,我因為時間安排的因素,並沒有從赤倉繼續往上。

從赤倉搭公車下來,渡良瀨溪谷鐵道的間藤、足尾與通洞站附近,都有古河鑛業的設施遺址,但除了通洞坑已經開放觀光,以及少數幾棟建築改為古河的相關資料館之外,工廠設施與宿舍區並沒有修復開放,使得可以參觀的部分其實有限。足尾站旁展示有數輛古河鑛業的礦業火車。通洞坑開放觀光,主要是搭乘輕便鐵道列車進入坑內,坑內展示各時期、不同工種礦工勞動的情形,有許多中小學生來見學。

延伸閱讀:

  1. 足尾銅山產業遺產相關資料
  2. 日本維基百科「足尾銅山」條目
  3. 二村一夫,《足尾暴動の史的分析─鉱山労働者の社会史》,1988年,東京大學出版社。
  4. 夏目漱石的小說《礦工》(日文原標題《坑夫》),內容敘述一名離家出走的少爺,被人力仲介利誘至礦場工作的過程,其背景就是足尾銅山。內容主要是少爺的內心活動,其實對礦工的著墨有限,但對「飯場」有若干描述。
  5. 田中正造大學
avatar-img
6會員
47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人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女工大多來自原武士階層的士族女子,因為一開始是官營企業,所以勞動條件顯然優於私營企業,且女工學得技術回鄉後,容易被家鄉的紡織廠延攬成為指導的工頭。明治六年4月時,廠內有562名女工,大多來自鄰近的群馬、長野與琦玉等縣,但後來來自滋賀縣的女工反而成為主力。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女工大多來自原武士階層的士族女子,因為一開始是官營企業,所以勞動條件顯然優於私營企業,且女工學得技術回鄉後,容易被家鄉的紡織廠延攬成為指導的工頭。明治六年4月時,廠內有562名女工,大多來自鄰近的群馬、長野與琦玉等縣,但後來來自滋賀縣的女工反而成為主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歷史是一面時光鏡子、那麼時光鏡子到了現在就是一種照明與反映現況的融合。台灣曾經走過多達煤礦開發史共經歷了約一百二十五年。這一百二十五年橫跨清代、日治時期、民國時期的台灣礦業造就出台灣從貧困到經濟發達的年代。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地區石底大斜坑曾經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礦區,這裡就是能源開發的一個歷史場
Thumbnail
「半山之中,某棵日本松東北一百二十公尺處,該處可見大石,甚旁植有五株石菊花。」 上面這幾句話,就是尋找300噸黃金寶藏的線索。 中部地區,有兩處藏寶傳說。藏的寶藏,主要是黃金。 第一個地方,就在太平頭汴坑。請參考我前面的文章”太平頭汴坑的藏寶傳說“。 第二個地方,在布農族住的信義鄉。
Thumbnail
✨參天x地熱谷x女巫湯x青磺✨ 這裡不是日本熱海,也不是地獄谷;而是封閉整修後,重新開放再觀光的👉地熱谷。 新北投是日治時期,在台開發的溫泉♨️原鄉,地熱谷則是算是北投溫泉-青磺源頭,而鄰近的北投溪因為青磺而產生稀有的異變礦石-「北投石」,在近年受到受到封溪保護,禁止於溪裡嬉戲、開採以為環境保
Thumbnail
早在那個關東平原仍被視為蠻荒之地、只有幾些村落的時代以前,早在江戶一詞出現前,在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之間,僧侶勝道上人(西元735年-西元817年)已經在此修行,成為了日光山的開山始祖。神橋的傳說,即是護法神顯靈,襄助堅定求道的勝道上人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在南洋群島掠奪財寶後,埋藏於臺中太平頭汴坑的傳說。以及附近地名「福利社」的由來。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犬山市位於愛知縣最北端,北與岐阜縣隔木曾川相望,城市西部是濃尾平原的一部分,被用作市區、農田和工業區,流經城市北部的木曾川地區被指定為風景名勝區,這裡也是擁有1,300 年歷史的傳統鸕鶿捕魚的發源地,東部的丘陵地區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鄉村森林,是國家天然紀念物流蘇樹的原生地和人工池塘入鹿池的所在地。距離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探索九州地區的鐵道與動人風景。由布院之森特急列車,以及豐後森機關庫,帶您體驗豐富的鐵路觀光。乘坐特急列車,欣賞沿途自然風景;探訪曾是蒸汽機車基地的舊機關庫,感受歷史的活力。九州的鐵道之旅,絕對是一段難忘的體驗。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歷史是一面時光鏡子、那麼時光鏡子到了現在就是一種照明與反映現況的融合。台灣曾經走過多達煤礦開發史共經歷了約一百二十五年。這一百二十五年橫跨清代、日治時期、民國時期的台灣礦業造就出台灣從貧困到經濟發達的年代。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地區石底大斜坑曾經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礦區,這裡就是能源開發的一個歷史場
Thumbnail
「半山之中,某棵日本松東北一百二十公尺處,該處可見大石,甚旁植有五株石菊花。」 上面這幾句話,就是尋找300噸黃金寶藏的線索。 中部地區,有兩處藏寶傳說。藏的寶藏,主要是黃金。 第一個地方,就在太平頭汴坑。請參考我前面的文章”太平頭汴坑的藏寶傳說“。 第二個地方,在布農族住的信義鄉。
Thumbnail
✨參天x地熱谷x女巫湯x青磺✨ 這裡不是日本熱海,也不是地獄谷;而是封閉整修後,重新開放再觀光的👉地熱谷。 新北投是日治時期,在台開發的溫泉♨️原鄉,地熱谷則是算是北投溫泉-青磺源頭,而鄰近的北投溪因為青磺而產生稀有的異變礦石-「北投石」,在近年受到受到封溪保護,禁止於溪裡嬉戲、開採以為環境保
Thumbnail
早在那個關東平原仍被視為蠻荒之地、只有幾些村落的時代以前,早在江戶一詞出現前,在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之間,僧侶勝道上人(西元735年-西元817年)已經在此修行,成為了日光山的開山始祖。神橋的傳說,即是護法神顯靈,襄助堅定求道的勝道上人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在南洋群島掠奪財寶後,埋藏於臺中太平頭汴坑的傳說。以及附近地名「福利社」的由來。
Thumbnail
位於群馬縣的橫川車站在北陸新幹線通車以前是從關東前往輕井澤度假的必經之地。雖然現在的橫川車站變成一條地方鐵道的終點站,但從百年前的明治時代開始留下的鐵道技術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卻被好好保存於此。這次趁著追逐蒸汽火車的機會,我來到了這座被群山環繞、受大人小孩喜愛的鐵道保存園區:碓冰峠鐵道文化村。
Thumbnail
犬山市位於愛知縣最北端,北與岐阜縣隔木曾川相望,城市西部是濃尾平原的一部分,被用作市區、農田和工業區,流經城市北部的木曾川地區被指定為風景名勝區,這裡也是擁有1,300 年歷史的傳統鸕鶿捕魚的發源地,東部的丘陵地區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鄉村森林,是國家天然紀念物流蘇樹的原生地和人工池塘入鹿池的所在地。距離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探索九州地區的鐵道與動人風景。由布院之森特急列車,以及豐後森機關庫,帶您體驗豐富的鐵路觀光。乘坐特急列車,欣賞沿途自然風景;探訪曾是蒸汽機車基地的舊機關庫,感受歷史的活力。九州的鐵道之旅,絕對是一段難忘的體驗。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