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解離症治療上的體悟:接受依賴解離的自己

------------------[ 先聲明一下 ]-------------------

本人非專業人士,只是一位解離症患者,目前診斷是F449解離及轉化疾患,「沒有」共病其他疾病。文章內容主要描寫,自身在接受精神科醫生安排「不使用藥物」單純進行「心理諮商治療」後,近期的一段自身精神狀態變化,以及在心理師的監督及協助下領悟到的個人心得。

文章內所有描述皆屬「單一個案」,不同的解離症患者間有非常大的個體差異,每位患者經精神科醫生評估及安排的治療規劃各有所不同,請依各自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師的建議及治療規劃為主,請勿將內容拿去建議、套用、滑坡到其他已確診或疑似有解離症患者身上(尤其是有共病其他疾病的患者,極端情況可能會造成其他患者的安全風險升高)。

----------------------------------------


剛治療時對解離的看法

治療解離症卻說要依賴解離,這或許還蠻奇怪的,所以我才特別想記錄一下這種可能不尋常(嗎?)的體悟,免得自己又忘記又重蹈覆轍。


我一開始對「解離」一點也不了解,連字是哪個「解」哪個「離」都不知道(當時也真的問了這個問題,醫生:解除的解離開的離。),專業人士們說我的困擾是解離造成的,只要好好接受治療不要放棄,是可以好轉的。看專業人士們那麼有把握有自信的樣子,實屬難得(之前看的醫生都找不到問題在哪),我便就決定乖乖配合治療,想說治療應該就是要讓解離消失,困擾就解決了。

之後就開始進行治療以及衛教。不得不說,衛教內容超級難懂,自己要求過好幾次能不能解釋的再簡單一點,還是聽不懂。後來變成邊實作(?)邊衛教,透過刻意的刺激來引起我本身會有的症狀反應(#註1),去解釋這分別是什麼跟什麼,然後要怎樣怎樣治療,我才慢慢了解到專業人士說的解離實際上是什麼情況。

也發現如果那些真的都是解離,那我不就是在不自知的時候就已經解離了嗎?而且是從小就開始持續到自己都習以為常持續了幾十年,而感到很懷疑專業人士的判斷,常常質疑專業人士是不是哪裡搞錯了?困擾可是這幾年才出現誒?不過他們都很堅持那些都屬於是解離的範疇。


接受治療到現在一年多幾個月,直到現在我也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接受,專業人士說我有的所有解離症狀,但……就如標題所說,接受依賴解離的自己,或許是我在治療上的必經之路。


輕飄飄止痛法

上次在Dcard心理版提問《#問題 很多年後才想起自己曾做過傻事,該跟心理師說嗎?》之後,我又花掉一天寶貴的特休來讓身體休息,結果休息了一整天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配戴智慧手錶追蹤的身體數據居然還是繼續往下掉,刷新了最差紀錄,最終還是放棄掙扎地用上了解離。

要是只因為不想再忘記過去,而讓現在的自己維持不了目前的工作生活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吧。


衛教中有提到,不管是哪種解離,都是屬於一種本能內建的心理防衛機轉,可以產生身心自保功能來達到繼續生存下去的目的。


以前矇矇懂懂還不太識字時,就不知不覺地學會了一種減輕痛苦的方法,小時候大人們不都會說「痛痛飛走了」之類的話嘛~

當我忍受不了不想再痛的時候就想著這句話,想著想著就真的飛起來了,雖然飛起來的是我而不是痛痛,不過飛起來後就不痛了。之後我改叫這方法是「輕飄飄」,因為感覺上就是飄起來了,可以飄在身體附近,不能飄太遠所以不是飛。之後我就不怕痛了,反正一痛我就能立刻輕飄飄來止痛,用的次數一多就慢慢成了個自然而然的習慣。


接受衛教才知是解離

在治療中被專業人士們發現了這一點,經過反覆幾次實作(?)觀測及衛教後,我才搞明白專業人士口中的「人格解體—失實」或是「失自我感/失現實感」的兩種解離症狀合併起來(#註2),就是在說小時候的輕飄飄,為此我懷疑及嫌棄這浮誇又迷幻的命名好一陣子。不過在看了其他病友的分享後,才慢慢理解到只是關注的角度不同而已,也大概懂了為什麼我一臉嫌棄+狐疑的時候,專業人士們的表情都很微妙。


我以往都只在乎輕飄飄的止痛效果,只要不痛了就什麼都好。

但其他人不是這樣看待的,飄起來的時候,很多感覺都會跟在地上時不太一樣,大概是大部分人平時是習慣待在地上,所以會怕飄起來的感覺,關注點都落在飄起來的感受上,這樣想的話命名就很貼切了。而我因為從小開始就習慣了輕飄飄的感覺,所以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關注點都落在怎麼飄、飄多遠才能不痛又能控制好身體過好生活。


再次依賴解離止痛

不過每次治療時……尤其是剛開始治療時,專業人士最常跟我說的話就是「回來」、「你有感受到腳踩在地上嗎」、「踩踩腳感覺一下堅硬的地面」、「保持住雙腳承受體重的重量感」、「很好,盡量維持住感知,再保持久一點,加油」……真不知道他們明明只能看見待在地上的身體是怎麼看出來我在飄,幾十年來一般人都沒發現過的說(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專業?專業的眼光?)。他們也建議我平時要多做同樣的練習,多感受一下自己的腳踩在地上,說這對我的病情會有幫助,所以我也開始多練習「腳踏實地」,也特地禁止自己有意的去使用輕飄飄~


然而在這波的狀態惡化,身體因為心因性疼痛、軀體化、轉化的精神症狀等等的影響,真的太痛了,痛到啥都做不了可不行啊,就還是飄起來吧,飄起來一切就舒服多了。

藉此我成功把自己拉回到能處理好基本的工作及生活的水平上,原本很擔心會忘掉的諮商也順利赴約了,如期的去見了心理師,然後跟他坦白我覺得自己現在還是需要依賴解離才行呢。


跟心理師討論後的結論

把近況跟心理師討論了一番後,原來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情況是需要依賴解離的啊,解離雖然是個症狀,但果然同時也能是個能力呢。會變成症狀某部分來說,就是解離已經漸漸脫離我的控制開始失控了,但如果因為失控而一下子就完全禁止使用反而會有反效果,適當的控制來慢慢降低使用頻率才是可行之道呢。想讓病況好轉真的是急不得啊,多練習不代表要禁止使用,是自己過度解讀自行加量了呢,能釐清不是不能用這點真是安心些了。


由於我身上解離失控的原因是來自創傷觸發因子太多,一直觸發到創傷讓創傷反應越大、身體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心理層面就越容易自動用上解離去應對,而我這次能夠有意識地選擇何時要用解離,代表身心之間的過度警覺及過度聯動有所降低,沒有像一開始實作(?)那樣,根本沒經過意識一戳就直接飄走,算是好跡象,我的身心容納之窗有慢慢再擴大。


只是之前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會直接跳到解離,所以我本身通常會察覺不到實際發生了什麼(沒有進入意識中)感受力也會比較低,但現在因為失控程度降低一些了,我會開始意識到及感受到的痛苦也會比之前來得更多及持續的久,如何在不過度依賴解離的情況下適當的使用解離,是接下來要學習的課題。

(光聽就覺得好不想面對。)

(就沒有不痛又能好轉的選項嗎。)


備註

#註1:專業人士是跟我配合了至少半年之後,對我的承受力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有經過我允許,才開始嘗試刻意刺激,刺激的程度都是有拿捏過的,之後也能在幾分鐘內讓我恢復到穩定狀態。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對患者的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沒經過患者同意,就別亂去刺激其他解離症患者,這對患者而言屬于危險行為。


#註2:中文翻譯的名稱比較多,但英文名稱是差不多的,都是指相同的疾病或症狀

DSM-5-TR: 失自我感/失現實感障礙 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Disorder

ICD-10: F48.1 人格解體-失實綜合症 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syndrome

ICD-11: 6B66 人格解體-現實解體障礙 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disorder

以上是疾病診斷,如果只有症狀,ICD-11中有多一個症狀分類編號21,其中有:

MB27.0 人格解體 Depersonalisation

MB27.1 現實解體 Derealisation


這類型的解離通常會先分成兩種來評估(特徵不同),患者可能只會有一種症狀(只有人格解體或只有現實解體)

如果是同時有兩種症狀(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特徵不一定只是1+1,有機率會融合出現另外的特徵,但目前似乎沒有對應的詞彙(連正式的診斷病名都是兩個詞組合在一起,我也是服了)。我的輕飄飄就屬於兩種症狀融合在一起的情況,實際細節及另外的特徵要描述的話感覺會混淆主題,就從這篇文中排除掉了。

希望哪天中文也能夠統一名稱,也希望之後能有個簡短點的中文病名或是好懂的俗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