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WMO 2023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根據WMO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
幾乎可以確定2023是歷史觀察紀錄共174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於11/30剛發布的WMO全球氣候報告,看起來是真的沒有半點好消息。讓我們來看看地球現在狀況如何吧!
(本篇報告因專業術語較多,筆者自己也算是邊讀邊翻邊消化,最後再寫上來,因此會持續更新各個狀況的細部原因,下方整理報告進度大概75%,現在寫到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 截止至十月的資料顯出2023年近地面溫度比起1850-1900的基準,高出1.4±0.12°C
  • 超越之前被視為最熱的2016年之1.29±0.12 °C以及2020年的1.27±0.13 °C
  • 自2015年開始,連續九年的溫度皆為歷史紀錄之高
raw-image
  • 海洋在北半球春季末開始達到歷史觀測水平的最高。4至9月均創下記錄高溫,並且7至9月的記錄差距都極大(約0.21至0.27°C)四月至九月間,以及
  • 陸地溫度異常在七月至九月間的全球月平均溫度刷新歷史紀錄,時間稍晚於海洋表層溫度,而九月的均溫之高,與記錄之中有著0.53~0.72°C的懸殊差距;60年來的第二高溫差是2002年的0.21至0.27°C。截至目前,多數陸地區域溫度皆高於1991-2020年的均值。異常「暖」的地區包括美東、墨西哥、中美洲、南美西和南部區域、西歐、北非西部、西亞、中南亞和日本。
  • 2014年至2023年(截至十月)的十年均值全球溫度,比1850-1900年平均高出1.19 ± 0.12°C,亦是有史以來最「暖」的十年均值
  • 三大主要觀測的溫室氣體:CO2二氧化碳、CH4甲烷和N2O一氧化二氮,在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是截至2022年(1984-2022年)的全球綜合值。在特定地點的實時數據顯示,這三種溫室氣體的水平在2023年仍然持續上升
raw-image
  • 2022年海洋熱含量達到了65年完整年度數據觀測記錄以來之最高水平。預計這種海洋變暖的勢態將持續,而且這種變化在百年至千年的時間尺度上亦是不可逆轉的。
  • 雖然海洋熱含量在整體水域中都有顯著增加,但變暖的速率每個地方都不是相同
    上層2000米中變暖趨勢最劇烈的區域是南大洋(60°S-35°S)、北大西洋(20°N-50°N)和南大西洋(60°S-0°S)。南大洋是最大的熱能儲存區域,自1958年以來上層2000米全球海洋熱含量增加量的約36%。大西洋佔全球0-2000米海洋熱含量增加的約33%,太平洋佔約20%。
  • 另外,一些相對小的區域正在變冷,包括北大西洋的副極地區域,從近海洋表面延伸至超過800米的深度(也是唯一表面出現百年冷卻的地區)。北大西洋(50°N-70° N和20°N-50°N)的冷卻與暖化所形成的對比,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和空氣與海洋之間的局部交互作用有關。其他冷卻區域包括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
  • 1993至今,2023年是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在衛星記錄中達到歷史最高,反映出持續的海洋變暖以及冰川與冰原之融化。
  • 2013-2022年,過去十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是衛星記錄首個十年(1993-2002年)的兩倍多
  • 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續上升(見下圖1)。2020年中至2023年初的反聖嬰現象對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影響不大,不像2011年的反聖嬰那樣,導致全球平均海平面暫時下降了幾毫米。
    2023年觀察到的迅速上升可能部分原因是初期的聖嬰現象,隨著2023年聖嬰現象的發展,海平面可能會進一步上升。自有衛星記錄開始以來,長期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經超過兩倍,從1993年至2002年十年間的每年2.14毫米,增加到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的每年4.72毫米。
  • 從2023年1月至3月,西熱帶太平洋的海平面(見下圖)高於長期平均水平(1993年至2012年),表明該地區的暖海水與聖嬰-南方振盪(ENSO)之條件相關。
    北大西洋和東熱帶太平洋的海平面低於長期平均水平。在2023年聖嬰現象初期(見短期氣候驅動因素),東熱帶太平洋表面水溫上升,導致了4月至6月間東太平洋最東邊的海平面相對長期平均水平的上升。
    到了7月至9月,聖嬰現象特徵明顯可見,從中太平洋到中南美洲沿岸的海平面高於平均水平。與北半球夏季的異常變暖相關的熱帶與東北大西洋地區也觀察到海平面高於平均水平。
  • 類似陸地的熱浪和寒潮。自20世紀末以來,海洋熱浪(MHW)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增加,而海洋寒潮(MCS)在這些指標上則有所減少。使用衛星衍射的海表溫度來全球監測MHW和MCS,這裡將其分類為中等、強烈、嚴重、極端或冰。
  • 受聖嬰現象事件影響,導致東太平洋熱帶區域大範圍的海洋熱浪。在2023年該地區確實經歷了「強烈」的MHW(見下圖A,截至八月底),但與先前的聖嬰現象事件相比,今年涵蓋的面積較小。但隨著聖嬰現象持續發展,這個區域可能會因此擴大。
  • 特別令人擔憂的是,整個北半球高緯區域,於2023年夏季和初秋持續性且廣泛的MHW(下圖A最上部分)。地中海相對於基準期間也異常溫暖,連續第12年出現了「強烈」和「嚴重」的MHW。在南半球,圍繞紐西蘭的水域在一月至九月間保持在長期平均水平以上1到2°C(約270天)。
  • 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目前,赤道以北或以南60°內幾乎沒有MCS的發生(見下圖A)。全球海洋的平均日MHW覆蓋率為20%(至今,見下圖B),遠高於2016年的17%記錄。相反,平均日MCS覆蓋率只有2%(見下下圖B),遠低於2022年的5%。
  • 海洋吸收大約四分之一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
    CO2與海水反應,轉化為碳酸鹽化合物,導致pH值下降,稱為「海洋酸化」(如下圖)。
  • 海洋酸化影響生物和生態系,以及糧食的保障,包含生物多樣性減少、棲地惡化,並會危及漁業和水產養殖業。
  • IPCC AR6中得出的結論:「我們非常有把握地認為,開放海洋表面的pH值現在是至少兩萬六千年以來最低的,同時,打從兩萬六千年以孩,現在pH值之變化速率亦是史無前例的快」。
  • 儘管全球努力,其中許多得到IOC-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支持,並透過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及其聯合國十年海洋計畫:海洋酸化永續發展研究之帶領下,使得海洋酸化觀測的數量增加,但仍有許多地區取樣不足。為了SDGs14.3.1指標(「代表性取樣站的同意組合所測量之平均海洋酸度(pH)」)收集的數據顯示,目前因覆蓋範圍不足、同時時間序長度亦不足以確定所有地區的趨勢和觀測差距。海洋酸化變化之速率、模式與規模,顯示出區域間具有巨大的差異性,同時也突顯了全球高頻且長期監測之努力提升的必要性。
  • 2023年北極海冰範圍仍遠低於正常水平,年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居45年衛星記錄中之第五和第六低。雖然不及2012年或2020年的極端情況,但僅略高於2007年、2016年和2019年,延續了北極冰覆蓋範圍在夏末和初秋減少的長期趨勢。
raw-image
raw-image
  • 南極海冰面積在今年二月份達到衛星時代以來(1979至今)的絕對最低水平。從六月開始,海冰面積一直處於歷史最低水平,而九月的年度最大值遠低於之前的最低值。可能與南極洋的變暖有關。
raw-image
raw-image
  • 2023年夏季融化季節相對較為強烈,七月和八月出現了大規模熱浪。這是Summit站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夏季,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溫度高3.4°C,比之前的紀錄高1.0°C。衛星融化範圍數據顯示,冰原正朝著有史以來第二高的累積融化天數方向前進(1978年至2023年),僅次於2012年的極端融化季節。


raw-image
raw-image
  • 北美西和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經歷了極端融化季節。瑞士之冰川在過去兩年失去10%的剩餘體積。冰川融化速率受到冰川反照率的強烈影響,反射在冰川表面的陽光的比例。裸露的冰川冰比季節性積雪覆蓋面積更暗,因此其反射率低於季節性積雪,所以會對來自礦物塵、黑碳、藻類活動以及森林火災的灰塵這些深色物質更容易受到影響。降雪覆蓋減少、長期融化季節以及野火活動都會導致較暗物質集中在冰川表面,降低其反射率,從而增加冰川地融化。
  • 瑞士冰川在2022年至2023年的年度質量損失是自1950年以來的第二大記錄(見圖14),佔據剩餘冰川體積約為4.4%。加上2021年至2022年的記錄質量損失5.9%,瑞士冰川在短短兩年內已損失了約10%的剩餘體積。這是由於每年降雪覆蓋量變低以及夏季更加暖和,潛在的累積影響來自長期暴露的冰川冰面和高海拔積雪帶的消失。
raw-image
  • 北美西在2023年經歷了自1965年至今的冰川質量損失之最高紀錄,加拿大洛磯山脈和南部沿海山脈的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監測的冰川地點平均年薄化超過3.5米。這與2010年至2019年西加拿大冰川的平均薄化速率0.90 ± 0.13 m w.e./year相比,顯著增加。通過調整LiDAR對雪和冰之密度的測高數據,分別對兩個長期測量的地點Place和Haig Glaciers的質量平衡的初步估計分別為-3.1 ± 0.5和-3.8 ± 0.6 m w.e.。
  • 由於冬季降雪覆蓋量低,加上春季強烈的熱浪,導致大多數冰川和冰原提早暴露裸冰,同時夏季溫度高於平均水平,以及加拿大西部發生了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野火事件(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野火煙霧使冰川表面變暗並促使極端融化。許多冰川的季節性積雪在7月初就已融化,暴露出較暗的積雪或冰,使融化季節延長。過去幾年的高度累積融化率也可能是一個因素,因為雜質在冰川表面越來越集中,並且北美西許多山區冰川上的積雪帶已經消失。
raw-image
  • 從2020年中旬到2023年初持續的反聖嬰現象,被聖嬰現象之表徵所取代,並在2023年9月得到了確認,這也是我們觀察到2023年全球海表溫度的上升之主因。
  • 來自世界氣象組織長期預報全球製作中心的最新預測顯示,聖嬰現象持續的可能性很高(90%),將在北半球冬季達到聖嬰現象的高峰,而且是強烈的聖嬰現象。要轉變為中等的聖嬰現象的機會非常低(10%)。
  • 聖嬰現象對地區的降雨模式有著顯著影響。在某些地區(截至九月份)的降水異常符合典型的聖嬰現象特徵:馬來群島和墨西哥南部至南美北部的區域比正常更乾燥,而智利部分地區則比正常更為潮濕。
  • 在澳洲,反聖嬰現象與潮濕天氣相關,而聖嬰現象與乾旱天氣相關。一月份,澳洲的降雨量比正常多35%。但隨著反聖嬰現象的逐漸消退,伴隨著聖嬰現象的加強,在八月份降雨量比正常少50%。乾旱也伴隨著澳洲114年以來7至9月間之平均最高氣溫。九月份對澳洲而言是任一月份中最乾燥的。
  • 隨著從反聖嬰到聖嬰現象之過渡,全球平均溫度異常地上升,地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6-9月時期,以及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7月)。許多地區也經歷了熱浪,包括美國部分地區、墨西哥、歐洲、地中海、北非和中東、中國、西伯利亞和南美洲。UNEP的《前沿報告》中強調,聖嬰現象相關的變動,會對生物量和火災氣候有所影響,這增加了一些地方大範圍和強烈野火之風險。
raw-image
  • 極端天氣繼續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影響。全球多地受到極端高溫的影響。夏威夷、加拿大和歐洲的山火導致人員傷亡、家園破壞和大範圍空氣污染。
    2023年九月在地中海的副熱帶風暴丹尼爾引起的極端降雨導致希臘、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利比亞洪水,特別是利比亞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 2023年持續存在食安、人口流離失所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影響,而天氣和氣候災害加劇了世界許多地方如此的局勢。
  • 極端天氣和氣候狀況在2023年持續引發新的、長期的和再次的流離失所,並加劇了已因多重原因,如衝突和暴力而被迫使離開的許多人之脆弱性。






avatar-img
8會員
11內容數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或稱UNFCCC締約大會。是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 11月30日至12月12 日在杜拜舉行。自 1992年第一份聯合國氣候協議以來,該會議每年舉行一次。COP會議的目的是讓各國政府就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和適應氣候變遷相關影響的政策達成一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ffy@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OP28 President Sultan al-Jaber address at opening ceremony" COP28開幕式,英文原文,以及中文翻譯。
承接EU ETS上篇,其中介紹了EU ETS的起源與沿革,本篇則是針對將海運含括進入管制範圍,並於2024年1月1 日開始施行向海運企業徵收EUA的部分,而出口商除了受到CBAM以外,還要被航商轉嫁EU ETS的EUA附加費。面臨這種「綠色通膨」,大家無不感到「碳焦慮」。
EU ETS:EU’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當談到歐盟的氣候政策時,EU ETS(歐盟排放交易系統)於2005年成立,是歐盟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關鍵工具。 2021年提出的Fit for 55政策則是歐盟在擴大氣候行動方面的重要舉措,導致航運面臨碳費徵收之壓力。
繼上篇提到的Poseidon Principles,本篇將把內容轉移到Sea Cargo Charter。 藉由租傭船人在海運業的定位,針對海運中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碳密集度對標減碳淨零軌跡的程度,以評斷面對於氣候變遷的風險的控告
繼上篇提到的IMO 2023 GHG Strategy,本篇將把內容轉移至金融業相關。 於2019年6月18日由GMF(Global Maritime Forum)發布,經11間國際大型銀行聯合簽署了針對航運業碳排放量進行管制的倡議—The Poseidon Principles(簡稱PP)
航運業在ESG方面的重要性和近年來的變革趨勢 在疫情開啟的2020新時代,航運業同時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如今2023年,環境Envir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已經成為塑造全球航運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核心之一。
"COP28 President Sultan al-Jaber address at opening ceremony" COP28開幕式,英文原文,以及中文翻譯。
承接EU ETS上篇,其中介紹了EU ETS的起源與沿革,本篇則是針對將海運含括進入管制範圍,並於2024年1月1 日開始施行向海運企業徵收EUA的部分,而出口商除了受到CBAM以外,還要被航商轉嫁EU ETS的EUA附加費。面臨這種「綠色通膨」,大家無不感到「碳焦慮」。
EU ETS:EU’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當談到歐盟的氣候政策時,EU ETS(歐盟排放交易系統)於2005年成立,是歐盟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關鍵工具。 2021年提出的Fit for 55政策則是歐盟在擴大氣候行動方面的重要舉措,導致航運面臨碳費徵收之壓力。
繼上篇提到的Poseidon Principles,本篇將把內容轉移到Sea Cargo Charter。 藉由租傭船人在海運業的定位,針對海運中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碳密集度對標減碳淨零軌跡的程度,以評斷面對於氣候變遷的風險的控告
繼上篇提到的IMO 2023 GHG Strategy,本篇將把內容轉移至金融業相關。 於2019年6月18日由GMF(Global Maritime Forum)發布,經11間國際大型銀行聯合簽署了針對航運業碳排放量進行管制的倡議—The Poseidon Principles(簡稱PP)
航運業在ESG方面的重要性和近年來的變革趨勢 在疫情開啟的2020新時代,航運業同時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如今2023年,環境Envir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已經成為塑造全球航運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核心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這個月的專題,我選擇從“時尚”的角度切入來談永續,一來是呼應“永續”已經是目前全球最熱門、最時尚的話題;同時,引領潮流的時尚產業目前屬於高碳排、高污染的產業,如何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進而重新做出不一樣的購衣選擇,是我想再多做努力的,也希望曾經大量購衣的我能因此對地球有所補償。
Thumbnail
【巴西里約熱內盧體感溫度62.3度】 南美洲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酷熱指數/(heat index,又稱體感溫度)日前達到攝氏62.3度,創下10年來最高。 酷熱指數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熱指標。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近年來全世界各地都飽受極端氣候之苦,全球許多地區遭受高溫、暴雨、乾旱、強風或大火侵襲,極端氣候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在剛落幕COP28會議中,世界各國間又達成什麼樣的共識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延緩極端氣候對人類的衝擊?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就氣候變遷法案為簡單回顧,並分析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2023是聖嬰年❓聖嬰現象是什麼❓ 為什麼近年都是暖冬、甚至是暖秋⁉️ 還在思考關於極端氣候的十萬個為什麼嗎😻 這篇文將簡短帶你探索極端氣候🔍
Thumbnail
大寒 2024/1/20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開始 ✨意涵: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天氣: 冷冷冷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2023年最後一個囉。 ▋🌧氣候變化: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這天如果不冷的話,隔年的春分天氣還是會寒冷。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這個月的專題,我選擇從“時尚”的角度切入來談永續,一來是呼應“永續”已經是目前全球最熱門、最時尚的話題;同時,引領潮流的時尚產業目前屬於高碳排、高污染的產業,如何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進而重新做出不一樣的購衣選擇,是我想再多做努力的,也希望曾經大量購衣的我能因此對地球有所補償。
Thumbnail
【巴西里約熱內盧體感溫度62.3度】 南美洲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酷熱指數/(heat index,又稱體感溫度)日前達到攝氏62.3度,創下10年來最高。 酷熱指數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熱指標。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近年來全世界各地都飽受極端氣候之苦,全球許多地區遭受高溫、暴雨、乾旱、強風或大火侵襲,極端氣候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在剛落幕COP28會議中,世界各國間又達成什麼樣的共識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延緩極端氣候對人類的衝擊?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就氣候變遷法案為簡單回顧,並分析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2023是聖嬰年❓聖嬰現象是什麼❓ 為什麼近年都是暖冬、甚至是暖秋⁉️ 還在思考關於極端氣候的十萬個為什麼嗎😻 這篇文將簡短帶你探索極端氣候🔍
Thumbnail
大寒 2024/1/20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開始 ✨意涵: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天氣: 冷冷冷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4個節氣,2023年最後一個囉。 ▋🌧氣候變化: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這天如果不冷的話,隔年的春分天氣還是會寒冷。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