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做教育,需要多方的支持  |


林主任一開始開創種子教室,便是喜歡興糖國小本身的環境,她認為開設一間實驗教育的條件並非一定需要被山水環繞,真正重要的是特殊的人文支持與許多人共同的努力,但是台灣的教育框架中有太多觀念已深深根種,很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而養育著兩個孩子她,清楚的感知到有些理念需要從自身改變起,因此她很感謝當時興糖國小對種子教室開設的大力支持。


「當時興糖這個名字就像是在比喻作為一名教育者見到孩子時的心境,心裡總是會有幸福的、甜蜜的滋味。」夜晚露天的陽台下,林主任手裡捧著一壺熱茶,眼底的光芒十分耀眼。


|  放空,也是學習的一環  |


現行的學校制度總是把課堂與課堂之間塞得很滿,但在學習得當下其實是需要時間去消化新的知識的,可是在現今,放空似乎被視為一種偷懶、甚至是會讓人產生罪惡感的行為,於是壓力在孩子的心中無形產生。林主任希望自己能打破那樣的認知,當然,最基本的行為框架需要被建立、被規範,而除了那之外的,她希望孩子能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探索,包含如何在過程中學習自律。


談到做教育的過程,林主任也說到,當真正走入到教育中時,她才深刻的體認到,教育不僅僅囊括了她與孩子,其實也需要處理許多更為複雜的家庭關係,而這個歷程往往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

raw-image


|  希望孩子能傳遞正向的光芒  |


林主任回顧起自己童年時的學習環境,她說,那個時候一天也要上八小時的課,上課時,她常常花很多時間看著天空的雲,是的,她也不是能夠完全適應這種教育模式的小孩,也常常因為課業的問題而被打罵。但是反觀荷蘭的教育模式,他們在學校的時間不超過六小時,也依然能夠培育出影響世界的人才,這都讓她不禁懷疑,我們究竟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坐在椅子、教室中呢?


「我見證過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也看著大金剛從厚厚一隻,轉變成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這都不過只是十幾年間的事,我們要怎麼保證,我們灌輸給孩子的東西,是在未來真正用的到的呢?」


林主任說,她相信每個孩子一定都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獨特的位子,但是我們往往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發掘這些東西,這樣的孩子沒有力量、也很難真正喜歡上自己,與其讓孩子不斷的接收,不如多鼓勵他們去認識自己,當孩子們產生對「自己」這個存在產生發自內心的認同時,自然也能長成一個能傳遞光芒的人。


|  家長與孩子學習是同步的   |


後來,林主任也創辦了冬、夏令營,她認為,人若是長期待在一個既定的環境模式裡便會慢慢被固化,失去創新的能力,因此,冬、夏令營就是在讓孩子「放電」,當孩子們在脫離了原先的教室與課桌椅時,才能對世界產生新的感受。


當然,彬森林的帶隊老師們也需要不斷的擴充、儲備自己的知識,因為老師的進步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互相影響,基於這點,林主任同樣鼓勵家長們應持續學習,與孩子一同保持著對學習的正向心態。


|  結   |


教育往往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其中需要老師、家庭、學校以及孩子本身的互相摩擦與配合,在投入教育的這些年,林主任一直都小心地護育著每個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小火苗們,她最希望的,便是自己能真實的幫助到一些孩子,並且持續在教育現場付出。


raw-image


彬森林 IG:https://reurl.cc/4WE12j

彬森林 FB:https://www.facebook.com/beingforest

彬森林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kp9ob8wf3p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彬森林致力於給孩子真 、善、美的教育,希望把善良與溫柔種植在孩子心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老師曾比喻他像園丁,在教室這一畝園地裡,見證不同氣質的花藝師成長,盡可能地陪伴,就像身處百花盛開的花園,甚至鼓勵我們可以多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我想,老師就是真誠地在推廣花藝,讓更多人可以知道花的美好,這樣的美好是不用拘泥於任何人、任何形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在陽光灑落的後花園路上,有著新海城班因為課程討論而種植的綠豆, 這天~孩子們在帶著紙、筆紀錄的同時, 觀察到了走道上有著附近榕樹掉落的葉片...... 孩子:「老師,妳看~」 老師:「哇~好可愛耶!」 孩子:「對呀!我是撿地上的樹葉畫的。」   在孩子樂於分享、帶點被誇獎
Thumbnail
蒙特梭利教育重視孩子的自主與獨立,透過日常學習培養孩子的自信,並藉由教具進行語文、數學、地理、健康教育與邏輯的教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進班學習的體驗,分享了孩子如何在蒙特梭利幼稚園中建立自信與獨立性的過程。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故事。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在培訓過程中,雖然花藝創作並不是核心重點,但以植物作為媒介,透過觀察、想像與實作,體會到人文與自然之美的結合,則是培訓過程中,我很期待老師們能體會到的事。 由於陸續有不少朋友來訊問課,我上半年努力再排出時間,預計 5/9~5/10 加開一個培訓梯次。期待與更多老師們結緣。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老師曾比喻他像園丁,在教室這一畝園地裡,見證不同氣質的花藝師成長,盡可能地陪伴,就像身處百花盛開的花園,甚至鼓勵我們可以多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我想,老師就是真誠地在推廣花藝,讓更多人可以知道花的美好,這樣的美好是不用拘泥於任何人、任何形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在陽光灑落的後花園路上,有著新海城班因為課程討論而種植的綠豆, 這天~孩子們在帶著紙、筆紀錄的同時, 觀察到了走道上有著附近榕樹掉落的葉片...... 孩子:「老師,妳看~」 老師:「哇~好可愛耶!」 孩子:「對呀!我是撿地上的樹葉畫的。」   在孩子樂於分享、帶點被誇獎
Thumbnail
蒙特梭利教育重視孩子的自主與獨立,透過日常學習培養孩子的自信,並藉由教具進行語文、數學、地理、健康教育與邏輯的教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進班學習的體驗,分享了孩子如何在蒙特梭利幼稚園中建立自信與獨立性的過程。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故事。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在培訓過程中,雖然花藝創作並不是核心重點,但以植物作為媒介,透過觀察、想像與實作,體會到人文與自然之美的結合,則是培訓過程中,我很期待老師們能體會到的事。 由於陸續有不少朋友來訊問課,我上半年努力再排出時間,預計 5/9~5/10 加開一個培訓梯次。期待與更多老師們結緣。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