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身邊的人談論氣候變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正逢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關注環境議題?

這一兩年氣候變化其實讓人很有感,例如常聽台灣的朋友提到:「台灣要沒有冬天了!」氣溫一直很高,而降雨的話則要不缺水,要不就淹水,呈現一種極端狀態。

居住在加州的我也感覺到氣候的反常。原本LA除了冬天會下一點雨之外,其他時候都是是超級乾燥,天天晴朗,但今年卻詭異得下了將近半年的雨!?

除了加州之外,美國其他州也傳出奇特的氣候災情,例如辦在內華達沙漠的Burning Man火人祭今年直接下暴雨變成Raining Man雨人祭😣。

大自然就是如此無情,當你還想著氣候變遷是我們活著時會遇到的事情嗎?結果一下子,各種變化都在身邊陸續發生。

討論,讓我們發揮影響力

然而,NGO組織The Nature Conservancy在今年的COP28指南中提到,不要以為個人的力量很微小,光是跟身邊親朋好友、在自己所屬的社群中談論氣候變遷,就能發揮影響力。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在他們的「Let’s Talk Climate A How-To Guide」指南中列出的一些小技巧,幫助大家更快讓身邊的人開始關心氣候變遷議題:

1. 人們比較願意花時間關注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物,而「價值」通常是與切身經驗相關,不一定是硬梆梆的理論或數據。

比方說當聊到氣候變遷,講正負一點五度、北極冰層溶化等大家是沒什麼感覺的,可是若換個方式舉例,像是天氣變熱、冷氣要開很多電費變高、不尋常的洪災或是旱災影響生活,這些例子反而比較有感。先去理解人們認為有價值的是什麼,從這些點切入,再慢慢推進到大的議題。

2. 動之以情,在描述議題時可以帶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及親身經歷

比方說我就會分享加州以前超乾不下雨但今年反常下了半年的雨,原本買了加濕器結果整個用不上。

還有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跟不上,就會在奇怪的地方淹水。再加上LA人不習慣雨天開車,車禍機率提高又影響交通等等。因為是我的親身經歷,這些故事又聽起來很有趣,才能激發大家去思考為什麼原本不下雨的地方,現在反而變化這麼極端。

3. 談附近正在發生的事,而不是未來很遠的地方

例如自己所住的城市、國家正在發生什麼事,有什麼氣候變遷的措施等等。因為距離近而且也已經發生了,大家會比較願意花時間去了解。

👉 臺灣長期氣候變化全書下載

4. 討論,而非辯論

重點不是爭觀點的對錯,而是用好奇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當雙方觀點有衝突時,嘗試多詢問一些問題來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比方說:「當談到氣候變遷時,你感覺如何?」

「願不願意深入談談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觀點?」

「為什麼談論氣候變遷會讓你感覺害怕?」

理解在面前與我們討論的人也是人,也有著情緒和難處,即便他們可能持有錯誤的觀點,憤怒爭執並不能夠讓對話有效進行。如果對於對方持有的觀點有所困惑,試著平靜下來,問問對方為什麼會這麼想,有時候答案反而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參考來源

  1. COP28: Your Guide to the 2023 UN Climate Conference
  2. Let's Talk Climate A How-To Guide
無限期停更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朋友在Facebook分享《原子習慣》這本書,以及其它朋友告解想法很多,但卻沒有動力執行、不知道該怎麼執行時,突然很有感觸。 我自認為是拖延症很嚴重,執行力不好的人(顯示者很容易累)。平常有很多想法,興趣也很多,但容易虎頭蛇尾,會被當下發生的其他事物所分心。 我在培養興趣和習慣時,常呈現「暴
接續上一篇祕魯行,今天來分享喝完Ayahuasca死藤水後,很多朋友詢問的問題:一定要去祕魯喝嗎?怎麼找薩滿?在那裡喝比較好? 1. 一定要去祕魯喝死藤水嗎? 我個人覺得是,當然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我不建議任何參加在美國的死藤水retreat、在台灣的私人儀式,或是隨隨便便朋友說要煮死藤水給你
祕魯有將死掉的人以及動物作為木乃伊,拿來祭祀的傳統。那時候到了San Pedro中央市場就看到有很多攤位在賣羊駝木乃伊,是拿一出生就夭折的羊駝做的,所以非常小隻,乍看之下十分驚悚。後來到馬丘比丘玩,嚮導講解印加文明信仰時,又提到他們會把人(通常是有特殊地位的人)死後做成木乃伊,放在地下風乾儲存
看到朋友在Facebook分享《原子習慣》這本書,以及其它朋友告解想法很多,但卻沒有動力執行、不知道該怎麼執行時,突然很有感觸。 我自認為是拖延症很嚴重,執行力不好的人(顯示者很容易累)。平常有很多想法,興趣也很多,但容易虎頭蛇尾,會被當下發生的其他事物所分心。 我在培養興趣和習慣時,常呈現「暴
接續上一篇祕魯行,今天來分享喝完Ayahuasca死藤水後,很多朋友詢問的問題:一定要去祕魯喝嗎?怎麼找薩滿?在那裡喝比較好? 1. 一定要去祕魯喝死藤水嗎? 我個人覺得是,當然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我不建議任何參加在美國的死藤水retreat、在台灣的私人儀式,或是隨隨便便朋友說要煮死藤水給你
祕魯有將死掉的人以及動物作為木乃伊,拿來祭祀的傳統。那時候到了San Pedro中央市場就看到有很多攤位在賣羊駝木乃伊,是拿一出生就夭折的羊駝做的,所以非常小隻,乍看之下十分驚悚。後來到馬丘比丘玩,嚮導講解印加文明信仰時,又提到他們會把人(通常是有特殊地位的人)死後做成木乃伊,放在地下風乾儲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濕氣極重的島嶼,大家常常在除濕機的開與不開間猶豫不決,今天就帶你看看濕氣對人體不利的影響吧!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最近寫不太出東西。因為我的精氣神都用來與陰雨綿綿又冷冷黑黑的天氣對抗了。我是一個容易被天氣左右的人。 偏偏命運捉弄人,先是帶我們去了北歐的芬蘭,又來了美國西北岸的西雅圖。雖然緯度有往南一點了但這兒冬天的天氣真的很不可愛。 我真心敬佩住在高緯度國家的人民,冬天得在黑暗裡起床,如此不人道的生活環境,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Thumbnail
近年來全世界各地都飽受極端氣候之苦,全球許多地區遭受高溫、暴雨、乾旱、強風或大火侵襲,極端氣候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在剛落幕COP28會議中,世界各國間又達成什麼樣的共識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延緩極端氣候對人類的衝擊?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就氣候變遷法案為簡單回顧,並分析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濕氣極重的島嶼,大家常常在除濕機的開與不開間猶豫不決,今天就帶你看看濕氣對人體不利的影響吧!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最近寫不太出東西。因為我的精氣神都用來與陰雨綿綿又冷冷黑黑的天氣對抗了。我是一個容易被天氣左右的人。 偏偏命運捉弄人,先是帶我們去了北歐的芬蘭,又來了美國西北岸的西雅圖。雖然緯度有往南一點了但這兒冬天的天氣真的很不可愛。 我真心敬佩住在高緯度國家的人民,冬天得在黑暗裡起床,如此不人道的生活環境,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Thumbnail
近年來全世界各地都飽受極端氣候之苦,全球許多地區遭受高溫、暴雨、乾旱、強風或大火侵襲,極端氣候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在剛落幕COP28會議中,世界各國間又達成什麼樣的共識呢?我們究竟有沒有機會延緩極端氣候對人類的衝擊?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就氣候變遷法案為簡單回顧,並分析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