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家裡附近的那座山)。台北盆地被群山圍繞,各位家裡附近20分鐘內,一定有一座山。
把它培養成居家常備的路線,常常去走。即便是同一 座山,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的天氣、跟不同的人去,都可以找到新發現。大家可以開啟對於家山的想像。 山林教育,我不認為每一次都要跑不一樣的山,或者一定要高山、深山。培養核心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家山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場域。如果換個角度想,家山也是透過最少碳排放量,就能接觸的野地。 #你的家山是哪裡?下次帶我們去吧!
---------------------------------------------------------
關於登山紀錄,除了紀錄步行時間,行程中的紀錄內容也可以是自然觀察、歷史人文或是這裡是不是適合的休息點。(如果是合適的休息點,你可以在離線地圖建立「航點」,就是為它建立座標、照片等資料。)
紀錄,也可以是如此---
【#紀錄阿哲:我在下面聽薩克斯風,連現在在山上都還聽得到耶!我應該是有聽他的音樂,才有力氣走。這裡有風很涼!】
【#紀錄媛媛:(山頂的休息棚)這裡蚊子很多,不要停太久。】
【#紀錄阿哲在一處山壁發現金色的東西,垂吊在葉背下方。】
註:那應該是紫斑蝶的蛹。金屬色澤的蛹反射光線時,捕食者可能會誤認是水滴反射的陽光,從而保護蛹的安全。
------------------------------------------------------------
我回顧我學習離線地圖、紙本地圖,有經過這些學習步驟,所以我想嘗試這個方式來帶領大家。
我是在今年七月才第一次學習使用離線地圖,在這之前的登山,我會稍微保守一點,不敢探訪太多秘境。但是學會使用離線地圖之後,我彷彿打開鷹眼,可以參考網友分享的路線,自己規劃適合自己時間與能力的路線。
#投入:大家以前都走過山路,我嘗試連結大家的先備知識。有些人以前用過離線地圖,但是這次來看有等高線的地圖。
#聚焦:等高線在地圖上的意義。它能讓你判斷接下來是往上坡走、往下坡走,或是腰繞的平緩路。
在有多條路線選擇的時候,地圖上的等高線可以給你多一些判斷的材料。
例子1: 平路的1000公尺,我們只用12分鐘就從遊客中心走到凌雲禪寺(上升8m, 下降64m)。
例子2:當我們距離硬漢嶺直線距離300m, 要爬升200m,我們用了35~40分鐘。
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把離線地圖放得很大,看清楚等高線的疏密,及當下GPS定位位置。
這次我也有準備三張不同比例的紙本地圖,讓大家試試看。若是長天數,我們在山上手機可能會沒電,所以我們也要有能力閱讀實體紙本地圖。
在經驗收整的時候,我請大家匯入我預先用「航線規劃」製作的GPX檔。那不是我走過的軌跡紀錄檔,而是我預先用離線地圖軟體,拉路線做的軌跡。更細緻的話,可以分段抓出直線距離及爬升下降距離。
我們不一定會去每一條路線場勘,但還是可以設計行程或是評估自己即將要去參加的路線。 接下來我希望大家能進入到「調查」階段。
參考候選名單:打鐵寮古道、馬胎古道、三貂嶺、灣潭古道、坪溪古道、「內湖開眼山~白石湖山~大邱田山O形(3.5km)」、 內湖翠湖、「烏來拔刀爾山, 從保慶宮起登」、「三峽熊空南山~組合山~雲森瀑布」、觀音山。 可以自行新增,或是選你的家山。
「學生開始調查單元的真實事例時,教師必須輔導學生發展技能,以確保學生順利進行探究並能遷移到單元探究之外。」
我會協助大家發展這項作業的技能。一起加油吧!
最後,送上朋友的一句感想: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