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齡社會的察覺(196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健康遠見文章云:

內政部公布2022年人口統計數據,總人口連續三年負成長,全年新生兒人數更創內政部統計以來新低。

盡管相對歐美國家來說台灣的高齡社會來的相當快速,這個快速也是以十年為單位來看的。人口的趨勢通常是穩定變化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透過新聞報導來看看早期的相關論述。

  • 1969年,立法委員林棟在質詢時指出,希望政府在人力發展計畫之下,注意到未來人口老化的問題。他說目前人口生產率已自3.5%直線下降,節制生育已有成效。但節制生育、衛生醫藥良好的情況下,出生率與死亡率俱降。他以日本為例子說,中高齡勞動力比重逐漸增加,老年人的社會保線、中高齡就業加大,工人待遇提高增加企業經營壓力。他亦說,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6月27日說道提高生育率為期施政重點,總之,以日本為例,提倡節育繼之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的現象,我國政府應未雨綢繆。
  • 1986年,記者蔡體楨報導一份研考會研究報告,報導末段:
總之,人口老化所帶來對社會的壓力將日漸顯著,這不僅關係到目前的勞動人力,更牽涉到下一代設活幸福。同時,當社會在迎接人口零成長於未來三十年達到時,政府單位制定因應人口老化政策在那裡,將更為大眾所關切。
  • 1986年,記者周梓萱報導當時農業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於10月16日農委會輔導處技正陳秀卿於主管會報中提出,報告名為「辦理農村生活改善計畫的檢討與展望」。文中提到幾個面向:農村老化,也就是有些農村地區65歲以上人口已佔7%以上;婦女化,女性投入農業工作或向外就業比重增加;家庭關係改變,大致指由父權、夫權轉變為平權家庭,長輩權威低落、地位喪失等。
  • 1991年,中國時報舉辦「走過七十年代,看八十年代台灣社會的變與不變」座談會,其中有部分針對政府提倡三代同堂、社會福利等議題的對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伯雄認為,政府應鼓勵民間回過頭來實施三代同堂,以因應人口老化以及青少年問題等。晚晴協會創辦人施寄青則認為政府應負責,不可推諉給家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其南認為,過去2、30年來,家庭吸收了大部分的個人問題,但未來應由社會負起責任;台大教授黃榮村則認為社會福利制度的方向確立後,才可掌握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向。
  • 1992年,記者黃恩齡訪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所長張明正,張所長提到,在執行新家庭計畫時,將鼓勵適齡結婚、適齡及適量生育。該報導亦有一些數據,包括:台灣總生育率為1.7(歐美約100年的下降速度台灣約20年即達到),1990年台灣地區平均初婚年齡男為29歲、女25.8歲,其中男性32.3歲以上女性28.5以上者各占1/4。(有關家庭計畫,可見此)。

資料來源:

  • 中國時報,1969/10/20,立委促請政府 留意人口老化 林棟曾以日本為例 希望趁早未雨綢繆。第3版。
  • 中國時報蔡體楨,1986/10/20,人口老化影響層面廣 應未雨綢繆減輕衝擊。第03版。
  • 中國時報周梓萱,1989/10/17,農村人口老化﹑失養老人增加。第04版綜合新聞。
  • 中國時報,1991/01/01,「如何邁向充滿挑戰的八十年代」系列之五今探討台灣社會的未來變遷。第01版要聞。
  • 中國時報黃恩齡,1992/11/05,防人口老化 鼓勵適齡生育省府「新家庭計畫」 改變晚婚產子現象。第14版台中市新聞。







avatar-img
203會員
148內容數
走走看看,有什麼在地的小故事就記錄一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步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年快樂。過年期間拜拜祈福,也查了一點龍山寺的相關資訊。
新年快樂,挑選彙整一下1950年代新聞報導談及各地各種過年習俗
因要準備一些SOP,加上過年打掃看到就食譜一本,因此紀錄一下。
紀錄一下台灣的過年習俗與小故事。新年快樂發大財。
新年快樂。過年期間拜拜祈福,也查了一點龍山寺的相關資訊。
新年快樂,挑選彙整一下1950年代新聞報導談及各地各種過年習俗
因要準備一些SOP,加上過年打掃看到就食譜一本,因此紀錄一下。
紀錄一下台灣的過年習俗與小故事。新年快樂發大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