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合法的博弈產業大概就是今(2024)年已邁向第5屆的公益彩券和第3屆運動彩券,大樂透、威力彩、刮刮樂早已經成為許多家戶逢年過節的消遣活動,彩券行也林立到好似大家的好厝邊;之前熱烈爭議的離島觀光賭場則看來暫時不會有進展。
隨著各國各地逐漸有博弈業合法化的趨勢,且常是受政府管轄/限制的特許經營模式,利弊衡量的爭論沒有停過,畢竟「賭」的成癮性似乎是這產業的原罪;而支持方則合理地主張收編治理:既然非法博弈行為持續存在,何不開放後統一管制?既可某種程度上實現規範,更可藉此特許經營執照的發放將原本的「黑金」轉為造福社會的稅收。
對應這樣的爭議,博弈產業首先是直覺得以「(公益)回饋」的方式回應,例如公益彩券撥固定比例銷售額回饋至政府統籌做公益支出,並有聘僱弱勢族群提供就業機會的規定;或如我國運彩提撥固定比例銷售額至「運動發展基金」,支持運動產業發展(也是合法運彩常被挖苦賠率問題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直觀的社會責任行動,博弈業也有專屬的永續經營措施:「責任博彩」(Responsible Gambling)。
「責任博彩」指業者和相關單位在提供博弈產業服務時,應積極採取相關措施,以減少可能的負面影響,包括賭博成癮、財務問題、社會問題等。
以下幾個舉例說明「責任博彩」的主要實際應用:
以上幾個主要的「責任博彩」措施,算是國內外相關單位經過產業觀察和多方討論後,對於博弈合法化的正面配套回應:承認風險確實存在,但藉由更全面的規範、宣導與資訊揭露,減少博弈產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讓收編管理的效益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