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流浪者之歌】讀書心得

    #流浪者之歌

    #作者:赫曼赫塞

    本書敘述悉達多佛祖求道悟得真理、證得涅槃的心路歷程。塵世間,苦樂得失,幻滅我執,生生不息的循環,五味雜陳的情緒,字裡行間流動,多少會觸動讀者,那曾經的人生經歷。

    悉達多,婆羅門之子。他幾乎吸收了所有的學識菁華,英俊、聰慧,深受眾人喜愛。看似一切都很完美的人生卻無法擺放一顆不安的心。他渴望尋得內心的寧靜。

    和農業社會比起來,我們遍衣無憂,生活富足,但快樂卻似乎,離我們更遠。或許正如叔本華所說:人生就是慾望,滿足了無聊不滿足又痛苦。

    悉達多離家,加入了沙門的行列,他學會了等待、思考、齋戒。努力拋卻慾望,使自我化為空無,但這些摒棄自我的法門,只在修行和冥想時光短暫逃離,不安的感覺,總是再度回歸,他專注追尋,卻遍尋不著道中之道。

    當你執迷於自已的目標,又有什麼可以入得了心呢?正如,努力打拼事業,執著於孩子課業,追求喜歡的人...為了贏得局,忽略了家、孩子的感受、迷失了自已...

    喬答摩的出現,揚起了一線希望。但世尊的教義,讓悉達多更多確認到,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卻無法言傳。所有說出口的真理、道義都只會是片面的,智慧需透過生命體驗尋見。

    身體力行或許我們的思想包含了祖先的靈中的點滴惡

    悉達多決定離開沙門行列。追隨自已內心的直覺,重回受欲望統治的塵俗。享樂、貪婪、無所事事,所有過往他所鄙棄的人性惡習,全都成為枷鎖緊緊套住,悉達多開始快速沉淪。財富的滿足無法填靈魂中可怕的空虛感,他厭惡這樣墮落的自已,試圖投河,用生命的死寂獲得永久安寧。

    走上一條眾不同的路,卻也體傷。死的人比更敢

    當他清醒過來時...翻閱至此,我以為墜入精神無底深淵的悉達多徹底領悟了。直到親身兒子的出現...悉達多感受到真正的愛,理智無法克制的,對另一生命的熱忱。當孩子執意要離開身邊,正如世上所有的父母一樣,對其未來的擔憂,他遲遲不愿放手,但父母真的可以阻擋孩子自我追尋之路,庇護孩子倖免於悲哀,痛苦的人生?

    悉達多憶起失去兒子的痛苦,孤獨死去的父親。眼下,他自己也經受和父親同樣的命運輪迴。此刻,他尚未征服自己的苦難,仍然未能達到心靈寧和的境界。

    痛楚思念兒子的悉達多,在時間和生命的長河中,他不再與自己的命運抗爭,放下我執,接納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時間并無實體,現實和永恒、痛苦和極樂、善和惡之間的分界線也只是象,佛存在於所有人身上,一切至善,一切只需我的欣然同意。無物可侵害於我,追逐財富,經歷貪欲,陷於絕望的深,并由此學會去抵它。

    從心所慾不逾距 嗡

    專注傾聽投入心內虛靜無物,而萬物盡入此心。悉達多感受到苦痛,委身於時間與生命之流中,隨流而下,充滿慈悲與同情,與萬物和諧如一。 以語言表達或思維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個真理而已,它們都缺乏完備,圓融與統一;以語言表達或思維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個真理而已,它們都缺乏完備,圓融與統一;當佛陀世尊宣講關於世界的教義,他不得不把世界分為輪迴與涅槃,虛幻與真如,痛苦與救贖。 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為我們有一種幻覺,認為時間是某種真實之物。 完全是聖賢或是罪人 而如果時間並非真實,那麼現世與永恆,痛苦與極樂,善與惡之間的所謂分界線也只是一種幻象。我是罪人,你也是罪人,而罪人有佛性,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認為一切的存在皆為至善 - 無論是死與生,罪孽與虔誠,智慧或蠢行,一切皆是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贊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與愛心;因而萬物於我皆為圓滿,世上無物可侵害於我。會熱愛這個世界,不再以某種欲願與臆想出來的世界,某種虛構的完善的幻象來與之比擬;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未來面目,熱愛它,以歸屬於它而心存欣喜。 『唵』假若它們虛幻無實,那麼我自身也同樣虛幻無實。只有時間作為不同形態之間聯繫的紐帶時間並無實體,僑文達,我曾反覆悟到這一點。而如果時間並非真實,那麼現世與永恆,痛苦與極樂,善與惡之間的所謂分界線也只是一種幻象。」虛幻無實,那麼我自身也同樣虛幻無實。

    對此書的理解,僅止於此,或許數十年後翻閱,會有新的感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窩在海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