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懶人現身了 | 人生哲學


我是個名副其實的「懶人」。日常生活中,遠離朝九晚五,上頭沒有長官,自由自在,收放自如。懶人可以發揮主動性,早年醉心於傳道授業解惑,一心一意入坑擔任教職,進而研究學術。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缺乏顯赫的學歷,只好擔任兼課老師。畢生只寫一篇論文,幸好沒有被解聘。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_手机搜狐网


出於好運,上課八小時,卻有接近兩萬的收入。平時出外逛街,敗衣淘書,每每入不敷出,幸好為人廣結善緣,以和為貴,否極泰來。


近日有本妙書叫《離開學術界:實用指南》,短短幾天大賣150本,如今擁有博士學歷的流浪教師,一牛車一牛車載,其中玄機,可見一斑。其實,上個世紀末貧道早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手頭上也有這本書,但是懶得翻閱,畢竟自己早已親身體驗。


這要歸功於結識「他者」。記得在書店認識好幾位編輯,他們還主動邀稿,時時鼓勵。適逢台灣解嚴,大量開放報章雜誌,本來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但把握關鍵時刻,準時交稿,化險為夷。


日後的收入,大都來自稿費,要是自稱「專業作家」,一點也不為過。專業寫作,時時刻刻面對「死亡」,如同日本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 如今想來,其存活率低於美國海豹部隊和英國的SAS ,畢竟背後有國家支持,到了月底也有薪水。


懶人跟一般人有大同小異。碰到一位「爆肝人」,以工作加班為樂,結果臉色黯淡,雙眼無神,講起話來,有氣無力,正所謂「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要是找上中醫門診,大夫應該會開立大補精氣神的「龜鹿二仙丸」。


有一次,調侃他說:「假日來了,你還不是跟我一樣,懶洋洋的,什麼事不想幹!」他突然變臉說:「我跟你是不同國度的人,你是懶惰蟲,趕快找一份正職的工作,否則找不到太太!」

聽了之後,只能微笑以對。

 

這位仁兄缺少閱讀,貧道可以為自己辯解。各位看客,要是企圖為懶人定義,則「巴托比症候群」,應該能道出其中奧妙。《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寫過一本中篇小說《抄寫員巴托比》。男主角巴托比任職於紐約一家法律事務。平時,老闆他叫他做事,要他抄寫,總是回應:「我寧願不做!」。整部小說,他只講這句話。他奇妙而怪異的言行,深獲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青睞,進而改編成電影。其實,這句話擊中工商社會上班族的心中的要害。


懶人固然常常受到嘲笑和排除,但也有好運亨通的時刻。記得早年邂逅一位美女,聊起來天,頗有默契,時時談笑風生。第二次碰到時她竟然要我講笑話給她聽。日後為了取悅她,天天「練肖話」。


懶人當然惰性不改,多年後,懶得跟她告白求愛,最後她嫁作商人婦。但身為懶人,懶得抱怨,千想萬想之後,原來獲益良多,學得一身幽默的功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謂「他者」,是跟你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也可以是一種變身。比如說,身為一個學者,一天到晚寫論文,覺得無聊透頂,於是大量閱讀書籍,經過兩年多,寫出符合市場讀者需求的商管書,內容更有行為經濟學的元素。倫敦政經學院教授葛蕾絲 ‧ 洛登在《大局思維》中,敘述她的轉型過程。


懶人總是利用時間吃喝玩樂,為了要節省精氣神,絞盡腦汁,研發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奇門遁甲」,其目的乃是讓所思所想快速變成文字。坦白說,這篇文章是利用語音輸入,15分鐘輸入完畢,修改文字則花了20分,總計這篇章只花了半個多小時,同時也在庭院散步,達到紓解肝氣的效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