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內科醫師,昭和大學客座老師。自行開發了一種腦部造影系統儀器,號稱是看過上萬人的腦部影像。
在台灣出版的著作: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很吸引人一探究竟,尤其是對已經年過三十有一段時間的人😜。饒富興味地看完之後,我查了一下這位作者,發現在過去十年來,他在台灣也出版了不少相關主題的書。這很有日本作者\出版的風格--同樣的概念,翻來覆去不厭其煩地講述。大致上,作者加藤俊德醫師就是著重在分享「大腦使用手冊」。
開宗明義,30歲以後才是大腦的全盛期。這和人們一直以來的認知完全相反,我們總會常聽到「年紀大了,記憶衰退、腦子不好使…」這樣的描述,人們在說出口的時候,像是鐵錚錚的事實般地相信著。但作者以他檢視過的上萬張腦部造影圖像為基底的研究後指出:大腦是會持續成長的。不要誤會年紀大了大腦就會退化,退化的原因是因為少用、不正確的用。醫師也一再強調,小時候、學生時代的記憶力好,是因為大腦在那個階段的工作方式,但是在三十歲之後,大腦的工作方式會改變,我們也必須調整使用它的方式,要改用「大人腦」的方式,不能也不需要執著在過往的模式。如果你能知道該怎麼正確使用大腦、鍛鍊大腦,那麼大腦中的腦細胞、神經系統,是可以像小樹長成大樹一樣,開枝散葉的。
醫師一再強調,四十歲~五十歲,是大腦的全盛時期。大腦不管到幾歲,都會持續的成長。這真的是非常激勵人心的強心針啊!
八大腦區結構
要說如何使用,首先得先了解大腦結構。在腦內科醫師的專業中,腦區其實大概有一百多個功能分項,但是加藤醫師重點歸納出了八大系統,分別是:
思考系:思考、意志、想像力
理解系:推理、推測、運算
記憶系:儲存、提取、活用資訊,決定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篩選儲存。
視覺系:擷取蒐集視覺上看到的圖文影像資訊。
聽覺系:擷取蒐集聽覺上聽到的聲音或語言。
感情系:感受並表現喜怒哀樂。是大腦裡老化速度最慢的部份。記憶系拿它沒輒。
傳達系:關於溝通,表達,交流。創作!活絡傳達系,懶惰的記憶系就會開始工作!
運動系:手、腳、口……等身體活動,是大腦中最早開始成長的區域。所有的「動作、行動」。是所有腦區的能量來源。
這八大腦區之間的合作、連結、互動如果越活絡順暢,你的整個大腦的學習力、記憶力、傳達力就會越好。
用進廢退,合縱連橫
用進廢退。每個人有習慣使用的腦區和模式,但其實有時候因為慣性而疲乏,就以為自己老化了、退化了,其實只是需要刺激一下不同的腦區,這樣也能讓你原本慣用的腦區得到新的滋養。
作者用高速公路跟鄉間小路來比喻。我們慣用的、擅長的腦區,就像高速公路。但是當所有車子都上高速公路,也是會塞車,對道路更是一個耗損跟負擔。同時有不同風景的鄉間小路卻長滿荒草,沒有人用,同樣也會破敗耗損。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配置得宜,有時候走高速公路,有時候走鄉間小路,或是搭配規劃路徑。所以我們也可以回頭看一下自己平常都是用哪個腦區比較多?
書中提到:「就連自己覺得棘手的事,其實只是以往使用該腦區的機會不多。有意識地去使用它,讓樹突的狀態變好,棘手的事就會變得擅長。」(P.89)
作者舉例一個四十九歲的牙醫師,打算轉移事業重心在演講、寫作方面,他並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腦部MRI也顯示傳達系的弱化。但是透過建立書寫習慣、常常對大眾說話,三年後,他的傳達系的樹突增加許多,顯然有所成長。
要讓大腦腦區活化、成長,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強化腦區之間的合作網絡。同時讓三個以上的腦區協同運作,才能讓大腦火力全開。
別讓記憶系不開心
記憶系(海馬迴)會覺得值得存下來的記憶,包括:攸關性命的、有趣的、重複出現的、伴隨著強烈情感\情節的事。像英文文法或法條這種東西就是超無聊。大腦也喜歡熟悉的、看過的、已知的,因為?因為記憶系是個懶惰鬼!
我們要想辦法讓記憶系開心,讓海馬迴開心!
對不熟悉的東西,不要從無聊的部份開始。我們遇到喜歡、有趣、令人興奮的事情時,腦中會呈現希塔波,此時的吸收力非常好!所以我們要像馴獸師一樣,像我們要教狗狗握手,每握一次手就有點心吃,那狗狗就學得很快。一樣,我們給自己一些獎勵、或是讓自己處在一個開心興奮的學習狀態裡。觀察看看,是不是學習起來就特別的有動力,效果特別好?
另一方面,少量多餐的複習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大腦喜歡熟悉的東西,喜歡有連續性的東西,這樣的事物讓海馬迴覺得,嗯~這個一直出現,應該有點重要,那就放進長期記憶裡吧~~
越輸出,越貫通,學習效果越好
理解也是記憶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要忘記,要搭配多個腦區一起來合作。所以當你理解了一件事,可以試著用作筆記的方式,一方面整合視覺系、運動系跟傳達系,想像你明天要上台當講師,把這個內容傳遞教授出去,這會對你的理解跟記憶都有很大的幫助。做教案計畫的過程中,其實也同時運用到理解跟思考,甚至感情系,你要去想像感受對方的思考邏輯是否能夠順利的接受你的思考邏輯和呈現的方式,這是個不錯的訓練。
傳達系的工作中會需要擷取記憶系的資料。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在傳達輸出的時候,越使用傳達系的能力,就會越上手。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心中留意未來該如何進行輸出,能夠讓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多一層思考跟理解,牽動各個相關腦區通力合作。
大腦是很沒耐性的。因此我們可以試試看改變觀點,例如突然換非慣用手來刷牙,或是下棋的時候一心想著要輸……感覺腦袋疲乏的時候,換一個腦區來運用。例如看書看累了,就起來動動身體。想事情想到一頭霧水,就沉浸在音樂裡放飛自我。就像每學一種新的語言,都會開發我們腦中一個新的區塊,常常給自己的腦袋來點急轉彎,或許原本卡住的地方反而會豁然開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眼前的路不是到了盡頭,只是該轉彎了。
很重要的是,運動系是所有腦區的能量來源,所以除非你是運動員,或是剛剛跑完馬拉松或打完一場籃球,原本就大量使用了運動系腦區,不然,在連續工作或是閱讀、聽課而感到疲累的時候,站起來動動身體、走走路,都是不錯的充電方法,也可以讓腦區此起彼落,接力亮起來!
讀完之後,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原本就是這樣在使用大腦,或許你會期待,透過有意識地激發啟動相應的腦區,為自己過往覺得是弱項的方面,開闢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