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科學】記憶力滿血回復的黃金時間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mage by NickyPe from Pixabay

Image by NickyPe from Pixabay




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

擷圖:《Fluent Forever 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Fast and Never Forget It》

擷圖:《Fluent Forever 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Fast and Never Forget It》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分鐘後,我們能記憶100%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1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7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2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6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3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5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小時後,我們能記憶47%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天之後,我們能記憶3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週之後,我們能記憶25%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個月後,我們能記憶2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6個月後,我們能記憶18%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5%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5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3%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10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0%左右的學習內容。


德國心理學家 Hermann Ebbinghaus 為了想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忘記,以及如何避免忘記,而開始了有關「記憶」的實驗研究(1880年代)。

實驗發現了驚人的結果,其中之一即「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具體、視覺化描述了我們接收新訊息及學習新內容後隨時間推移遺忘的速度。


有幾個關於記憶須注意的關鍵點:

  • 我們在接收新訊息或學習新內容後不久(10分鐘),如果沒有複習或加強學習的情況下,記憶力將會有最大幅度的滑落,1小時後所能記住的不到一半。
  • 訊息或內容是以明確呈現、條理組織的,會比雜亂無章的訊息或內容更能夠記得住。
  • 心理層面也會影響記憶力,我們感到壓力時,記憶力會下降;我們睡眠良好時,記憶力會上昇。
  • 假如我們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是沒興趣或無意義的,記憶力下滑會符合遺忘曲線的規律;假如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對我們而言是感興趣的或有意義的,那麼記憶力則會對抗遺忘曲線的規律,而使我們更容易記住所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就像打一支Boost針,讓記憶力回升100%!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時間間隔一次比一次要拉長,增加記憶的持久力和續航力。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會讓忘記速度一次比一次減慢、回想記住一次比一次更久。

何時複習或加強,恰當時間就在於接收新訊息或學習新內容後記憶力開始明顯下滑、卻還未需要重頭學習的時間點。


原圖:維基百科

原圖:維基百科


接收新的訊息及學習新的內容,複習或加強的關鍵時間點:

  • 1天
  • 1週
  • 1個月
  • 6個月


如要更準確拿捏複習或加強的時間點,更切合個人差異,可以更進一步考量下列幾點:

  • 接收訊息或學習內容的類型
  • 你需要記憶的訊息量或內容量
  • 你需要保持記憶猶新的時間
107會員
3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筆記《身體先,大腦後:高效運用科學,成為時間管理大師》★揮別「拖延症」,毫不費力地完成每天「想做的事」。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4-01-10
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4-01-05
優化版的學科專家AI(稱為「論文專家AI」),專門協助博碩士研究生在腦力激盪論文題目、設計論文大綱...基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的現有功能,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優化版的學科專家AI(稱為「論文專家AI」),專門協助博碩士研究生在腦力激盪論文題目、設計論文大綱等方面。以下是該系統的設計框架和功能描述: ### 論文專家AI的設計框架 #### 1. 系統登入和使用者設定 - 使用者
avatar
Mr. gary
2023-11-13
閱讀筆記《打破大腦偽科學》★你如何使用你的腦子,決定你有什麼樣的腦子!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3-09-14
如何利用大腦的可塑性提升學習效果?一位腦科學家的分享你知道嗎?每當你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或技能,你的大腦就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稱為神經可塑性,是大腦適應環境和行為的能力。神經可塑性不僅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大腦,而且持續到成年甚至老年,不受年齡或狀況的限制。那麼,大腦是如何改變的呢?根據一位腦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支持學習
Thumbnail
avatar
悠緣船帆
2023-07-05
悲傷的大腦:一位心理神經免疫學者的傷慟考,從腦科學探究失去摯愛的悲痛與修復「這本書適合任何經歷失去或想了解喪親之痛的人。」 ──喬治.博南諾(George Bonanno),《終結創傷》(The End of Trauma)作者 失去摯愛當然會痛苦,但為什麼會「痛苦到這種程度」?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3-23
「別用意志力硬ㄍㄧㄥ!先好好讓你的大腦休息才最重要」《最強 腦科學時間術》有時候總想要花精神,把一些重要的待辦事項給完成,但往往效果不佳? 有沒有想過其實是你用錯了大腦的使用方式,才造成這樣的狀況發生? 作者樺澤紫苑,是一名精神科醫師,他運用了他的腦科學時間術。讓他在同一樣的24小時之內完成更高、更多有品質的工作。閱讀《最強 腦科學時間術》過後,把閱讀心得分成三部分做分享
avatar
零玥
2023-02-18
「記憶」該如何做到效能最大化?從人體大腦的運作方式科學化解析無論是從小到大升學過程中大大小小的考試,或者是想要在大腦中記下人生中剎那的精采瞬間,無時無刻都脫離不了「大腦的記憶」這件事。 因此以下的文章就會告訴你「你的大腦是如何記憶的?」,以及「該如何科學化的做到記憶最大化?」
Thumbnail
avatar
WayneBro
2022-07-15
育兒謎題#5│《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訓練寶寶過夜別勉強 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母親大腦分泌的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進入他的身體,但一出生後,臍帶剪斷,他跟母親的關係就切斷了。寶寶必須自己呼吸,自己分泌褪黑激素,自己獨立生活,但不幸的是,他自己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 新手媽媽是一份很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與寶寶有關的「睡眠議題」。然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5-17
育兒謎題#2│《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兩歲的孩子,從天使變成惡魔?隨著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意識時,父母親愈無法控制孩子,就愈容易感到憤怒。 前幾日,我在房間處理公務,婆婆勤勞地在拖地,她從二樓拖到一樓沒多久,就聽見「碰」一聲,是女兒的後腦杓撞地的聲響。 「我特地為妳只拖那邊的角落,妳就是硬要走過去。」婆婆怒道後,先生跟著附和。 這類的事情,經常在家中上演,那些不想孩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