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50):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裝小白,以恭順于前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raw-image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這就是禮呀!』。

 

『入太廟,每事問』一句再現於鄉黨篇中,為描述孔子在鄉里的情態、舉止和行狀之一例。這裡孔子的學生不僅想表現孔子好學,不恥於問;還記述了魯人當時比較輕視孔子,嘲諷他;進而稱讚孔子聽聞後淡然處之,不以為意的雍容態度。鄹是孔子的出生地,魯人以鄹人之子稱呼孔子,明顯有輕慢之意。太廟是供奉國君的祖宗的地方。魯國君主的祖宗是周公,魯國太廟就祭祀周公。孔子入太廟不是觀禮遊覽,而是在祭祀中當差。具體幹什麼無法得知,估計不會很重要,打下手的可能性大。

 

孔子好學是肯定的,他自己也自詡好學。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第五)。孔子認為,即使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然有和他一樣忠信的人,但這些人卻趕不上他好學。暗示這是他能脫穎而出的突出原因。看來孔子認為,好學比忠信更難得。

 

前人估算,孔子這時大約三十好幾,介於『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已在魯國有些名氣了;以好禮知禮著稱,有門徒前來拜師。照說不至於進了太廟事事頻頻求問。『每事問』說明問的問題很多。有少數個別不懂的地方倒說得過去。

 

『每事問』,問誰呢?當然是問比孔子先入太廟,參加過祭祀的執事。很可能孔子問的大多數關於祭禮的問題,他其實知道。他是新人,懂裝不懂,大智惹愚,不顯山不露水,一副很恭敬誠懇地樣子向前輩請教,以表達對前輩的尊敬,討前輩喜歡。前輩一看,這小夥不錯,這樣有名氣了還這麼虛心,不驕不傲,孺子可教也!如果小孔一個新來的年青人,做事很張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顯得比老傢伙們還行事,比他們知道得還多,比他們整得還明白,目無尊長,目空一切,那就討人厭了。

 

這樣理解,孔子後面的回應『是禮也』,就好理解了。孔子的意思是說,我虛心向上級和老同事請教問題,以此表示我的恭順,這就是禮呀!禮的本質不就是『分親疏,別尊卑』嗎?孔子肯定瞧不起譏笑他的人,認為他們對禮的理解不深。心裡想,你們這些人啦,太簡單太幼稚!懂得什麼呀?你們以為我真不懂這此禮呀!我這才是更高層次的踐行『禮』。

 

可見,孔子對『禮』理解得很透,對『禮』的遵守一絲不苟,能時時處處不忘『禮』。堪稱『守禮模範』。

 

2018年12月10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儒家學派大師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沒有要爭的事情,但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應該以射箭比賽的方式來爭搶。他主張爭搶應當侷限於正式的技藝比試,比如射箭、寫文章等。此外,孔子還指出爭搶與上尊下卑、上使下順的規則和禮儀相衝突,容易造成混亂。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八佾第三)。  祭祀祖先時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樣,祭祀鬼神時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樣。『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給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誰『祭如在』呢?當然是指孔子。孔子參加祭祀時很虔誠、很專注、很投入,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第三)。  『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典禮,非常隆重。繼位時必須搞一次,然後,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對當時的禘禮十分不滿,以至於不想全程觀看魯國國君舉行的禘禮。看個頭,看完開頭的祭酒,後面的就不想看了,扭頭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儒家學派大師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沒有要爭的事情,但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應該以射箭比賽的方式來爭搶。他主張爭搶應當侷限於正式的技藝比試,比如射箭、寫文章等。此外,孔子還指出爭搶與上尊下卑、上使下順的規則和禮儀相衝突,容易造成混亂。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