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的人|Where are you fro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年的元旦演說,蔡總統說過去一年世界的關鍵字一定有台灣。剛頂著南半球陽光的小麥色皮膚回臺,以體感來說,這句話我是決定認同的!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對方知道的臺灣是什麼樣子的臺灣。而對於那些一臉茫然還在思考Taiwan和Thailand差別的人,我會說珍珠奶茶是我們發明的,然後得到崇拜的眼光!我在臺灣不太喝珍珠奶茶,但在國外也不知不覺成為珍奶的擁護者!

紐西蘭也是程度上的移民社會,加上是疫後比較早開放的國家之一,因此總能遇到來自四方的旅人或移民。而在「Where are you from?」這個提問上,就收穫了各種有趣甚至窩心的經驗,先講講華語圈之外的故事:


John

John北北是奇異果季的房東,在他家停留了一個果季,也是我在紐西蘭最久居的地方。
他是集典型及理想型於一身的阿公,幽默、手巧、溫暖,是方向感奇好,指路時講東西南北的那種大腦內建紐西蘭地圖的長輩,雖然大部分情況我總是有聽沒有懂,開車還是仰賴著導航。

老人家總愛開無傷大雅、很紳士的玩笑,再搭配一個招牌眨眼!作為一個大叔笑話的粉絲,我理所當然成了屋子裡最常跟他講垃圾話的人,也因為這樣天南地北的聊天,我才知道原來John年輕時在空軍裡修飛機,現在想起來他倒是有點〈一把青〉老鞏的影子,幽默、溫厚,總是關心著我們這群孩子。

他是我在紐西蘭聊過天的長輩中,最了解國際局勢的,我以為他也走遍了世界,殊不知亞洲他只到過菲律賓,還是跟著空軍去的,我猜那時大概是越戰尾聲或已經結束了。有一次閒聊時,我正好發出了z的音,John嘲笑我說「You sounds so American!」,這也不是講著英式英文的他第一次這樣開我玩笑了!我們常就某個單字的發音差異來回確認了幾次是不是同一個東西!我說臺灣的英文教育偏美式嘛!他說當然當然,美國跟你們最好了!賣你們武器,戰爭了你們有美國幫,我們還要仰賴澳洲呢!(眨眼) 我問他怎麼知道這麼多,他慧詰一笑,還是給了我一個眨眼!

果季結束後,我們啟程前往南島。離開John北北家的時候,哭得淅瀝嘩拉,北北平時總是關心著我們的車子保養、交通、旅行規劃等等,離開時他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他沒有跟其他人說過的話「路上小心、好好玩,遇到麻煩就打電話。」像是對自家孩子的叮嚀。我沒有打過電話給他,但離開後我們時不時簡訊問候,我總是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交屋的時候,他問我和Y從哪裡來,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這兩個台獨份子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然後溫柔而理所當然地說,你覺得你是什麼人,你就是什麼人。

raw-image


尼泊爾小哥

一開始去packhouse的時候,我們就注意到這號人物了!忘記是他慣性摸魚或是插隊惹惱Y,自此上了台妹們的黑名單。直到有次我跟他聊起來,他說我知道臺灣啊,你們有全亞洲第一個女總統!太驚喜了!我問他怎麼知道,他說小英有打給他!又是一個大叔笑話,我說我要跟他老婆告狀!

於是我興沖沖跑去跟台妹們報告,從此他由黑轉白,我們每天一次合掌道Namaste問候彼此,也聊起了很多關於尼泊爾的故事。真是深藏不露啊!


Patricia

Patricia是個很酷的人,七十多歲還沒退休的會計師,心直口快、做事俐落,但有浪漫的少女心和關注弱勢的眼光,是這年代還收集著DVD的文青。

有次她邀我們一起看電影,是一部澳洲片The Sapphires,講越戰期間一個原住民樂團到前線勞軍的故事。那時我剛從墨爾本逛遍各種博物館回來,對澳洲近代史還熟,於是便聊了起來。主要聊戰爭,Patricia的祖父輩和父輩就是一二戰的時代,他說起誰誰誰參與過哪一場、誰誰誰在哪個地方打仗,那些家族史就這麼串出了世界史。(西方人在家族間如此談歷史是我覺得非常嚮往的,但臺灣多舛的政治變化也能理解為什麼長輩們通常不談,就是有點可惜。)

我是他家出現的第一個台灣人。她問,那時候你們國家是什麼狀況?我說不好意思,二戰期間我們是敵人,因為臺灣是日本殖民地。她很意外,說她研究所的論言寫的是二戰期間日本在太平洋的慰安婦議題!於是我把所知道的台灣慰安婦現況及博物館都告訴她,幸好沒有被考倒,聊了很多女權議題,也從他自己的經驗中認識了紐西蘭家庭教育裡的平權,無比幸運能跟一個女權前輩有這樣深刻的對話。


Gandalf

他其實不是甘道夫。我在Oamaru維多利亞節遊行隊伍裡一眼就看見他,在一眾身穿維多利亞時期華服的人群裡,一身灰的巫師袍相當引人注目,也因此我以為他是cosplay甘道夫便過去攀談合照。一聊起來,他認真的說他不是甘道夫,他是真正的巫師,所以我也可以理解成甘道夫沒關係!(後來詢問當地朋友,他們政府應該是沒有這類預言的顧問才對!)我沒有預期這樣的回答,頭腦還在理解的同時,他已經侃侃而談他的巫師工作了!比如提供政府建議或施政方向、去學校教書分享等等,我看著他,他的視線卻像穿透遊行人群看像一個我不知道的遠方,幽幽的說「太神奇了,這麼多旅人來到這個遙遠的小島」,我說「不!紐西蘭比起我來自的台灣一點也不小!」他回頭看我,確認般地重複一次你來自台灣啊!一樣是那讀不懂的眼神。於是他站起來,向進前的朋友介紹了我來自台灣,並在我離開前說,台灣是一個很辛苦的小島,我會為你們祈福。我說謝謝,我們會很需要。


山友

另一次跟人聊起臺灣,是爬山休息的時候和一對夫婦聊了起來。他們來過臺灣,來的目的就是爬山!他跟我們介紹著南島的山,推薦的步道,然後說哎呀我們的最高峰Mt.Cook還沒有你們高!我們聊著兩地的氣候和飲食差異,然後分手前,他們再確認了一次玉山的名字,我知道他們有天會再來訪。


_

我後來發現,在島嶼以外重新回望,反而把那些喜歡的、引以為傲的、討厭的或無力的種種看得更清楚了,更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歸何處。我想這幾年,外面的人也慢慢看清楚這座島嶼的形狀了,知道她的名字、位置,是政府的外交成果,也是在我之前離家的那些人,以每個個體建立了好的形象。所以受到照顧的時候,我總是深深感謝,然後檢查一下自己,好,還可以,那繼續努力。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終於在疫後踏上嚮往已久的紐西蘭, 在長白雲的故鄉度過了無比美好的一年! 於是決定把這些零碎的故事寫下來, 作為對心靈故鄉的 漫長的告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 in NZ 的其他內容
有路 咱沿路唱歌
,無路 咱蹽溪過嶺
。_〈路〉 這句歌詞貫穿了總長度19.4公里的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填滿了風聲、腳步聲、呼吸聲以外的聽覺空隙,成為我第一次山路縱走的陪伴與指引。
作為一個群山之島的孩子,說來有些羞愧自己竟是在遙遠南方的另一個群山之島才真正走進山、認識山。 在紐的日子裡,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要不要找個步道走走?」在閒散的日子裡,找一條長一點的步道打發一天的時間,或下班後拎上一瓶水到附近的小丘練練腿,那些或陡或緩、長長短短的、留下足跡的步道,連結而成我在紐西蘭生
有路 咱沿路唱歌
,無路 咱蹽溪過嶺
。_〈路〉 這句歌詞貫穿了總長度19.4公里的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填滿了風聲、腳步聲、呼吸聲以外的聽覺空隙,成為我第一次山路縱走的陪伴與指引。
作為一個群山之島的孩子,說來有些羞愧自己竟是在遙遠南方的另一個群山之島才真正走進山、認識山。 在紐的日子裡,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要不要找個步道走走?」在閒散的日子裡,找一條長一點的步道打發一天的時間,或下班後拎上一瓶水到附近的小丘練練腿,那些或陡或緩、長長短短的、留下足跡的步道,連結而成我在紐西蘭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Thumbnail
無論是原諒、不原諒、祝福、不祝福,其實是我(們)想要原諒曾經需要被張懸接住的自己,也想祝福未來不再需要被張懸繼續接住的自己。而這些相伴且相對的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都會在她決定做回自己,而如今的我們也因為曾經的她而真正擁了了歸處之後,給出最寬厚的理解。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前幾天正好通過畢業口試,從委員那裡收到十分正面的肯定,認為我的研究題目對出版業很有前瞻性,甚至是遠從台中來台南遊玩,順便跟我約晚餐的大學室友一起聽了我的報告後,也跟我分享這個題目的有趣及啟發性,還鼓勵我要將內容修訂更為完整,將來也許可以以此作為應徵出版業相關職缺。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2月6日,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反共網紅「八炯」,在其頻道『攝徒日記Fun TV』發布了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的內容訴說了昔日的統戰樣板「舔共饒舌歌手-閩南狼」,如何在被中共鐵拳(被不合理制度欺負)後,覺醒並找八炯一起策畫將中國統戰的過程記錄下來的影片,以此揭露中國統戰台灣的手法。
Thumbnail
無論是原諒、不原諒、祝福、不祝福,其實是我(們)想要原諒曾經需要被張懸接住的自己,也想祝福未來不再需要被張懸繼續接住的自己。而這些相伴且相對的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都會在她決定做回自己,而如今的我們也因為曾經的她而真正擁了了歸處之後,給出最寬厚的理解。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前幾天正好通過畢業口試,從委員那裡收到十分正面的肯定,認為我的研究題目對出版業很有前瞻性,甚至是遠從台中來台南遊玩,順便跟我約晚餐的大學室友一起聽了我的報告後,也跟我分享這個題目的有趣及啟發性,還鼓勵我要將內容修訂更為完整,將來也許可以以此作為應徵出版業相關職缺。
Thumbnail
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福爾摩沙」「台灣」。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