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中的平凡凝視:《古拉格氣象學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你閱讀這本書,企圖理解這個故事,了解這個從大歷史的殘骸中試圖打撈起的人物。你會發現,這其中述說的,不僅是這位蘇聯氣象學家的故事本身,更是敘事者怎樣發現這故事,如何說這故事,怎麼感受與處理這段史料的「故事」(是的,這也是某種故事)。作者的聲音克制,卻無所不在,不避諱的向我們展現他的處理姿態。換言之,除了將史料再現為氣象學家的故事外,也再現了作者的姿態。稍微敏感的讀者,也不難同時瞥見作者的性格形貌。

因此,這本書的閱讀建議之一,是放緩在作者的目光。跟隨著吸引著他的事物,直到最後第四部分的思索。

換句話說,真正的故事,在於相遇。作者是怎麼與氣象學家保留在女兒那邊的畫冊邂垢的,又如何激起他的探尋,才是這本書真正推進的動力。


「雲,是他的專長。」作者如此開場,卻直接告訴我們,阿列克謝.費奧多謝維奇.范根格安姆 ,「不是個異想天開的人物」,甚至「有些呆板」。這個人的信念與興趣單純,確實有點呆,在他成長年代,在那「很契可夫」的地方看著雲,見證那個「俄羅斯可能走向另外更好的一個未來」的時代(當然,後來是走向另一個)。

主角生長在俄羅斯的空間下。是的,空間,作者不僅一次提及這不證自明的事實。甚至,不僅關於這本書,而是關於作者對俄羅斯空間感知與體會,所謂「空間面前的眩暈」開始的。純粹的、廣大無邊的空間。也許就是這樣無從想像(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想像),作者在想像凝望著同樣天空的氣象學家,可以格外地專注在「個體」上。

在本書的第一部份,我們可能曾一度猜想,這是未被埋沒的天才,留下未竟事業的英雄。除了擔任水文氣象局長外,也有著手建立「風力檔案」、「日照檔案」的某種先見之明。

然而沒有。很快的,他被指控、監禁,這其中沒什麼特殊的理由,甚至連重大的冤案也沒有。事實上,在史達林時代,無論身份貴賤,無論心態為何,如何作為,正如作者所說,「所有人」都被判了「死緩」。

於是,從本書的第一部份的背景與被逮補,到第二部「索洛韋茨基特別營」(即因索忍尼辛而知名的「古拉格群島」的勞改營之一)。那份監禁歲月,從等待,到漫無天日的煎熬過程。氣象學家曾有過的一切被撤銷,抹平,與家人分隔外,更痛苦的見證自己淪落成廢材。正因他如此單純,才在這毫無道理的世界,不斷寫信給史達林博取公道的過程中(當然,那些信寄不到),活成了存在主義式的故事人物。忍不住想在行刑前,咒罵一聲「像條狗」的小人物。

作者看著這位不幸的人,不虛構,也無法虛構。因為即使在這樣的絕望下,「他,阿列克謝,不是一個反抗者」,「他就是一般人,一個不問問題的共產主義者」。然而,就在作者詳細重構時代的氛圍中,這平庸無辜之人的清白,散發著光芒(令人相當不捨)。

我想,這小小的光輝,正是這本書最動人之處。阿列克謝對妻女不懈的愛,妻子的漫長等待,無緣與父相處的女兒終其一生對父親的珍惜。還有本書第三部,關於那些拯救起被抹煞的檔案(作者將那些血淋淋的屠殺不保留的呈現在我們眼前),不因正義遲來或可能終究徒勞而放棄的人們。

儘管到頭來終究是悲劇,猶如俄羅斯的空間,蘇俄的血腥歷史也如此令人眩暈的使所有人在劫難逃。始終是空間,作者說,那個他父母被保持著希望看待的烏托邦裡,無數如阿列克謝這般的平凡者被殺害。

即便如此,作者努力地想看見什麼,同時,努力「使」讀者看見的,不過是這樣的事:無需添加多餘的特色或英雄氣息,只須如實的「看見」的那份平凡。

「不應輕率對待」,作者說。

如果今日,面對過去,我們已經稍稍進步,能看見「平庸的邪惡」。那麼,關於受害者一邊,「平凡的無辜者」,也需要我們在回望過去所體會的不適、難以想像當中,敲響警鐘,看見那份平凡的真實存在。

那幅圖景,或許就像阿列克謝留給女兒的畫冊裡的植物,不是謎語,而是謎底本身。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看的故事。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何進入普魯斯特的歡愉時光? 1896年6月,年屆25歲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出版第一本書《歡樂時光》。書名直譯「歡愉與時日」,擬仿了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的詩集《工作與時日》。 若希臘詩人主張工作且貶損休閒,普魯斯特則崇尚每日的歡愉。 雖然,儘管當初這本書有大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2010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沈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沈淪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如何進入普魯斯特的歡愉時光? 1896年6月,年屆25歲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出版第一本書《歡樂時光》。書名直譯「歡愉與時日」,擬仿了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的詩集《工作與時日》。 若希臘詩人主張工作且貶損休閒,普魯斯特則崇尚每日的歡愉。 雖然,儘管當初這本書有大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2010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沈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沈淪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party像是他們的全職工作,把糜爛生活和喝到爛醉當作是自己認識人脈的藉口。幾乎每個晚上都有聚會行程,不是在夜店就是在某些莫名其妙的會所裡面當人形背景。他們把這種糜爛的生活、喝得爛醉視為一種社交成就,還總是對外炫耀:「認識很多人脈,這都是為了事業鋪路」女生這時候會覺得這樣很帥而且為他們找藉口…
Thumbnail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其實頭暈的原因非常多,本文將一一說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優美的文筆,描述了一段充滿思念與愛的旅程。作者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反思過去的記憶和感情,探討生命中的種種耽溺與感悟。文中出現的蘆葦、晚風等意象,象徵著對故鄉與久別之人的懷念,讓讀者感受到濃厚的情感共鳴。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一個糾結的感情故事,兩個陌生人在網上聊天,見面後卻有些尷尬。作者對這段感情給予了自己的解讀和反省,希望將來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同於完美的愛情故事,這篇文章充滿了無奈與自省。
Thumbnail
本來停止"2日更"這件事,應該發佈在討論區,但討論區的字非常小,也希望沒有加入我的沙龍的格友也可以留言討論,所以還是讓它成為文章!
當你閱讀這本書,企圖理解這個故事,了解這個從大歷史的殘骸中試圖打撈起的人物。你會發現,這其中述說的,不僅是這位蘇聯氣象學家的故事本身,更是敘事者怎樣發現這故事,如何說這故事,怎麼感受與處理這段史料的「故事」(是的,這也是某種故事)。作者的聲音克制,卻無所不在,不避諱的向我們展現他的處理姿態。換言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party像是他們的全職工作,把糜爛生活和喝到爛醉當作是自己認識人脈的藉口。幾乎每個晚上都有聚會行程,不是在夜店就是在某些莫名其妙的會所裡面當人形背景。他們把這種糜爛的生活、喝得爛醉視為一種社交成就,還總是對外炫耀:「認識很多人脈,這都是為了事業鋪路」女生這時候會覺得這樣很帥而且為他們找藉口…
Thumbnail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其實頭暈的原因非常多,本文將一一說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優美的文筆,描述了一段充滿思念與愛的旅程。作者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反思過去的記憶和感情,探討生命中的種種耽溺與感悟。文中出現的蘆葦、晚風等意象,象徵著對故鄉與久別之人的懷念,讓讀者感受到濃厚的情感共鳴。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一個糾結的感情故事,兩個陌生人在網上聊天,見面後卻有些尷尬。作者對這段感情給予了自己的解讀和反省,希望將來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同於完美的愛情故事,這篇文章充滿了無奈與自省。
Thumbnail
本來停止"2日更"這件事,應該發佈在討論區,但討論區的字非常小,也希望沒有加入我的沙龍的格友也可以留言討論,所以還是讓它成為文章!
當你閱讀這本書,企圖理解這個故事,了解這個從大歷史的殘骸中試圖打撈起的人物。你會發現,這其中述說的,不僅是這位蘇聯氣象學家的故事本身,更是敘事者怎樣發現這故事,如何說這故事,怎麼感受與處理這段史料的「故事」(是的,這也是某種故事)。作者的聲音克制,卻無所不在,不避諱的向我們展現他的處理姿態。換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