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後來的你,來得及長大嗎?——《年少日記》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樣不停的徬徨中,我們不只要想辦法活下來,還要當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成為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標準,不能脫序,不能只受一點苦就說不做了……,還有好多好多,都是長大要經歷的辛苦,有時候撐過了一關忍不住想,如果成長帶來的掙扎遠大於成就,這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幸福。

但我們後來終究還是長成了大人,可能僥倖有了一些成就,也可能依舊迷迷糊糊地為了工作追逐,可能還是沒有長得很完整,身體成熟了,心裡卻困在了年輕的某段時光。想著可能很久以前聯絡過的人,如今再沒有遇到過了,他也活得這麼疲憊嗎、他有撐過這些時間嗎、後來的他過得怎麼樣了……,如果你在上面這些描述裡,偶爾發現了你自己的一部份,相信你應該也會喜歡《年少日記》。

長大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發展,一種是心理上的強壯。失去了身體的發展,心理上也不再有發展空間;然而心理上的失衡,同時影響了我們對身體的掌控。兩者的關係是如此緊密,互相依靠,也互相威脅著。


那麼後來的你,來得及長大嗎?


《年少日記》裡面的那對兄弟,一個來不及長大就先離開了世界,一個倖存了下來卻一輩子困在童年的陰影。一個心靈還來不及長大,生命已經失去了機會;一個長成了大人,心理卻沒有跟著健全好。可能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遇過,至少聽過這些事情,我們也曾經歷過那些自我懷疑的時期,被升學壓力逼到無路可退的時期,所以看這部電影的許多角色內心獨白,會讓人想起曾經的自己,還有一些熟悉的朋友。

哥哥就是那種不適合升學主義教養方式的孩子,可偏偏出生在一個升學主義掛帥的世界,自然是活得充滿限制,過著不快樂的人生。不受父母待見是家常便飯的事,連在學校也只會被同儕嘲笑,年齡相近的弟弟大部分時間覺得有這個哥哥很丟臉,好像這個世界沒有哥哥的容身之處一樣。

然而從我們經過了升學階段的生活來看,其實會發現學業的表現,從來就和社會發展不是絕對的,只是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時,早就都承受了那些其實不應該那麼嚴重的苦難。就如同哥哥在日記寫的那句話: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很多無法適應進這樣競爭環境的孩子,或許都曾經閃現過這些念頭,然而我們卻忘了,當我們界定出什麼是重要時,其實我們已經把自己假定於一個框架中了,但我們卻沒有辦法思考跳脫的方式,因為我們沒有機會嘗試其他的選擇,如同哥哥一看漫畫書被發現就被撕爛,他要如何透過興趣去挖掘屬於他的天地呢?

當然真正壓垮他的不只是升學主義,而是身邊人的冷漠和施加壓力。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和重要他人的關係佔了很大的影響,因為這個時期我們對於別人的評價總是特別敏感,所以會想要嘗試融入群體,而忘了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和想要。其實也不只哥哥,弟弟成為老師後班上的學生,也有不少遇到身邊冷漠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理又如何能快樂地發展?

一場老師帶學生去吶喊的戲,雖然安排上稍嫌匠氣,卻給了故事裡的孩子一個出口,也給了觀眾一個暫時的釋放。如果真的無法逃離這個世界,至少我們得找到一個小天地,讓我們有個可以好好喘息的空間,才有辦法和這個世界戰鬥。可惜劇本後段對於這群學生的心境沒有更多著墨,而是選擇將視角投射到了另一群看似長大,其實並沒有走出傷害的人們。

故事後段從一開始想找到邊緣學生,逐漸轉向去談成為老師的弟弟,自身所面對的各式困境。弟弟看似正常的長大,然而有一個跳樓離世的哥哥,以及後來家庭的崩壞瓦解,都是他一直藏在心裡的傷,以至於他在長大建立親密關係時,無法相信自己能經營一個正常溫暖的家。故事讓我們除了同理那些想要走上絕路的人,也讓我們去試著看看那些被留下來的人,他們的生活也未必過得多好,不只有走在懸崖邊的人們需要關心,那些拚命在地上匍匐前進活下去的人們也需要被理解。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了哥哥跳樓後,一家人各自懊悔的方式,爸爸病危時不停聽著以前哥哥沒談好的鋼琴,弟弟自從失去了哥哥後過上了自暴自棄的生活,不停想著為什麼當時沒有多理解他。記得一幕是哥哥帶著弟弟到頂樓天台吶喊,結果發現弟弟雖然成績好,但根本也不喜歡讀書,讓人不禁感嘆,一個升學制度讓不適應的孩子過得這麼痛苦,也沒讓適應的孩子過得多開心,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覺得這是一條可以一直依循的道路呢?

儘管現在開始在推行不同的教養方式,我們大略都還是升學制度遺毒所長大的一代,身上或多或少都長了些類似的傷痕,從一個世代來看,也許我們的確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人,但我們也該提醒自己,就算再不重要,我們都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光是這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私心最喜歡一段長大後的弟弟和前任和解的戲,沒有任何對白聲音,兩個人在只屬於他們的空間,講著只要彼此能理解就好的話,那樣的交流是親密的,卻又不是能夠完好如初的。很喜歡導演最後沒有講明他們的結局,這樣的傷口不會是一次對談就能復合的,無法被諒解對於弟弟會是種愧疚,原諒了又顯得前任過於犧牲自己,所以乾脆留白,讓機會留待以後慢慢去修補,我並不認為兩人最後一定要重新在一起才是幸福,畢竟人生本來就是有這麼樣的人,跟你曾經擁有彼此最重要的部分,卻不是最後陪你走完旅程的人。重要的是,我們都因為這些坦承又成長了一些,至少,不是停留在原地了。


所以後來的你,有來得及長大嗎?


來不及也沒關係的,總有一天,我們還是能趕上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