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著缺席的男性:《直到夜色深沉》中的女性束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最近正好在拜讀Laura Mulvey的著作《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1975),文論中所點出的當時敘事電影描繪女性的窠臼,放置在已屬近半世紀後《直到夜色深沉》的當代卻依舊對接上。


片中三位女性皆是被缺失的客體,而那個導致她們「被缺失」的主體自然就是男性,待業中的A女子跋涉了半個城鎮只為找尋那早已不復居住於該地的朋友(情人?);瓦斯報表B女子透過幫助失智的老爺子返家,期望間接彌補被在照片行工作的男友所冷落的「男性缺席」;而C女子則是通過一系列不明所以的肢體律動(我願稱之癲癇)、記憶中場所和行為的復返來悼念、哀悼男性友人(情人)的死去。這樣客體化女性的敘事模式一方面難以建構出女性在作品之中所自有的主觀能動性,意為全片看似有意識的漫遊實為在無意識之下被缺席男性所牽引出的路線,而這一方面也完全印證了Mulvey在論文中所指:「女性依然被束縛在作為意義的承擔者而非製造者的位置上。」(Mulvey,1975),其所指的意義,便是成為男性以外的他者而存在著。


而B女子的男友(照片男)也彷彿是在這脈絡之下所建置的角色,還記得A女子在開頭時說道當天是她的生日,而照片男在店裡處理的正好是將過去DV拍攝的生日影像,從類比轉檔至數位的過程,但其中家庭影像所持有的私密性在此已全然消去,而轉化為男性所把控、調度的凝視物,對照回A女子的生日,女性的出生、在世或禮讚也似乎僅為男性而存(A女子是在職業介紹所對男工作人員說出)。


C女子交予照片男的影像所沖洗出的照片,導演本意應為將影像中的時間與現世中的時間在片末作出縫合,並在結構上呈現魔幻的手法,但這不僅回扣前段的論述(依舊逃脫不出男性缺席之下的焦慮),也讓這段影像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視域:兩個男性的共同凝視下所形構的再現(C女子已逝男友拍攝的照片,此時鏡頭透過照片男的視角看著這些照片而重訪這段記憶)。


在這樣的多重凝視之下,女性也被男性侷限在了圖像之中,並在這圖像所延展出的創傷或一系列行為(玩仙女棒)下,這三個女角色根本不如作品中呈現的那般自由自在,而是一同與導演被其所聲稱的「日式美學」和狹隘視野所禁錮於其中,只為成為「男性他者的能指」的存在而被束縛於影像裡。

    avatar-img
    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柯勝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阿多諾在《論流行音樂》中指出流行音樂的三大作用特徵:標準化、消極被動和社會黏著劑,大致指涉為一旦某種音樂或歌詞風格受到歡迎,便會遭到商業體系的濫用,形成「標準的結晶化」,我們消費者所聽到的所有音符皆是工業下預先消化過後的「偽個人化」產物,這使得聽音樂本身轉向為一種被動接收的過程,而現代的資本主義勞動
    我永遠記得那部讓我從此著迷上電影的作品,一張從不知道哪一家圖書館借來的《大河戀》修復版DVD,結尾男主口白說道「I'm haunted by waters.」,幾乎也正式宣告電影在我往後人生中的不可剝離性。之後我開始常常從圖書館一次就是帶回五片以上的電影,也開始常光顧家裡附近的租片店,那裡在此之前對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電影起始於一段源自於劇情後半部的DV錄像,接著畫面定格(其中更能看到一位女人屏幕前的倒影)、裂解,空間也跟著瞬移至光線明爍不定的銳舞(rave)派對,一位女子佇立於畫面中央闔著眼沉思(操作),源自於電影結尾的送機錄像立刻顯現,接著畫面再次經歷裂解的程序,並隨之倒放。這一開頭基本上完整的陳述了《日麗》
    阿多諾在《論流行音樂》中指出流行音樂的三大作用特徵:標準化、消極被動和社會黏著劑,大致指涉為一旦某種音樂或歌詞風格受到歡迎,便會遭到商業體系的濫用,形成「標準的結晶化」,我們消費者所聽到的所有音符皆是工業下預先消化過後的「偽個人化」產物,這使得聽音樂本身轉向為一種被動接收的過程,而現代的資本主義勞動
    我永遠記得那部讓我從此著迷上電影的作品,一張從不知道哪一家圖書館借來的《大河戀》修復版DVD,結尾男主口白說道「I'm haunted by waters.」,幾乎也正式宣告電影在我往後人生中的不可剝離性。之後我開始常常從圖書館一次就是帶回五片以上的電影,也開始常光顧家裡附近的租片店,那裡在此之前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性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擁有絕對權力和優越地位的社會。相比之下,男性被降級為次等公民,在教育、職業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剝削。"她"們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他"們不過是附庸,是僅僅用來服務的工具而已。
    Thumbnail
    《茶金》讓本應陽剛,充滿算計的商戰歷史劇,有了陰性的柔韌力道。過去已死,創作是自由的,即使時空背影設定在舊時代,女子不必只有「居家」的宿命,而是能跳脫家庭領域(Domestic Sphere),在男性享盡話語權的世界∕公領域(Public Sphere)中站穩腳跟,綻放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性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擁有絕對權力和優越地位的社會。相比之下,男性被降級為次等公民,在教育、職業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剝削。"她"們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他"們不過是附庸,是僅僅用來服務的工具而已。
    Thumbnail
    《茶金》讓本應陽剛,充滿算計的商戰歷史劇,有了陰性的柔韌力道。過去已死,創作是自由的,即使時空背影設定在舊時代,女子不必只有「居家」的宿命,而是能跳脫家庭領域(Domestic Sphere),在男性享盡話語權的世界∕公領域(Public Sphere)中站穩腳跟,綻放耀眼的光芒。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殺人者的難堪 #살인자o난감 說說劇中的女性。 此劇很明顯是一齣以男性為主導的劇,個人覺得是有點太過”性別”失𧗾! 雖則是男性劇、但女角多到數不勝數!當中不少還是美女!? 但, 劇中出現的女性幾乎不是被任人魚肉就是被肆意欺凌!?又很大一部份只出一幕、間場作用(?),但又經常大尺度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