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智.你不可能是理智的-誤判心理 (3-1-上)選擇的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書籍完成目錄

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每年每月大多時候都很快樂,但偶爾某一天遇到鳥事,就覺得這輩子很糟,人生很悲慘。其實,就整個人生來說,根本沒那麼慘,是我們把它想得很慘,影響了一天的心情。

投資的時候也是一樣,大多數主流市場的主要股票,每年每月大多時候都是不斷波動,緩步上漲的。平時沒有人想持有股票,但偶爾市場出現某一個熱門議題,帶動某類族群股票飇漲時,散戶投資人卻忙著進場。由於總是在情緒高漲時買股票,一旦出現悲觀論調使股市下跌時,就覺得經濟要完蛋了。其實,就整個股市來說,根本沒那麼糟,是因為散戶投資人「初始」就不該追逐(熱門)股票,所以緊張的心情把事情想得更糟,也影響了未來的投資行為。

當腦中的想法很負面時,試著正向思考,或是凡事反過來想,往往心隨境轉,想法會完全不同。心境安穩,就不會隨意做出錯誤的決定。因此,想法很重要。想法除了第一章討論的,常常受外在商業世界的影響,也取決於個人心智在認知過程中所得出的結果。

你的認知決定你的想法,你如何想,就決定怎麼做。問題是:人常常把事情想錯,心智就是那麼麻煩,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當我們想錯時,就會做出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們必須理解內、外在的世界,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才不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人是不理智的,能否理解自己的心智,決定投資會不會成功。

人是不理智的,能否理解自己的心智,決定投資會不會成功。

你不可能是理智的-誤判心理

有些時候,認知的過程非常短暫而直覺,很快就產生一個(錯誤的)想法,但如果靜下心來理解,或進一步思考,又常常會有不同的想法。

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康納曼在其著作《快思慢想》中,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個系統:系統一和系統二,也就是快與慢。系統一是本能反應的思考,速度快,能量消耗少,而且在無意識中進行,無法自主控制。相反地,系統二則是仔細的思考,速度較慢,並且要集中精神才行。

快思與慢想:系統一與系統二

你可以把系統一想像成是第一層思考,不加思索,你就會得到答案(即使是錯的),系統二則是第二層思考,需要花費些心力,才可能得到答案(即使還是有可能是錯的)。

系統一不費力的思考,例如:判斷聲音的來源、解答2+2等於多少、完成簡單的句子像是「傲慢與…」、(會彈琴的人)看樂譜彈鋼琴、在無人的道路上開車…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直覺反射式的行為,不加思索就能得到答案。不相信的話,可以試著查看下面的二張圖片,你不需要思考,就會發現圖片中的二個物件並不一樣長。

圖中的兩個物件,其實是等長的。我們都知道是錯覺,但卻無法自主控制,怎麼看還是不一樣長。

圖中的兩個物件,其實是等長的。我們都知道是錯覺,但卻無法自主控制,怎麼看還是不一樣長。

偏偏,它們其實都一樣長。糟糕的是,我們也都知道這是一種錯視覺,但就是無法自主控制我們的眼睛,讓它看起來一樣長。只能透過系統二的思考,想辦法花費點力氣,例如實際拿尺去測量,才能進一步理解,原來它們是等長的。

在這個認知過程中,我們快速地透過本能反應,直覺且無意識地,就得到了一個答案(錯誤的想法)。幸好這種錯視圖形,只要看過的都知道,沒有人會傻傻的下注,和別人打賭它們不一樣長(錯誤的行為)。

心理學最有趣的地方,是即使知道了也沒有用。你知道上圖兩個物件等長,但眼睛還是會給你錯誤的答案。就像有點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股市不理性下跌時絕對不能賣股票,但大多數人還是會跟著市場一起不理性。

研究人類經濟決策背後因素的行為經濟學,是結合心理學、認知科學與經濟學的學門。即使它告訴我們人在做決策時,經常是不理智的,但就算我們知道了,還是一樣會不理智。無法控制我們的心智,是股市投資最困難的一部份。

處置效應:選擇的偏見

許多人常幻想,只要在十年前買進台積電、特斯拉或輝達,然後一直持有到現在,就能成為富翁。我們已在第二章提及這件事之所以困難的一些原因,而且簡單的事實是,大多數人連持有股票一年的時間都很困難,更別說特斯拉和輝達都曾瀕臨倒閉的邊緣。通常散戶投資人一定是「有賺趕快跑,賠錢卻拼命抱」,這就是行為經濟學裡的「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一種在股市投資時最常見的認知偏誤。

處置效應是1985年由Hersh Shefrin 及Meir Statman 在他們的論文中所命名,不過相關發現已在康納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9年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有充份的論述。這個效應是指投資人在處置股票時,傾向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也就是說,當某檔股票賺錢時,投資人喜歡獲利了結,不願再承擔風險;但賠錢的股票卻寧可續抱,有時甚至還加碼攤平。

許多研究都證實這個現象的存在,而且不管是法人還是散戶投資人,都一樣會選擇賣出投資組合中獲利的部份。這意味著,如果投資組合中,不管曾長期持有台積電、特斯拉或輝達多久的時間,一旦它們獲利顯著時,例如(區區)50%~100%,就有可能被賣出,投資人根本不可能持有超過10年,而獲得百倍的報酬。(除非依循第二章的投資原則:長期持有,不然就不要持有。)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為什麼人們要惜售虧損中的股票,不願意實現損失,卻要賣掉獲利中的股票?康納曼和特沃斯基的展望理論給了些答案,他們認為原因是人們厭惡損失,對於損失的痛苦感受,高於獲得收益的快樂。人們不願意賠錢,有時甚至催眠自己「沒賣就不算賠」。若是把獲利的股票賣掉,至少還有點成就感,代表自己的投資是成功的。(這也是第二章曾經提及過的:停損是困難的事。)

但是,知道處置效應的存在,也知道原因,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讓投資人不掉入這個認知偏誤的心理陷阱。一如先前提及,心理學有趣的地方,是即使知道了也沒有用,人們還是會選擇賣出帳面上獲利的,留下仍然在虧損中的股票。

若以2015年股價5美元為起點,持有五年後會有10倍的報酬,繼續持有至今則會有100倍的報酬。投資人有辦法獲利10倍後,仍願意長期持有嗎?

若以2015年股價5美元為起點,持有五年後會有10倍的報酬,繼續持有至今則會有100倍的報酬。投資人有辦法獲利10倍後,仍願意長期持有嗎?

此外,這個效應並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它是造成投資人賠錢的主因,我們只知人們會這麼做,那又怎樣呢?難道因為有這個效應,投資人在選擇賣出股票時,就應該把賠錢的賣掉,保留獲利的股票嗎?結果會比較好嗎?同樣的,行為經濟學家也沒有辦法解答,這些投資人對投資標的的理解程度為何?哪種特徵的投資人,投資哪些屬性的股票,即使賠錢仍然不賣,到頭來仍然會獲利。

許多討論處置效應的文章,簡單地就把散戶投資人賠錢的原因,歸究於散戶總是「有賺趕快跑,賠錢卻拼命抱」。不,我們只能說這個現象存在:人們在選擇賣出股票時,會傾向賣出賺錢的股票,但不能說它是賠錢的原因。

散戶投資人賠錢的主因,永遠,總是,因為:

  • 無法理解投資標的而無所依循,
  • 而且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長期持有,
  • 以為投資等於孤注一擲,買低賣高的投機交易。

這些才是主因。處置效應只是在這種慣行的投資行為(其實是投機交易)下,必然出現的不理智(因為無法理智)。畢竟投資理財世界,有如此多的網紅達人和投顧老師,不斷地告訴散戶投資人,(例如)賺10%就可以獲利了結,賠10%就要停損。試想:假設投資人擁有A和B股票,A獲利10%,B虧損-10%,此時若被要求必須停損停利時,自然相對容易賣出獲利的股票A,而對於認賠虧損的股票B會有所遲疑。因為,人們厭惡損失

再次,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讓問題發生。投資人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呢?如果不需要做選擇,就不會有誤判發生的可能。因為:

  • 如果投資人能理解投資標的,自然就有所依循,只會賣出不該持有的股票,無需理會股票是處於獲利還是虧損中。例如:在利率不高於現金殖利率的情況下,採用存股策略以股息為目標,投資相對穩定的金融股、電信股的投資人,就不需賣出短期出現虧損的股票;理解指數化投資的投資人,也不會賣出虧損中的市值型ETF;投資有正直專業經理人的績優公司,也不需賣出任何虧損中的股票。因為這些都是可以持有的股票,理解就會有所依循,倘若都無法理解股票A和B,二選一,當然選擇賣出獲利的A。
  • 如果投資人打從一開始就計劃長期持有,根本不會擁有虧損的股票。因為上述這些屬性的股票,長期而言,都不會虧損。沒有股票會虧損,就不需在獲利的A,與虧損的B之中做選擇。
  • 如果投資人不進行孤注一擲,買低賣高的投機交易,自然就不會產生虧損。試圖低買高賣,通常會鎖定熱門股,因為熱門股才會有漲跌,才會有波動的價差,也才會賠錢。我們在第二章說過:買熱門股就是投機。短線投機自然會被套到而處於虧損之中,此時才會需要做選擇。當投資人受制於處置效應選擇保留虧損-10%的B,愈攤愈平或長期套牢的情況,就非常可能發生。

總之,沒有套牢,沒有虧損,處置效應就不存在。

萬一,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預計長期持有的投資組合,突然之間需要賣股票,但因持有時間不夠長,而使部份股票處於虧損狀態。此時只需專注理解投資標的來決定哪檔股票應該繼續持有,而非依其獲利或虧損的狀況(或比例)來決定,就能避開處置效應可能帶來誤判的影響。這很難,投資人只要明白短期股市漲跌無法預測,即使賣錯股票,也不需後悔或惋惜。

書籍完成目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urton Ma-avatar-img
2024/02/01
行為經濟學在投資決策時很重要❗️
John Kuo-avatar-img
2024/01/31
感謝查理老師分享~
avatar-img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25.6K會員
116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2024/06/12
股市裡最常見的投資行為,通常都在投資人的能力之外。散戶玩股當沖時,不知道那其實是賭博;追逐熱門股時,不知道那其實是投機;每天到處詢問何時可以買股票,不知道擇時其實不重要;最糟的是,以為能靠技術線圖、財報或產業趨勢來選股,卻不知其實做不到。如果你說你都做得到,那肯定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2024/06/12
股市裡最常見的投資行為,通常都在投資人的能力之外。散戶玩股當沖時,不知道那其實是賭博;追逐熱門股時,不知道那其實是投機;每天到處詢問何時可以買股票,不知道擇時其實不重要;最糟的是,以為能靠技術線圖、財報或產業趨勢來選股,卻不知其實做不到。如果你說你都做得到,那肯定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2024/06/05
即使對投資已有正確的認知,也做了正確的決策(行為),投資人還是會面對上述兩種可能的情形:「買股票短期帳面一定會虧損」,而且「賣出股票後股價常常會繼續漲」。更別說⋯萬一打算主動選股,更需要有接受徹底失敗的心理準備,因為「選股一定會失敗」。
Thumbnail
2024/06/05
即使對投資已有正確的認知,也做了正確的決策(行為),投資人還是會面對上述兩種可能的情形:「買股票短期帳面一定會虧損」,而且「賣出股票後股價常常會繼續漲」。更別說⋯萬一打算主動選股,更需要有接受徹底失敗的心理準備,因為「選股一定會失敗」。
Thumbnail
2024/06/05
既然正常的股市和好公司會不斷地持續上漲,萬一有一天投資人單純只是因為需要現金,或因為有另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需要賣出某檔股票時,賣出後股價如果繼續漲,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意味著自己買了正確的股票,不是嗎?為何投資人賣了股票後,若它持續上漲,心理要覺得可惜呢?
Thumbnail
2024/06/05
既然正常的股市和好公司會不斷地持續上漲,萬一有一天投資人單純只是因為需要現金,或因為有另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需要賣出某檔股票時,賣出後股價如果繼續漲,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意味著自己買了正確的股票,不是嗎?為何投資人賣了股票後,若它持續上漲,心理要覺得可惜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人類是真的很有事,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常常做出一些愚蠢的選擇,偏偏人類擅長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痛,歷史也因此不斷重演。
Thumbnail
人類是真的很有事,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常常做出一些愚蠢的選擇,偏偏人類擅長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痛,歷史也因此不斷重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