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看2024網路使用趨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趨勢調查 #網路趨勢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近日發布2023年的網路使用的調查報告,針對幾個結果來分享:

raw-image

第一、網路普及5G等在2020-2022使用率大幅提升以外,2023進入高原期,基本上2024也會進入「緩步」但持續成長,因為網路使用的年齡層已經明顯下降,未來一兩年內國小生任意使用網路的情情況將會氾濫。

#comment 但政府和民間對於這個市場需求,並沒有太多創新作為。

raw-image

第二、在整體網路使用的現況調查,上網者已達85%以上,59歲以上皆達快90%,而依照地區分布也會依照不同地區人口結構有不同的使用狀況(好像是廢話)

raw-image

第三、而由於詐騙越來越多,防不勝防,電子商務的使用有些微下降,而內容平台的快速成長也變得趨緩,更強調使用者的實際體驗,不過行動支付將會持續上升。

#comment 消費者會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和生活需求進行動態性的調整,類似校正回歸

raw-image

第四、臉書使用率依照是最高的社群平台,但其他平台的崛起瓜分了部分使用時間,但臉書在影像的投入和reels的整合,使用率不會下降太多,也會讓IG的使用率逐漸提高,而提高的是因為更多的粉絲專頁商業客戶增加了IG帳號的開啟等等。

#comment 社群的遷徙狀況,我是不太相信抖音跟推特使用的比例和上升幅度,應該實際使用上升幅度會更大,而推特的狀況也是要加以注意。

raw-image

第五、tiktok使用者佔全台灣人口約兩成多,18-29歲佔最多,但事實上沒有問到18歲以下,目前應該是18歲以下使用率最高的平台,而中彰投相對其他地區來得高,不曉得真正的原因,但是猜測是成長型網紅、美食部落客等(廟會幫派網紅)多數在中部地區,透過短影像的傳遞達到更好的效果。

#comment 比我預期的還要少

raw-image

第六、網路上的政治對立越嚴重應該是大家習以為常,但2023有越來越嚴重,也代表網路上的資訊過於多元,同溫層越來越厚,大家對於媒體的正確判讀也越來越難。

綜合如上,所以不管在公部門、民間企業,對於網路使用者的操作必須要更細膩,分眾的狀況已經越來越確立,該做短影音的也不要再等,從過去大撒幣、大撒網的操作方式,漏斗理論已經越來越難用在分眾行銷上面。

沒有電商平台沒關係,但不能沒有行動支付,想在社群平台經營帳號就想爆紅的機會已經越來越低,網紅遍地都是,而現在大平台都在幹嘛?都在做資料搜集,確保每次推出來的東西能夠達到一定的市場需求,這樣就不會有賣不掉的東西,或者推出市場不喜歡的東西。

傳統媒體努力活著之餘,也透過大量的金權,朝著新媒體方向大步前進,無論是T台、東森、三立,哪怕是華視跟台視都一樣,中天在原本領先的地位也將會被迫需要提早再次升級。

發布簡報原址:

https://www.twnic.tw/doc/twrp/202308b.pdf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商業是什麼? #我一直都有我的見解 我不是本科,沒有上過商學院,所以全然憑藉自身摸索和失敗的經驗。 傳遞交換資訊,叫做「#行銷」 而交換的的產品,叫做「#商品」 想要創造交換的對象,叫做「#市場」
嬰兒潮、X、Y、Z、α世代差在哪? 前4個世代構成了市場的主幹。 大多數嬰兒潮世代仍未退休,而現在全球的領袖高層多半是X世代,Y世代是最大的就業族群,Z世代則是剛加入就業市場 這幾個世代對科技的體驗、理解、使用程度不同。 很長時間以來,千禧世代(Y世代)(約略是80後和90後出生族群)是品牌行銷
有時候.... 工作很無奈,政治更是 生活很艱難,政治更是 社交很多餘,政治更是 夢想很遙遠,政治更是 貼文很假掰,政治更是 ▍當你覺得中午吃什麼很難決定的時候,政治尤其更是! 在所謂民主政治普及化的台灣社會中#人選之人 這一部片產生了很大的隱藏性共鳴,他沒有太多的深層哲學、政治道理,
#兩個月沒有發文 這篇文也卡了好幾天 自從有了臉書以來,第一次這麼久沒有發文,因為連打了幾行字,都會打完之後刪掉,怕哪邊沒寫好,這邊造成誤會,因為面對台灣社會政治普及化的狀況,實在很容易被「點名做記號」,畢竟你無心,看者有意!片面的訊息,就會像是冰山一角(冰山理論)
「#智慧城市」已經在台灣堆動不少時間,但是成效如何?是否有符合大眾市場、產業端是否跟得上?都是關鍵的問題。 智慧城市指的是運用數據、通訊及科技,來改善城市問題。但放眼看過去,每個城市都還是不是那麼智慧。簡單講:在智慧城市中的「物聯網」、「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等工具,雙北以外的實際落實應該少之
#元宇宙。我的觀察   因為關於這個資訊突然爆炸性的出現在我的身邊,雖然之前我就預估祖克柏對於改名這件事情只是一個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宣傳」活動,但目前沒有看到跟我的看法類似的資訊,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商業是什麼? #我一直都有我的見解 我不是本科,沒有上過商學院,所以全然憑藉自身摸索和失敗的經驗。 傳遞交換資訊,叫做「#行銷」 而交換的的產品,叫做「#商品」 想要創造交換的對象,叫做「#市場」
嬰兒潮、X、Y、Z、α世代差在哪? 前4個世代構成了市場的主幹。 大多數嬰兒潮世代仍未退休,而現在全球的領袖高層多半是X世代,Y世代是最大的就業族群,Z世代則是剛加入就業市場 這幾個世代對科技的體驗、理解、使用程度不同。 很長時間以來,千禧世代(Y世代)(約略是80後和90後出生族群)是品牌行銷
有時候.... 工作很無奈,政治更是 生活很艱難,政治更是 社交很多餘,政治更是 夢想很遙遠,政治更是 貼文很假掰,政治更是 ▍當你覺得中午吃什麼很難決定的時候,政治尤其更是! 在所謂民主政治普及化的台灣社會中#人選之人 這一部片產生了很大的隱藏性共鳴,他沒有太多的深層哲學、政治道理,
#兩個月沒有發文 這篇文也卡了好幾天 自從有了臉書以來,第一次這麼久沒有發文,因為連打了幾行字,都會打完之後刪掉,怕哪邊沒寫好,這邊造成誤會,因為面對台灣社會政治普及化的狀況,實在很容易被「點名做記號」,畢竟你無心,看者有意!片面的訊息,就會像是冰山一角(冰山理論)
「#智慧城市」已經在台灣堆動不少時間,但是成效如何?是否有符合大眾市場、產業端是否跟得上?都是關鍵的問題。 智慧城市指的是運用數據、通訊及科技,來改善城市問題。但放眼看過去,每個城市都還是不是那麼智慧。簡單講:在智慧城市中的「物聯網」、「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等工具,雙北以外的實際落實應該少之
#元宇宙。我的觀察   因為關於這個資訊突然爆炸性的出現在我的身邊,雖然之前我就預估祖克柏對於改名這件事情只是一個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宣傳」活動,但目前沒有看到跟我的看法類似的資訊,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從高中時期對教育體制的不滿,到投入社會創新與教育改革的心路歷程。他分享了參與社會與教育創新等組織的經驗,以及在過程中對設計思考、問題解決、組織管理和社會影響力的深刻體悟。最終,作者期許透過教育改革報告書和ReDesign Edu行動,讓臺灣學生能自主設計人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進入「第三人生」,人們開始關心健康、財務規劃與社交生活,這就像企業在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ISMS)時,必須考量關注方的需求與期望 (CNS 27001:2023 4.2)。資訊安全與個人生活管理,其實有許多共通點——兩者都需要理解關注方的需求,做出適當應對,才能確保長期穩定。本文以個人生活管理的
在3M的「資訊領導力計畫」中,Roepke, Agarwal和Ferratt(2000)詳細描述了IT人力資源如何與企業目標適配,並透過領導力的提升使資訊部門從傳統支持角色轉型為戰略夥伴。這樣的經驗對於ISO 27001主導稽核員在審視CNS 27002:2023條文時提供了寶貴啟發,尤其是在6.1
每次旅行的成功,除了事先的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每位團員各司其職。導遊負責帶領方向,團長協調時間,團員遵循行程,這樣一來才能順利地吃到當地最有名的美食,並按時抵達景點。這和CNS 27002:2023 控制措施5.2「資訊安全的角色及責任」非常相似。 在資訊安全管理中,明確劃分角色與責任,是確保企業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年隨著 ChatGPT 在全球爆紅, 讓相關的 AI 人工智慧話題熱度持續發酵。身為從事 UX 相關工作的團隊夥伴們,藉此思索著如何趁勢利用 AI 技術協助 UX 工作,不僅提升工作效率並且能夠提供給使用者更好體驗。AI 產品開發實務經驗和設計流程的變化,該如何調整自身定位發揮能力。
Thumbnail
Threads是現今台灣最熱門的社群平台,每天都有素人文章爆紅,打破原有的社交圈,將各式各樣年齡層關注的議題、話題推薦給你,簡單來說台灣人聚集在這裡、消費者在這裡、年輕人的話題也在這裡!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從高中時期對教育體制的不滿,到投入社會創新與教育改革的心路歷程。他分享了參與社會與教育創新等組織的經驗,以及在過程中對設計思考、問題解決、組織管理和社會影響力的深刻體悟。最終,作者期許透過教育改革報告書和ReDesign Edu行動,讓臺灣學生能自主設計人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進入「第三人生」,人們開始關心健康、財務規劃與社交生活,這就像企業在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ISMS)時,必須考量關注方的需求與期望 (CNS 27001:2023 4.2)。資訊安全與個人生活管理,其實有許多共通點——兩者都需要理解關注方的需求,做出適當應對,才能確保長期穩定。本文以個人生活管理的
在3M的「資訊領導力計畫」中,Roepke, Agarwal和Ferratt(2000)詳細描述了IT人力資源如何與企業目標適配,並透過領導力的提升使資訊部門從傳統支持角色轉型為戰略夥伴。這樣的經驗對於ISO 27001主導稽核員在審視CNS 27002:2023條文時提供了寶貴啟發,尤其是在6.1
每次旅行的成功,除了事先的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每位團員各司其職。導遊負責帶領方向,團長協調時間,團員遵循行程,這樣一來才能順利地吃到當地最有名的美食,並按時抵達景點。這和CNS 27002:2023 控制措施5.2「資訊安全的角色及責任」非常相似。 在資訊安全管理中,明確劃分角色與責任,是確保企業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年隨著 ChatGPT 在全球爆紅, 讓相關的 AI 人工智慧話題熱度持續發酵。身為從事 UX 相關工作的團隊夥伴們,藉此思索著如何趁勢利用 AI 技術協助 UX 工作,不僅提升工作效率並且能夠提供給使用者更好體驗。AI 產品開發實務經驗和設計流程的變化,該如何調整自身定位發揮能力。
Thumbnail
Threads是現今台灣最熱門的社群平台,每天都有素人文章爆紅,打破原有的社交圈,將各式各樣年齡層關注的議題、話題推薦給你,簡單來說台灣人聚集在這裡、消費者在這裡、年輕人的話題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