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如何在職場環境中學會處理緊急情況?

原來在職場工作還要學會通靈,尤其是當同事們都認為理所當然。
反面教材提供反省,結果在預想之中,通靈不在預期範圍,應該是負EV吧!

每個行為都會影響下一個行為的變化

案例:

年節期間,送貨過程有急迫性和時間限制,原本在年前月中就能提早安排的行程,店長A認為應該能交由廠商直接出貨,省掉中間過程,但想像和實際是有差異,尤其是沒有需要配合理由的廠商,時間、地址、貨物數量,到貨、點交、回報,從廠商的角度而言,單純的送貨行程,但店長A額外要求要到店取貨,再轉帳貨款,而廠商並未配合,造成預定商品缺少,仍然需要司機C送貨,跟店長A反應,認為該時間點會有問題,但僅回覆都已答應客戶,還能怎麼辦?司機C語氣不佳,同事氣氛不和。

一輛車的空間就只有那麼大,憑什麼認為一次就能載完所有貨


問題分析:

年節除夕當天送貨,原本就會塞車,某些高速路段也有額外限制,司機C僅能安排其他路線,來回時間限制和客戶在除夕當天的聯絡,送貨行程限制諸多。

 

連續假期,塞車是常態,就算是省道也會塞車


案例分析:

年節,會有預期心理,如同聽見油價要漲,總想著先開車加油,而客戶訂貨時間和安排在年前一個月就確認,但為何要安排在除夕當天?過年假期,出門肯定會塞車,這是預期心理認知,但店長A僅用一句「我又不出門。」就回覆司機C的疑問,但問題仍然存在。

司機C相信店長A的行程安排,但實際遇到狀況時,卻是需要獨立處理變數和意外狀況,如果提前評估送貨流程和時間限制,應該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況,減少時間和人力的浪費,但雙方卻沒有討論結果,仍依照行程送貨,結果則是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


人的惰性在於拖到最後一刻,不行就直接放棄


優化改進:

司機C:將可能的狀況、時間限制、意外變數、現場情況,逐一統整資料,提供店長A參考,使其清楚送貨情況,而不是讓店長A自由想像發揮,造成司機C單獨收拾爛攤子。面對問題時,收集相關資訊,發現問題點、善用經驗和智慧,分析當下可行方案,迅速反應執行,解決問題。但是當資訊完全沒有時,後續情況根本無法執行,才會說需要「通靈」才能處理。另外工作中的情緒處理相當重要,雙方是來工作賺錢,不是來吵架的,若是因為爭執造成工作效率不佳,雙方皆需負起責任。

想想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為了想法


結論

別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公司是老闆的,店長和司機只是負責運作,雙方無法完成公司工作,就是被老闆換掉,少掉一件生意或得罪一位顧客,老闆不會有任何改變,但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經驗才是工作過程中值得學習和記憶的重點。因此當同事沒有保留任何資訊時,該工作基本是沒有任何經驗可言,僅是浪費時間。

如果在工作上找不到任何值得學習的經驗,那就享受優閒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