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花東捎來山林與海洋的信息 Kamaro’an 住下來吧

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紅磚六合院裡,有間風格特別的小店,那是Kamaro’an在台北的門市「太平洋的風」。販售各種生活器物,如書籤、提袋、染布、便當盒、花器,還有傢俱如茶几、靠背椅、長凳,甚至還有農產品如米、果乾等。

細細一看,這些工藝品幾乎都從自然環境裡直接取材、並且製作得十分「生活化」,放在空間裡看起來如此自然,彷彿他們原本就在那兒;這也呈現出 Kamaro’an 的特色:「在最靠近山林與大海的地方,人們順著大地的步調創作。不過份雕琢,只認真琢磨手中的作品。材質純粹,細節扎實,每件作品又都有點不一樣,這就是製作者心中最理想的樣子。」

Kamaro’an 是一群設計師和花蓮港口部落、藝術家們共同創立的品牌,主要營運者有三位,兩位來自工業設計背景的設計師劉立祥和張雲帆,另一位是長期投入部落文化工作的吉安鄉娜荳蘭部落族人 Tipus Hafay。她們將「工業設計」的概念和部落工藝結合,並且順著部落原生工藝創作的脈絡來發展、在傳統美感上融入當代藝術的氣息;並與台灣製造廠合作,以半工業半手作的模式,讓當地青年及婦女一起參與製作,在保留部落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部落工藝產業。這些想法也隱含在品牌名稱之中:Kamaro’an是阿美族語「住下來吧」的意思;一層涵意希望離開原鄉的部落青年回來扎根,另一層涵意是要藉由充滿手作溫度的居家用品走進生活,讓更多人欣賞部落的藝術與工藝之美。

走進「太平洋的風」,可以看到Kamaro’an 和部落工藝師共同研發的「輪傘草系列」和「編織系列」產品。輪傘草曾是阿美族婦女時常用來編做草蓆的素材,在港口部落面海的水梯田間十分常見,但是由於生活形態改變與人口外移的影響,水梯田已經荒廢多年。後來在 Sumi Dongi (舒米‧如妮) 的努力奔走下成功復耕,同時也重新種植輪傘草、延續阿美族人的文化。Kamaro’an 與舒米‧如妮創作了「旋草燈」、「浪草燈」、當作置物格或卡片座的「桌上風景」等生活物品,一株株的輪傘草,從田地裡收回、切片後,還要經過二週的日光曝曬再開始編織,每一件作品都有東岸的陽光、創作者的心情和寧靜的草香。

「編織系列」展現了阿美族人運用黃藤與竹編織因應生活所需的古老智慧,尤其是「一繩到底」的編織技術變化很多,相當具有特色。Kamaro’an 使用與藤皮擁有相同韌性與彈性的植鞣皮革進行創作,「三角包」、「筆袋」、「名片盒」等,造型簡約,不但有部落編織藝術的美感,也有當代設計的風采。

在「太平洋的風」裡也能看到花東地區其他工作室或藝術家的作品選物,如「果然氏」的漂流木花器、燭台、置物盤等;「一粒工作室」的月桃葉鞘編織籃;「新社香蕉絲」使用香蕉樹纖維編織的書籤、包袋;「拿鞘」利用檳榔葉鞘製作的食盒、湯匙等;「Sapud Kacaw (撒部‧嘎照)」以漂流木製作的小傢俱;「花東菜市集」有果乾、果醬、麥酒等;以在地蔬果作皂的「花時間蔬果皂」;還有港口部落重新復育的海稻米,在這裡都能買到。這些取材自然的器物與農作是那麼原原本本的樣子,質樸地展現了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默契。

在「太平洋的風」閒逛,一不小心就會忘了時間,不拘造型的漂流木、自然素材的編織與器皿、海岸邊的農作物等,讓人不禁嚮往風光明媚的花東;再從創作品的細節裡發現部落藝術的特色,那是這塊土地上一片美好的人文風景,每一個都是創作者追尋自我的過程,用不一樣的方式記錄著自己和原鄉的故事。


(採訪文章完成於2018年。現在 Kamaro’an 的門市在大安區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那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