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波粒二象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意識是波粒二象性的光,它處於疊加態,它既不是知道,也不是不知道,它是這兩者的疊加,是介於知道與不知道之間的變化——是能知的。


正因為它是在0和1、在動和靜之中的無限變化,因此它不能被定義,量子的雙狹縫實驗也是意識的展現。量子在你不觀察的時候,它是一團機率波,它會跟自己互相干涉(科學家甚至把儀器調整成一次發送一顆,結果也是一樣),量子最終在投影幕上形成波紋。但是當你安插儀器觀察整個過程:「它到底走了左邊還是右邊的路徑?」它就展現了粒子的型態,它在投影幕上變得遵循物理定律——只有兩條線。


類似的實驗還有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這些實驗都意味著:因果,也就是時間,其實是意識所創造出來的。量子原先是一種無意識的波動,當你去試圖探究無意識的路徑,無意識便成了意識——這個意識本身就是時間,它創造了過去和未來。


這就像你對一個人問一個問題之前,這個人尚未有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因此他對於他的回答還是處於無意識的,他的想法只是一團機率波——他並沒有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會如何回答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直到你提出這個問題、要求他給出一個答案,這時他的無意識崩塌了,他不再是一團機率波,他要遵循這個有序的問題,提出一個有序的回答,因此他的回答從無意識這團整體的機率波中崩塌,落在一個機率最大的點上。當你詢問他這個回答的因果關係,他便從意識的機率波變數之中隨機拼湊出來一個他自認很合理的解釋。(而事實上意識在不同環境下會有不同變數,所以其實給出的答案每次會不一樣,但意識會自己自圓其說以便符合因果關係。)這就是雙狹縫實驗跟意識之間的相似之處——量子的表現跟意識如此驚人相像。


而你的過去跟未來亦是如此——當你對於自己還沒有概念時,你還尚不是個意識時,你是處於無時間的永恆之中,那是你的本來面貌。你本來就是你,不需要確定,不需要證明,不需要定義,但你卻試圖去確定、去證明、去定義自己:「你給了自己一個名字、一個起始、一個定義、一個身體、無數個能把自己固定起來的東西⋯⋯」這時候你崩塌了,你創造出了時間、你遵循著一切的有序行動,你從整體之中脫離出來,你成了原本並不是你的東西。


這是為什麼佛經說顛倒眾生——因為你沒有對於自己本質的正確認知,你的認知是顛倒的。


你以為的得到事實上並不是得到,失去也並不是失去。你對於失去的感覺起源於擁有的概念,對於痛苦的感覺起源於快樂的概念。你就是把自己分成兩半的那個。


但你早就是一切了,從不需要擁有什麼,也從不會失去什麼;當你不再去定義什麼是快樂,也不會再有痛苦。當我們說什麼東西「是」,它本質上意味著一個被固定起來的東西,可是你的本質並不是那個被固定的東西。因此我只能說你不是什麼,我沒辦法說你「是」什麼。因為——我要怎麼去形容一個永恆不變的變化?當我說你是那個永恆不變的變化,遵循邏輯的頭腦是無法理解的,文字只會創造出矛盾。


你能夠經歷的總是那個在流動的、變化的,生命是河流,存在是河流,萬物是河流,你能抓住河流的什麼呢——僅僅去成為那個流動,你會自然的知道你是這一切,你才會體悟到自己是如何的愛著祂,愛著所有存在的變化,明白這都是你的一部分。因為你要如何不去愛你自己?


你甚至要去厭惡我說的一切,去厭惡一切文字及知識,去厭惡不是由你的內在所悟出的真理,去經由你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他、洞察他,去體驗存在的本質。去知道我只是在指出你內在本來就有的東西——去明白就連我說的這些,也從來就不是我的。


文章也在我的blog:


avatar-img
5會員
44內容數
閱讀是史上最便宜的自我投資,書堆藏著歷史洪流中所有聰明又具智慧的頭腦留下的寶藏,幾乎能說閱讀改變了我,而我也希望透過閱讀及一點心得的拋磚引玉,讓同樣喜愛學習的人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uBB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路邊製杖跟邊走邊睡⋯⋯第二天走到晚上八點(?!)還曬掉壞掉。」——西班牙朝聖之路(Camino)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我」是誰?我可能是造出這整個世界的嗎?不可能。我不可能是那個超越了我想像跟認知的那個東西;但是如果我不是造出世界的,我怎麼能夠知道以及經驗那個真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怎麼知道的⋯⋯? 我有一種介於合一跟分裂的感覺。因為我不可能是神,我有何德何能會是祂?會是我不知道的東西?我有什麼能耐?我憑什
AI是沒有「心」的,他能取代的就是那些僅僅在用「頭腦」的工作。頭腦是台機器,他擅長一切理性的⋯⋯計算、邏輯、資訊。但頭腦沒有心能夠去體會美,沒有心能夠去體會愛,AI可以畫出看似美的畫,但是他們並不是真的知道美;可以說出看似理解愛的文字,但是並不是真的理解愛
一個乞丐飢寒交迫,他的匱乏讓他無法給予他人任何東西,他自己都快死了:他需要別人的救助。 他想到他聽過的真理:「愛就是奉獻。」他心想,我現在都快死了,拿什麼出來奉獻呢?神根本不存在,而這些話根本就是狗屁⋯⋯一點用都沒有。我是個乞丐,什麼都沒有,只有這副可憐的身軀⋯要是上帝還要我這個身軀,
事情總是會出錯。出錯是正常的,看看熱力學第二定律,他傳達了一件事:「宇宙的失序是不可逆的。」這事實簡單地表明了:宇宙的失序是一種常態。 但在這個失序的宇宙之中,有序的生命誕生了,生命是整個宇宙最大的奇蹟——而你就是生命。在你身上的奇蹟你都無法看見,你又要怎麼奢望自己能看見其他的奇蹟發生?
「路邊製杖跟邊走邊睡⋯⋯第二天走到晚上八點(?!)還曬掉壞掉。」——西班牙朝聖之路(Camino)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我」是誰?我可能是造出這整個世界的嗎?不可能。我不可能是那個超越了我想像跟認知的那個東西;但是如果我不是造出世界的,我怎麼能夠知道以及經驗那個真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怎麼知道的⋯⋯? 我有一種介於合一跟分裂的感覺。因為我不可能是神,我有何德何能會是祂?會是我不知道的東西?我有什麼能耐?我憑什
AI是沒有「心」的,他能取代的就是那些僅僅在用「頭腦」的工作。頭腦是台機器,他擅長一切理性的⋯⋯計算、邏輯、資訊。但頭腦沒有心能夠去體會美,沒有心能夠去體會愛,AI可以畫出看似美的畫,但是他們並不是真的知道美;可以說出看似理解愛的文字,但是並不是真的理解愛
一個乞丐飢寒交迫,他的匱乏讓他無法給予他人任何東西,他自己都快死了:他需要別人的救助。 他想到他聽過的真理:「愛就是奉獻。」他心想,我現在都快死了,拿什麼出來奉獻呢?神根本不存在,而這些話根本就是狗屁⋯⋯一點用都沒有。我是個乞丐,什麼都沒有,只有這副可憐的身軀⋯要是上帝還要我這個身軀,
事情總是會出錯。出錯是正常的,看看熱力學第二定律,他傳達了一件事:「宇宙的失序是不可逆的。」這事實簡單地表明了:宇宙的失序是一種常態。 但在這個失序的宇宙之中,有序的生命誕生了,生命是整個宇宙最大的奇蹟——而你就是生命。在你身上的奇蹟你都無法看見,你又要怎麼奢望自己能看見其他的奇蹟發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量子是什麼,有什麼特性 1. 波粒二象性 這是量子力學中最奇特的概念之一,指的是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同時顯示波動性質和粒子性質的特性。譬如,光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波(如干涉和衍射現象),而在其他情況下又表現為粒子(如光電效應)。 2. 不確定性原理 由海森堡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我們不能同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