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成專題:(二)羅智成詩的傾談特徵:以《寶寶之書》、《黑色鑲金》為範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1989的《寶寶之書》和1999的《黑色鑲金》兩冊詩集來看,羅智成在詩作中建構一位傾訴的對象是他的一項特色。這兩本詩集年代跨度很大,是他在這中間停筆了十年;然而此二詩集的傾訴傾向又使它們可以對舉並觀——此二詩集的作品都有打注音符號,也都是不訂個別的詩題而只有編號。

羅智成詩的傾談傾向,不只是從自己內心發出情緒的吶喊而已,而是反映了詩人渴求被「他者」諒解與支持的心理,這我們可以從羅智成的「流派」說起。

中學國文對臺灣現代詩史的認識,可能仍籠罩在所謂「四大詩社」(《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笠》)的框架,然而包括前行代和他們的學生輩(差不多是我們俗稱的「嬰兒潮世代」)其實四個詩社都會跑來跑去串門子;羅智成也是位難以歸類的詩人。

raw-image

如果真要將羅智成歸納為「某派」,可能上承楊牧老師是一種可被廣泛認可的歸類。四大詩社的前行代各有流離來臺的背景,思鄉或者戰爭的經驗與白色恐怖時期的壓力是他們心靈上不可抹滅的一種背景。而楊牧則可以超越於時代的濾鏡,是能發抒真摯的抒情,也緣於他深厚廣博的知識背景。在《十二星象練習曲》組詩中,楊牧就有「露意莎」這麼一個對象;同樣會被歸類為「楊派」的楊澤則是在《薔薇學派的誕生》有一位念茲在茲的「瑪麗安」。其實他們可能都習自法國詩人紀德——紀德《地糧》中的「奈帶奈靄」就是他訴說的對象,而紀德在現代主義風行的60年代臺灣也是文青們的偶像。

raw-image

羅智成用他姓氏中的「ㄌ」探索自我、釐清自我、與內在自我對話;自覺性強烈的人,往往會有意識地面對自我的變化並且企圖自我覺察變化的脈絡——這種脈絡可以由外在因素促發,但終歸要回到對內在自我的細細爬梳。

《寶寶之書》代序,〈關於寶寶之書〉
「寶寶」,我最親愛的第二人稱,出現於一九七三年底的作品「點絳脣」。關於她(他)的靈感來自青年詩人對理想異性、理想創作生活或理想知感經驗的嚮往。隨即成為一切可能聆聽者的暱稱。
當這名字被信賴地喚出,或被想到時,青年詩人努力杜撰但未成形的遭遇,便附身於他所期待的對象,十分親密地靠上前來。他們曾經是戀人、孩童、神祇、同志或導師,或自己。或可能成為戀人的人。
向這些親密而虛擬的對象傾訴,主要是因為要表達的事物太細瑣,不是極關心你的人不會傾聽;要表達的太幽微,不太瞭解你的人無法深切體會。所以寶寶之書成為一本美滿的書。因為作者預設並間接描述了這樣一個完美的傾聽者的存在。
有了完美的傾聽者,我們自然也會有說不完的完美經驗。

羅智成有一個詞叫「精緻的靈魂」,也即是「太細瑣」又「太幽微」的自我內在聲音。

《泥炭記》,15
既然暸解與改變都不可能,親愛的ㄌ,我相信,寫信給你,對我而言,只是文獻意義。
留給漆黑的墓穴去研讀。
我憂傷地謄寫、著述……一些除了不存在的你,沒有人會尊敬的東西……
雖然,我無法解釋為什麼不能在興高采烈的時辰寫信給你,甚至,想起你……你之於我,就像我之於閱讀我的人,重要,卻被急於逃避、忘記。
但我一直為你製造、傳遞這些真實、不實的訊息。

「ㄌ」就是羅智成自我的分身、自我的脆弱,其實並不存在一個現實中的「ㄌ」,所以用「羅智成的自我」向「親愛的ㄌ」傾訴,既是「羅智成」這個人的反映,所以是「真實」的;也是假託一個分裂出來的對象試圖重新建立一個人格,所以也是「不實」的。

raw-image

早在《光之書》時期,羅智成就希望透過「Dear R」來探索自我、建立自己的主題性:

《光之書》,〈青鳥(談孤寂)〉
Dear R,我忘掉姓名來與你傾談,談孤寂。
Dear R:請讓我繼續留住,讓我蜷伏案前,你繼續說,再十年,再久。我想和你談論孤寂,這次,我們跌進女子們的匿名,我們談論園藝,反對盆栽。
Dear R:讓我輕輕喊你,在暮年的時候,握著你的名字入睡。

那時候他要假設生命中會有一個「Dear」愛戀的對象,所以說「女子們的匿名」;因此《寶寶之書》的序中才說這是「青年詩人努力杜撰但未成形的遭遇」。

raw-image

榮格心理學有所謂理想女性「anima阿尼瑪」和理想男性「animus阿尼瑪斯」的原型,他是分出「夏娃型、海倫型、聖母瑪莉亞型、索菲亞型」,將異性戀男性的「夢中情人」分出幾種基本的原型。

(羅智成後面就有一本詩集叫《夢中情人》,到時候我們會提到。)

這些阿尼瑪反映了異性戀男性的inner personality內在人格(渴慕生物性的夏娃、浪漫美的海倫、母性的瑪莉亞、智慧的索菲亞),而哪怕內在喜歡的是哪一種,異性戀男性在人際互動中有其persona外在面具,內外的互補即是這個人在現實中的實存實體。

羅智成哲學系出身,他的persona是理性、善辯的,所以互補的阿尼瑪「寶寶」是天真無邪的。

《寶寶之書》,8
廣場上積水綠滿了浮萍
大鐘指著百年前的黃昏
我在中學時掉了的車票
在零亂的街角掀動
創作的喜悅來到心頭:
在杜撰的新國度發現
自己早已來過的證據
寶寶
就像經由不存在的妳
我掌握到先前愛戀的遺跡

這首詩中很明白地寫出並沒有真的某位現實中的女性,被羅智成愛稱為「寶寶」;相反,「寶寶」是反映出羅智成自覺到過去的自我(有關「過去」的時間標誌線索很多:積水、百年前、中學時、早已來過、先前),原來「我」曾經渴慕過這樣的「寶寶」——疏離自負而善於辯證的羅智成,自覺到自己的變化,而設計出天真無邪的寶寶作為自己的理想。

raw-image

以上都符合一位詩人的早期特徵:向內的、自我探索的;大概羅智成也還沒有談戀愛吧,所以《寶寶之書》是所謂「杜撰的遭遇」。到2002的「夢中書房」的建構開始,羅智成就沒有再用「寶寶」了,取而代之的是某個「你/妳」,而且常常是魅惑、荒淫的,「夢中三書」系列成形時詩人已步入中年,那位「你/妳」就化繁為簡,還原為一種辯證的對話機制。

《M湖書簡‧歷練》
具體愛著不具體的女子,對那些年輕的藝術家是多麽重要啊!親愛的ㄌ,那時他們其實是緊牽著一隻溫柔的手,伸足去探測創作的深淵。

《M湖書簡》是《寶寶之書》到《黑色鑲金》之間的散文集,當時羅智成在美國留學,也有講到自己用「ㄌ」測驗自己的創作,看能用談論愛戀發揮多少自己的藝術能量。

raw-image

反思自己如何寫給一位對象——哪怕那叫R、ㄌ還是寶寶——也就是在反思自己訴說自我思維的能力。

我們再看幾首《黑色鑲金》中反思創作的詩。

《黑色鑲金》,3
我們創造、創作(自己的小小文明)
以抵抗外界的進逼——除非我們讓步或答應——

身為詩人,如果不能用寫詩來突出自我,那還是詩人嗎?

《黑色鑲金》,92
戀人們迅速變遷
我們的愛情與文明
終將因過度精美、遲疑
太多艱深詞彙
難以流傳下去

也可以消極地擔憂創作的有效性。

《黑色鑲金》,54
都市繼續荒蕪
糟糕的作品們廣被捧讀
我們只有在
另些糟糕的作品中
讀到零星的反抗

但這不是詩人在擔憂自己創作的詩沒有市場,不是那種世俗的擔憂;而是我們前面講的「精緻的靈魂」會不會有可能被磨損,而妥協成了「粗糙的靈魂」。自我是太「細瑣」且「幽微」的,如果不維持「文明」的自我意識,自我會遲鈍、流失,無從探索深度厚度而流於淺薄。

《黑色鑲金》,53
就這樣,我把妳安置在第五十三首
每當我翻開這一頁時
妳必翩然出現、以我不曾用文字寫下的
那種柔情、美麗、神采……
而別人翻開這一頁時
妳翩然消失
除了文字什麼也不是

一個人的自我只有對自我有意義,就好像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特別在乎、喜歡的一個數字,也許「53」就是羅智成的一個偏好,當羅智成的「我」翻到《黑色鑲金》的第53頁就會回到對某個「妳」(仍然是anima)的心境,「妳」的「柔情、美麗、神采」只對羅智成有意義——詩只對詩人自己有意義。比如我們其他讀者,甚至根本沒讀過、不認識羅智成的一般人,「53」可能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或許我們能夠共鳴:某一個代號引起我們的某一種心境,這種「代號-心境」的連結關係其實是可以想像、可能呼應的。比如有人喜歡「7」、「13」之類的,可能是所謂lucky number,也可能你就是覺得某個數字很好、某個記號很好,提到它就喚起你的某種情感——因此讀《黑色鑲金》或其他一些羅智成的詩,詩迷乃至一般讀者仍能夠「有感」,不必然要靠具體人事時地物資訊作背景。

raw-image

當然,大的時代背景或文化知識,我們是經過教育與常識能有所共鳴。隨著人步入社會、拓展人際與視野,社會化的完成也會帶來詩人社會性的增強。羅智成是學院走出來的詩人——我的意思是,跟洛夫、瘂弦那種隨國民政府離散來臺的詩人對比,並不是說羅智成就是個學院派——對於文化知識的背景也很理所當然是他可以取作資源的詩作素材。這也很符合一位詩人的發展軌道。下一篇我們就展開來談。



內容總結
寶寶之書
4
/5
avatar-img
184會員
79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貝冷絲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詩人多少都會有所謂「早期」、「少作」,在羅智成的例子就是集結他師大附中時期作品的第一本詩集《畫冊》(1973)。這本詩集羅似乎沒有再版的意思了,所以對於詩迷來說已經是傳說中的夢幻逸本,我以下會提到的也都是從別人的論文裡看來的。
在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第四冊收錄羅智成〈尋找部落〉一文,身為羅智成粉絲的我,為偶像爆肝讀了些論文、作了些講義,以下簡介我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們的羅智成介紹。
每個詩人多少都會有所謂「早期」、「少作」,在羅智成的例子就是集結他師大附中時期作品的第一本詩集《畫冊》(1973)。這本詩集羅似乎沒有再版的意思了,所以對於詩迷來說已經是傳說中的夢幻逸本,我以下會提到的也都是從別人的論文裡看來的。
在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第四冊收錄羅智成〈尋找部落〉一文,身為羅智成粉絲的我,為偶像爆肝讀了些論文、作了些講義,以下簡介我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們的羅智成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蘭鐸已臻七旬,而白朗寧年僅三十三,足見蘭鐸的眼光,及極力推崇後進詩人的雍容器量。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寫作的路上,從學生時期的強說愁,到現在有了個人風格,是跌跌撞撞的。 直至今日,或許我的文字仍稱不上是狹義的詩;但我仍然任性的覺得,詩的文體該是廣義而包容的,於是斷斷續續的執筆。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不以工作目標導向訪談創作者及書籍推薦。 閱讀對我來說,是個人隱私,是自由,也是意識,代表我們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與作者建立關係,這種美好的感受,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只要翻開書中一頁開始,就能對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蘭鐸已臻七旬,而白朗寧年僅三十三,足見蘭鐸的眼光,及極力推崇後進詩人的雍容器量。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大敘述老要說服人信仰生命的壯美強悍;說服我們生活的小孔與真正殘缺相較原不值一哂。但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說法洩露出一種束手無策,而他者的破損也不等同自己的完整。」
Thumbnail
寫作的路上,從學生時期的強說愁,到現在有了個人風格,是跌跌撞撞的。 直至今日,或許我的文字仍稱不上是狹義的詩;但我仍然任性的覺得,詩的文體該是廣義而包容的,於是斷斷續續的執筆。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不以工作目標導向訪談創作者及書籍推薦。 閱讀對我來說,是個人隱私,是自由,也是意識,代表我們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與作者建立關係,這種美好的感受,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只要翻開書中一頁開始,就能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