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之後我認得你——讀簡政珍 《變臉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簡政珍《變臉詩》分為兩輯,第一輯「光影沒入溪聲」以全新創作為主,第二輯「變臉書」則梳理《意象風景》等舊作,重立詩題,冀望更貼近生活與人。


誠如俄國形式主義學家什克洛夫斯基指出,「陌生化」於文學作品的重要性。簡政珍時而將「作者」的意識隱去,以一個過路陌生的讀者眼光審視作品。在陌生化的意識架構下,詩意的語言比生活的實用與更難理解,由此而生的意象森林峻懋豐盛,終究成為詩人自己的意象心圖。


再創作的過程中,有些詩行與意象與新的環境調和,在《變臉書》裡鎔鑄成另一種面貌,從初芽而生,展示詩人繁花盛景的心聲詩路。


也許在詩作變臉之後,抽象性降低,但貼近生活的初心,卻益發鮮明,是一番新興的意象風景。


raw-image



#書評#閱讀#閱讀日記#reading#book#紙上行旅

avatar-img
70會員
502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牧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董啟章出道三十年紀念版的《安卓珍尼》,除了收錄一九九六年三篇中短篇小說,亦增加一篇自序,說明此書 「將會是我最後的一本傳統形式的實體書」。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改編自 2006 年普立茲獎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由席琳·宋自編自導,葛莉塔·李、劉台午和約翰·馬加羅主演。 故事敘述韓國一對兒時好友,在多年後重聚以及愛戀的種種可能。
《人面疽》以六個短篇小說,呈顯古崎潤一郎百無禁忌的小說風格。林水福教授的靈動譯筆,巧妙遊走於主人翁幽微的心緒之間。 當谷崎潤一郎描寫失愛的乞丐、戀母的青年、外遇的丈夫,就以巧妙的文字挪移我們的視角,讓我們也能從極為卑屈之地,人性最細狹的縫隙,看見一絲屬於純真的渴望。 《戀母記》以
羅智成一向善於以形式塑造詩質。在無目錄的編排下,讀者只能一頁一頁細讀編碼與詩題。在書角快速翻掀之下,另有一層更上位的抽象概念。如此層層疊覆的星系,賦能所有文字,是以詩的意象與意念不僅單首內自轉,也圍繞著眾詩題公轉。 「整整一個世紀/我關在黑暗的書房/聆聽沈重節制的樂曲/為停滯不前的生命/尋
從《少林寺》開始,李連杰化身各種角色——無論是黃飛鴻或方世玉,再高的成就或名聲,也無法回答他心底的問題:「我是誰?」
董啟章出道三十年紀念版的《安卓珍尼》,除了收錄一九九六年三篇中短篇小說,亦增加一篇自序,說明此書 「將會是我最後的一本傳統形式的實體書」。
《奧本海默》(Oppenheimer) 改編自 2006 年普立茲獎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由席琳·宋自編自導,葛莉塔·李、劉台午和約翰·馬加羅主演。 故事敘述韓國一對兒時好友,在多年後重聚以及愛戀的種種可能。
《人面疽》以六個短篇小說,呈顯古崎潤一郎百無禁忌的小說風格。林水福教授的靈動譯筆,巧妙遊走於主人翁幽微的心緒之間。 當谷崎潤一郎描寫失愛的乞丐、戀母的青年、外遇的丈夫,就以巧妙的文字挪移我們的視角,讓我們也能從極為卑屈之地,人性最細狹的縫隙,看見一絲屬於純真的渴望。 《戀母記》以
羅智成一向善於以形式塑造詩質。在無目錄的編排下,讀者只能一頁一頁細讀編碼與詩題。在書角快速翻掀之下,另有一層更上位的抽象概念。如此層層疊覆的星系,賦能所有文字,是以詩的意象與意念不僅單首內自轉,也圍繞著眾詩題公轉。 「整整一個世紀/我關在黑暗的書房/聆聽沈重節制的樂曲/為停滯不前的生命/尋
從《少林寺》開始,李連杰化身各種角色——無論是黃飛鴻或方世玉,再高的成就或名聲,也無法回答他心底的問題:「我是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最初刊載於聯合副刊,詳細刻劃納粹德國統治階層的日常生活,藉以探索他們為人類帶來歷史劫難的深層原因,是一篇融合歷史與文學的紀實作品,曾獲得九歌出版社「一○五年度散文獎」。   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滅絕營,以拘禁猶太人為主,施以刑虐,逼迫從事艱苦勞役,乃至大規模集體屠殺。作者從加害者
Thumbnail
幼棉總是記得,心媛總是忘記,所以她們即使互相喜歡、互相掛念,卻始終不能在一起。
一、 房慧真〈草莓與灰燼〉中,她以富含詩意的筆觸書寫集中營的苦難,寫到加害者所享用的「草莓」,上面附著的卻是受害者的身體燃燒「灰燼」,所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正是如此。房慧真如此細膩、精準,又如此瘮人的描述,讓我想到楊佳嫻的《瑪德蓮》,說道:「凡我所碰觸之處皆為蘋果,而你所貼近之處皆成金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刻探討了失去與重生的主題,融合細膩的文學表達與深情的自我反思。透過意象化的景象,描繪一段個體如何在歲月的重壓下尋找自我意義的旅程。文章充滿了懷舊的情感,善用比喻與隱喻,激發讀者對過去的思考,敦促我們在面對生活的艱辛時,尋求內心的平靜與釋然。
Thumbnail
友人啊, 你在歲月長河中, 磨去了獨特的稜角, 青春的熱血, 如黎明前的霧,散盡無痕, 你以純粹之心, 追逐著不確定的繁星, 夢境與現實, 交織成無盡的幻想, 星星之火, 雖渺小,卻有燎原之勢, 成功的畫卷, 往往在沮喪中展現其殘缺之美。
Thumbnail
將那些好久以前拿出來 曬曬月光 做成床邊故事 便能相擁入眠
新詩-2023 主題並不是寫光,而是如光的角色。為個人作品之某位角色。
Thumbnail
簡政珍《變臉詩》分為兩輯,第一輯「光影沒入溪聲」以全新創作為主,第二輯「變臉書」則梳理《意象風景》等舊作,重立詩題,冀望更貼近生活與人。
Thumbnail
本文最初刊載於聯合副刊,詳細刻劃納粹德國統治階層的日常生活,藉以探索他們為人類帶來歷史劫難的深層原因,是一篇融合歷史與文學的紀實作品,曾獲得九歌出版社「一○五年度散文獎」。   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滅絕營,以拘禁猶太人為主,施以刑虐,逼迫從事艱苦勞役,乃至大規模集體屠殺。作者從加害者
Thumbnail
幼棉總是記得,心媛總是忘記,所以她們即使互相喜歡、互相掛念,卻始終不能在一起。
一、 房慧真〈草莓與灰燼〉中,她以富含詩意的筆觸書寫集中營的苦難,寫到加害者所享用的「草莓」,上面附著的卻是受害者的身體燃燒「灰燼」,所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正是如此。房慧真如此細膩、精準,又如此瘮人的描述,讓我想到楊佳嫻的《瑪德蓮》,說道:「凡我所碰觸之處皆為蘋果,而你所貼近之處皆成金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刻探討了失去與重生的主題,融合細膩的文學表達與深情的自我反思。透過意象化的景象,描繪一段個體如何在歲月的重壓下尋找自我意義的旅程。文章充滿了懷舊的情感,善用比喻與隱喻,激發讀者對過去的思考,敦促我們在面對生活的艱辛時,尋求內心的平靜與釋然。
Thumbnail
友人啊, 你在歲月長河中, 磨去了獨特的稜角, 青春的熱血, 如黎明前的霧,散盡無痕, 你以純粹之心, 追逐著不確定的繁星, 夢境與現實, 交織成無盡的幻想, 星星之火, 雖渺小,卻有燎原之勢, 成功的畫卷, 往往在沮喪中展現其殘缺之美。
Thumbnail
將那些好久以前拿出來 曬曬月光 做成床邊故事 便能相擁入眠
新詩-2023 主題並不是寫光,而是如光的角色。為個人作品之某位角色。
Thumbnail
簡政珍《變臉詩》分為兩輯,第一輯「光影沒入溪聲」以全新創作為主,第二輯「變臉書」則梳理《意象風景》等舊作,重立詩題,冀望更貼近生活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