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台灣在過農曆新年時,都會有包紅包的習慣,但我卻觀察到在紅包文化方面也是略有不同,這倒是蠻有趣的。
- 紅包袋形式
不論是香港或台灣的紅包袋也是有可愛或有趣的設計,但以傳統設計來看的話,台灣在這部分的設計比較會純紅色配以壓花暗紋為主,而香港紅包袋在傳統設計則會有百家姓系列或傳統感較重的花鳥圖紋,較少印制素色的紅包袋。另外,我也觀察到,台灣紅包袋主要以長版設計為主,方便放新鈔且不會有摺痕。又香港的紅包袋則有長版及短版,長版一樣方便放入直鈔,但更多是方便包紅包的人,除了從紅包袋圖案區分,也可以透過長短紅包袋分辨包了多少錢及方便放在外套口袋/內袋。而我也發現,香港的紅包袋背面多數在封口處有額外加上黏貼膠或小切口以便卡榫式封好,反而台灣紅包袋比較少包括這小小的實用設計,所以封口時我都會覺得有點麻煩。 - 贈送對象
相信港台對紅包的認知多為長輩包給晚輩的祝福,而我觀察發現台灣在包紅包的習俗上,除了長輩包(紅包)給晚輩外,晚輩出社會後便不會再收到紅包,反倒要開始包紅包給父母及長輩(多為直系血親-祖父母),也可視情況包給尚未出社會的弟妹。香港則是長輩包(紅包)給晚輩外,已婚人士才會開始包紅包給其他人,而要發紅包的對象包括:未婚朋友、孩子、親戚的小孩、朋友的小孩等。而我父母及親戚更是我那一年未婚,那年都可以領紅包(*´艸`*)我家人則是孩子已婚也會繼續給紅包祝福,已婚的姐姐家也會包給我,我也會包給妹妹:) 而且台灣好像包紅包偏好個人(單身)包一包或夫妻合包一包給別人,香港則習慣夫妻合包但是分2包同時給別人,較少會收到單一一包的紅包。另外,台灣也會有夫妻/男女友互相包給對方的情況,但主要還是看彼此的意願,這部分倒不是習俗上必須的。 - 紅包金額
香港的紅包金額通常以整數為主,但因為多數同時會給2包紅包,所以比較常見的數字是港幣10+10、20+20、50+50等,關係較好才比較會單封港幣100(雙封即$200)。而台灣的紅包金額聽起來會比較大,個人覺得會較注重雙數及整數,並以輩分來判斷紅包金額,像親友的小孩多數新台幣600~1200、自己/家族小孩新台幣1200~2200、祖父母新台幣2200~3600、父母新台幣2200或以上。當然,紅包金額主要還是依照個人收入而定,多少不是重點,主要是表達喜氣及祝福(台灣則多一份對長輩的孝心)。
- 發紅包給服務員
另外,香港有一個不明文,或該說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就是已婚人士出入大樓、茶樓餐廳等食肆,都會隨身攜帶紅包(香港俗稱:利是),以便現場偷偷塞給服務他們的服務生或酒樓部長、大樓管理員等,雖然紅包面額不高(一般多為港幣10~20一封),但也是一種過年好兆頭及喜氣的概念。當然,收到紅包的服務員大多也會說幾句好話,態度也比較親切,有什麼需求也多數盡量配合或協助安排,就是大樓保全收到紅包也會比較親切及說幾句新年祝賀語。所以有些香港人常常會笑言,一年365日裡,大樓保全要算是過年時最有精神及態度好。 - 開工紅包
香港農曆年後首個上班日,一般老闆或主管/上司都會給員工一封「開工利是」(紅包),金額視乎主管/老闆決定,多數港幣20~50元,好一些會是港幣50~100元,主要是好兆頭及鼓勵大家收心好好上班(當然也是有不給的公司存在)。台灣反而比較少有這習慣,至少我多年在台工作經驗都沒有遇過,反而是過年前,公司高層有機會統一發新台幣1元的設計紅包,意指一元復始,純粹的好兆頭及祝福為主。 - 發紅包時間點
雖然樣本數不多,就我目前觀察,台灣普遍會在除夕年夜飯後發紅包,而初一有遇到其他親朋好友才會視情況發紅包。至於香港則主要是初一至初三都屬於發紅包的時間點,初四開始則比較少會發給餐廳服務生或大樓保全,而發紅包給親朋好友則普遍可以發到初七,且初七是「人日」,也很適合拆紅包日。
以上是我個人觀察的港台兩地在新年紅包的一些文化差異,不知道會不會有誤差,也歡迎大家分享各自收到或發紅包的習俗喔~~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與創作!✨✨
歡迎追蹤我的IG (@louisbaby06)或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