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東西》:這不是女性覺醒,是全人類覺醒

Era是綠色的-avatar-img
發佈於女性主義者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Poor Things,指的正是那些受到桎梏的男性,而女性主義的存在,也是為了解放這些男人。


平權與覺醒,是屬於全人類的事。


[ 倫敦:男性所建構的世界,過度強調理性,逃避真實的情感 。]


在男性的成長歷程中,他們始終被教導著不能感情用事,做事必須有邏輯、理性。那些缺乏證據的事物,例如「靈魂」一類的事,都會被歸類為迷信。


貝拉經過腦部移植手術後,獲得嶄新的生命,被執刀醫師所收養,貝拉從此喚他作「上帝」。這位外科醫生,有著怪物般的身體,手指畸形、面容扭曲,甚至因無法自行製造胃酸,總會在進食期間如野獸咆哮般地打嗝。


他的身體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是因為他有一位充滿「實驗精神」的科學家父親,將自己的兒子作為實驗品,只為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醫學。


不過,「上帝」卻從未埋怨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以此為傲,認為他父親身上有著非常人所及的勇氣和創造力。


人的心智很聰明,會選擇挑輕鬆的路走。要走進黑洞中,承認「父親其實不愛我」這個事實,實在是太沉重了,於是選擇合理化父親一切詭異的行為,冠上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名號。


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一切「真實的情感」都會被歸類為愚蠢,他們不容許悲傷、落淚,因此被進步、科學、理性給蒙蔽。


在過度強調理性的世界裡,電影刻意用黑白的畫面呈現,營造出一種非黑即白、狹隘的世界觀。


[ 里斯本:正是因為人擁有情感和慾望,才構成了彩色的世界。]


當貝拉第一次出走,與浪漫又帶有冒險氣質的鄧肯私奔到里斯本,世界才開始變成彩色的。因為這裡充滿了七情六慾,張狂的、暴力的;美的、醜的,全部摻和在一塊兒。


她第一次聽見女人在陽台上歌唱,那是一種美的悸動;她第一次看見街上的情侶在互相辱罵,那是一種衝突的張力。


那是貝拉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世界並非只有理性。在里斯本所見證的一切瘋狂和念想,也同樣真實並合理的存在著。


[ 亞歷山大:女人覺醒的第一步,是要能承受自己所看見的一切,看見自己所有的殘破與死沉之處。]


貝拉在郵輪上結識了哈利和瑪莎,受到他們的啟蒙,她開始研讀哲學。這時候,她的私奔情人鄧肯說:「妳變得不可愛了。」 他試圖阻止貝拉成長,但無濟於事。


缺乏安全感的男人,會極盡所能去阻礙女人的覺醒,因為女人一旦清醒,便會不受控,因此,越是缺乏自我價值的男人,越喜歡無腦的可愛女人。


不過,此時的貝拉仍不能稱得上完全覺醒,倘若她全然清醒,便不會在一開始就著鄧肯私奔。但她必須暫時被鄧肯的假象給擄獲,這一切都是必然的,因為她最終會變得更有智慧、更堅強。


友人哈利領著貝拉下船,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要她親眼看看「真實的世界」 —— 貝拉看見地上的死嬰在溝渠裡受苦,而自己卻在城堡裡享用精緻的晚餐,她痛哭失聲、不能自己。


在亞歷山大所看見的死嬰,正象徵著她內在難以摧毀的女性能量,雖然靈魂枯槁,但女性的內在本質,永遠可以復活!


最深入的工作,通常也是最黑暗的,一個越有智慧的女人,越會去貧瘠的土壤開發。倘若貝拉沒有在亞歷山大看見死嬰,那麼她便不會看見自己的真相。


在《與狼同奔的女人》這部經典之作中,用格林童話〈藍鬍子〉來描述女人內在的覺醒,故事中也同樣用「屍體」象徵著女性內在衰敗的靈魂能量:


藍鬍子是個有錢的貴族,他娶過幾個妻子,但都下落不明,因此村莊的人都不敢把女兒嫁給他。直到某天他向一戶貧窮家庭的女兒求婚,兩個姊姊都嚇壞了、不敢嫁給他,只有最小的妹妹最終被說服,嫁給了藍鬍子。


不久,藍鬍子跟新婚妻子交代說要出遠門,便把城堡所有的鑰匙交給了她,且囑咐她城堡密室的門,絕對不能打開。受好奇心驅使的妻子,還是打開了密室,這時候她才發現可怕的祕密,房間裡面吊掛著藍鬍子前幾任妻子的屍體,血流滿地。


藍鬍子回家後發現,馬上要殺了妻子,但她求他給一點時間禱告,藍鬍子同意了。正當藍鬍子等得不耐煩,要準備破門而入時,她的兩個兄弟正好趕來,殺死了藍鬍子。


天真的貝拉就像是〈藍鬍子〉故事中最年幼的妹妹,她是最不經世故的那一個。在判斷危險的警報系統尚未完備之前,錯誤的判斷幾乎是年輕、天真女性生命裡的常態。


相信不該信的人,與錯的人私奔,而鄧肯就是貝拉生命裡的藍鬍子。但每個智慧的女人的生命中,至少都有一位藍鬍子,他們花言巧語,行事風格浪漫,很容易讓人醉心,但同時,他們也是最邪惡,最會扼殺女人內在靈魂的男性。


不過,無論是貝拉或這位小女兒,她們的生命中都註定要遇見這位藍鬍子。因為人在覺醒以前,都有一個「將要轉化」的部分,即將被揭發的黑暗,也象徵著蛻變的動能。


[ 巴黎:覺醒後的女人,用性作為內在探索的起點,發展出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限制與盲點。]


貝拉到了巴黎以後,成為了當地的名妓,把討人厭的鄧肯甩了,開啟她一連串魔幻的探索。


她摸索自己與身體的關係,發現性高潮的愉悅,享受性愛的過程,且不以此為恥,認為性愛乃天經地義的事,就是個各取所需的世界。


然而,在整部電影中,我特別喜歡的橋段是:


某次貝拉在「工作」結束後,她躺在華麗的床上,雙眼呆滯無神說:「我變得沒有感覺了。」


尤格·藍西莫若將貝拉設定為一位「清醒的妓女」,那麼她必是一位最接地氣的女性主義者。


就像日本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與鈴木涼美的交鋒對談,也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性如果被當作商品販售,就不存在自主性的概念。」


貝拉變得「沒有感覺」正是一個提醒她的警示:倘若她真將妓女這份職業,視為內心所嚮往的自由和身體自主權,那她便會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 重返倫敦:一個感性與理性調和的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


貝拉重返倫敦後,終於發現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原來她的重生,是「上帝」在河邊發現了她的屍體以及她胎中的女嬰,最後移植女嬰的腦到貝拉身體,才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


為了探究自己前世的秘密,她決定跟著前夫回去過從前的人生,她想知道一些真實發生過的事。

結果發現,原來前夫是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之前的自己之所以去世,也是因爲受不了丈夫的虐待和囚禁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發現真相後的貝拉,在與前夫的搏鬥中拿槍射向了他的腳,將他帶回之前的住所,讓外科醫師進行腦部移植手術,將這位凶惡的男人,變成一隻無害的綿羊。


她再次回到倫敦,那個最熟悉的地方,畫面不再是黑白色的,而是充滿生機的彩色,真實的世界裡,有哀愁、痛哭、憤怒、暴力;也有情感、美麗和愛。


覺醒後的女人,與不再被框架束縛的男人,一起在這真實的世界裡,勇敢而快樂的活著。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歡迎來到靈魂體驗所,在這裡,我們致力於追求更高層次的靈魂拓展,用電影、書籍、旅行完成一場人生的冒險與壯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a的靈魂體驗所 的其他內容
結束與友人的談話,我跟她說:「如果這就是愛,那我現在真的覺得愛好淡,一種很近又很遠的感覺。」從前總覺得,兩個人相愛的人,必定是要有多深的信念,或是多堅定的愛。 但現在卻覺得,一切的愛都對我來說好自然、好淡泊。 過年時回鄉,我跟爺爺說:「爺~如果你真的離開我,我肯定會很難過,哭個三天三夜,
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關係,但其實最重要的就屬兩個:我與自我的關係,以及我與世界的關係。 當一個人無法真正接納自己時,便會對自己進行許多自我批判,且這些指責通常是缺乏建設性的,並無法實質解決內在問題 —— 我好爛、我好沒用、我不配被愛,這些自我否定都不會為你帶來任何正向的轉變。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原生家庭是建構價值觀的第一個場域,我們的是非判斷標準,都是從父母那兒形塑。在我們建構出自己的是非觀之前,極其容易將父母「神格化」:認為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的,當我們的價值觀彼此衝突時,做兒女的就容易陷入一種價值觀被摧毀的「存在焦慮」。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結束與友人的談話,我跟她說:「如果這就是愛,那我現在真的覺得愛好淡,一種很近又很遠的感覺。」從前總覺得,兩個人相愛的人,必定是要有多深的信念,或是多堅定的愛。 但現在卻覺得,一切的愛都對我來說好自然、好淡泊。 過年時回鄉,我跟爺爺說:「爺~如果你真的離開我,我肯定會很難過,哭個三天三夜,
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關係,但其實最重要的就屬兩個:我與自我的關係,以及我與世界的關係。 當一個人無法真正接納自己時,便會對自己進行許多自我批判,且這些指責通常是缺乏建設性的,並無法實質解決內在問題 —— 我好爛、我好沒用、我不配被愛,這些自我否定都不會為你帶來任何正向的轉變。
正向思考成為主流,打破框架亦是各位現代獨立女性之必需。蛤?你不同意《芭比》?蛤?你說Metoo運動已白熱化至女人使用「有毒的」陽剛氣質?!你是不是為父權說話? 女性主義崛起,健身網紅變成「正能量」的化身 :我們要愛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相信自己是最美好的存在。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原生家庭是建構價值觀的第一個場域,我們的是非判斷標準,都是從父母那兒形塑。在我們建構出自己的是非觀之前,極其容易將父母「神格化」:認為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的,當我們的價值觀彼此衝突時,做兒女的就容易陷入一種價值觀被摧毀的「存在焦慮」。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這個是我綜合所有實際相處與接觸過的男性能量,進入我所感受到的他們總體能量觀照到的。 不是我大腦搜集各種資訊透過思考的東西。 不代表世間的正確與否 ——- 男人其實不是希望被理解,而是被懂得。 因為理解是透過大腦分析思考再總結,以及運作同理的精神力共情。 而懂得是直接越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這個是我綜合所有實際相處與接觸過的男性能量,進入我所感受到的他們總體能量觀照到的。 不是我大腦搜集各種資訊透過思考的東西。 不代表世間的正確與否 ——- 男人其實不是希望被理解,而是被懂得。 因為理解是透過大腦分析思考再總結,以及運作同理的精神力共情。 而懂得是直接越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育兒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是社會怪罪的都是女性沒有教好孩子,但是難道男人射完一發精子,就沒他的事了嗎? 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自己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你自己愛自己時,社會的畸形框架與道德綁架, 才不會影響你,不論你是男是女,或對於孩子來說你是爸爸、媽媽、或是養育的親人。 因為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