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美遍在萬物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 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

..............................................

美學家為了說明審美的原理,用了龐大的體系,繁瑣的論證,闡述美是什麼?怎麼才美?先師趙滋蕃教授多年前在文藝美學課程笑稱:「這是聰明人所幹的傻事。」當代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把美分類為「自然美」和「藝術美」。然而「自然美」 可以化為「藝術醜」,而「醜事物」又可以化為「藝術美」。美的質素究竟是先在的, 還是後設的?還真的不容易釐清。

審美主體對客體的情感反應,畢竟得使用感官能力,但是,審美的判斷活動,有時又常超越感官層面...哇歐,怎麼辦?越來越複雜,是不是?其實,還不如用單純的心,以直觀的視角,無所為而為地玩賞物象來得有趣。

友人透過Line傳來這張紅色的葉片,你衹需重拾嬰孩的心,就能看到它的美。不是嗎?上帝創造萬物之後,「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美遍在萬物,當我們以 「無所為而為」的單純之心「玩賞」週邊的一切,是否也覺得「甚好甚好」…這樣的心,和上帝同心。

友人相贈網路圖片

友人相贈網路圖片



avatar-img
6.5K會員
69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許會啞然失笑,這間厠所還能引發你什麼正面思考或有意思的「觀感」?是的,我很正經地說,館方很有景觀設計的概念,其設想還真的有見地~。
從彰化開車返台中,行經台鐵成功車站附近便利超商稍作休息,順便進入成功車站懷舊一下。這個車站後側邊就是成功嶺基地,引發我半個世紀前的美好記憶。我在民國58年(1969)年7月考上大學,當年7、8月間立刻接到入伍令,進入成功嶺參加大專暑期軍事訓練,直到10月初才離營入學正式就讀。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第一次看到白千層,大約在民國58年(1969),當時剛考上中興大學。九月間來台中報 到,發現不止國光路兩側行道樹種值白千層,連廣闊的校園裏,也到處是白千層。這種 原生澳洲的耐旱植物都有相當樹齡,我當時是個大學新鮮人,行走其間,引起我特別的 注目,自此留下數十年的美好記憶。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許會啞然失笑,這間厠所還能引發你什麼正面思考或有意思的「觀感」?是的,我很正經地說,館方很有景觀設計的概念,其設想還真的有見地~。
從彰化開車返台中,行經台鐵成功車站附近便利超商稍作休息,順便進入成功車站懷舊一下。這個車站後側邊就是成功嶺基地,引發我半個世紀前的美好記憶。我在民國58年(1969)年7月考上大學,當年7、8月間立刻接到入伍令,進入成功嶺參加大專暑期軍事訓練,直到10月初才離營入學正式就讀。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塔門古稱「佛塔」, 是惠潮與廣州府海路交通的一個中途補給站。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的《粵大記》就有相關記錄。塔門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但隨著近 海漁業式微,年輕人大半到市區另找工作,兒童亦往市區就讀,以致島上學校最終也停辦。
第一次看到白千層,大約在民國58年(1969),當時剛考上中興大學。九月間來台中報 到,發現不止國光路兩側行道樹種值白千層,連廣闊的校園裏,也到處是白千層。這種 原生澳洲的耐旱植物都有相當樹齡,我當時是個大學新鮮人,行走其間,引起我特別的 注目,自此留下數十年的美好記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美是生命/呈現所能 想像感受的 一切面貌與內涵 美更應是且存靈魂 故也 醒眼清念己心問 生活日行藏魂乎
1. 探索美學的感知: - 「“美學”這個詞在古希臘文裡面,與“感覺”是一樣的字根,代表美不能脫離感覺。」這三句話,摘錄自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引發了我對現代社群文章的思考。傅佩榮老師的這段話,讓我理解到,「詩詞」其實是很貼近生活的,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社群貼文」。只是古早的時代,有條件讀書
Thumbnail
當我們接觸大自然時,會心生嚮往,覺得美得無與倫比,那麼人呢?我們是否會覺得自己很美呢? 長久以來,我們用各種偏見將自己一層一層地包裹起來,遮掩住原本的樣貌,即使真實樣貌的自己是那麼美麗,但我們卻始終感覺自己缺少什麼,不斷告訴自己哪裡不夠好。 「我真的很糟糕」的信念會根深柢固存在於潛意識裡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
Thumbnail
「美」對我而言是相當綜合性的概念,它來源於感性、感受,更像一種吸引力,今天我用白話文與簡單操作的方式來分享變美之「道」。 每個人審美不同,但大家對一個人的「美醜」卻又有普遍共識,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同時又達到令人欣賞的平衡呢? 今天讓我來和你分享箇中之道。我是從小就發自內心愛美,但嚴重意
我們別無所求,只為了美,美得賞心悅目,美得自我陶醉,美得感謝天地。
Thumbnail
美是永遠未盡的過程,不能追求完美,只有能夠變化的才是美的。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美是生命/呈現所能 想像感受的 一切面貌與內涵 美更應是且存靈魂 故也 醒眼清念己心問 生活日行藏魂乎
1. 探索美學的感知: - 「“美學”這個詞在古希臘文裡面,與“感覺”是一樣的字根,代表美不能脫離感覺。」這三句話,摘錄自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引發了我對現代社群文章的思考。傅佩榮老師的這段話,讓我理解到,「詩詞」其實是很貼近生活的,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社群貼文」。只是古早的時代,有條件讀書
Thumbnail
當我們接觸大自然時,會心生嚮往,覺得美得無與倫比,那麼人呢?我們是否會覺得自己很美呢? 長久以來,我們用各種偏見將自己一層一層地包裹起來,遮掩住原本的樣貌,即使真實樣貌的自己是那麼美麗,但我們卻始終感覺自己缺少什麼,不斷告訴自己哪裡不夠好。 「我真的很糟糕」的信念會根深柢固存在於潛意識裡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沒有真正的完美醜陋,沒有所謂的成功失敗, 批判,取決於個人當下的意識狀態,視野與心態,角度與立場,觀點與感受; 你能夠從缺陷中看見美,在絕境中看見希望,從經驗裡得出智慧, 你具有從混沌裡看見光明的潛力, 而那起始於你對自己的無分別心。
Thumbnail
「美」對我而言是相當綜合性的概念,它來源於感性、感受,更像一種吸引力,今天我用白話文與簡單操作的方式來分享變美之「道」。 每個人審美不同,但大家對一個人的「美醜」卻又有普遍共識,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開心同時又達到令人欣賞的平衡呢? 今天讓我來和你分享箇中之道。我是從小就發自內心愛美,但嚴重意
我們別無所求,只為了美,美得賞心悅目,美得自我陶醉,美得感謝天地。
Thumbnail
美是永遠未盡的過程,不能追求完美,只有能夠變化的才是美的。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