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從完全不看課外書到每週閱讀,成為啃書族兩週年的感想。



一、從生疏到熟練

兩年前意外開啟了閱讀之路,當時我發現身邊的人都不怎麼看書,但我卻突然間對附近的圖書館產生了興趣,除了借了一些工作上的參考書籍外,我還多帶了一本課外書。或許這是畢業後獲得的自由感,以前總是覺得如果花時間在課外書上,會不會在課內學習上輸給同學呢?我已經忘記第一本書的名字了。後來得知國立圖書館有電子書資源後,閱讀變得更加便利,只要打開相關的應用程式就能隨時隨地閱讀。

起初我對於如何閱讀課外書感到十分生疏,是應該從第一章開始閱讀,還是應該先大致瀏覽一遍?當我看到第三章時已經忘記了第一章的內容,該如何擬定閱讀心得?但我庆幸自己不是一個遇到困難就會逃避的人,從零開始閱讀課外書,周圍也沒有人有這個興趣,對我來說保持閱讀的習慣確實是一項挑戰。


二、未知的已知變多

我認為閱讀就像是一次次的考古,每次挖掘都會發現自己未曾想過或不了解的事物。當你掌握了這些知識後,再次面對陌生的領域時,會更快地理解。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反而很謙虛?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未知的東西有多少,而那些過於自信的人,往往只是受限於片面的認知,對於自己未知的事物毫無察覺,因此才會過於自信。


三、書只是眾多學習媒介之一

書籍、線上課程、影片、部落格、雜誌等,學習的資源十分豐富。這個時代我們缺少的不是資源,而是有效利用資源的能力。書籍之所以與其他媒介不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系統性。舉例來說,如果你想了解比特幣,雖然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相關資訊,但書籍通常提供了更為系統化的內容,有目錄、架構、圖解等,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個主題。


四、資訊眾多,選擇在於你

在閱讀了至少五十本書後,我發現即使是同一個領域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觀點,這是合理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和價值觀都不同。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必須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本書,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圖;而有些人則認為只要找到觸動自己的部分就足夠了。當你遇到不同的閱讀方法時,你會如何選擇?我的做法是對於工具書,我會像查字典一樣使用,而對於心理類的書籍,我會先閱讀作者的觀點,然後再決定是否閱讀後面的案例或故事。當然,重要的是要將書中的觀點付諸實踐,否則閱讀只是在消耗時間而已。


五、我的下一個階段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我的目標是能夠流暢地向他人表達一本書或一個領域的內容,目前我還無法精確地表達一些詞語或概念,也無法以更具共鳴的方式講述。因此,我經常閱讀完一本書後就會打電話給朋友(或者說是強迫他們收聽?),花五到十分鐘向他們講解書中的內容。未來,我希望能夠與更多人分享我的學習心得,同時接受他們的反饋並不斷修正自己的理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將一同探討人生的轉折點、挑戰、與成就,透過分享個人的心路歷程,啟發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專欄內容包含各種主題,從克服困難、建立自信,到學習新技能、拓展視野,每篇文章都將帶領讀者走入一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之旅,成為你個人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為你的人生注入正能量,激勵你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