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紅燜廚娘》是遲來的邂逅,大概是一直從其他作家處聽過這位作者,卻始終沒有讀過她的著作,直到最近。
《紅燜廚娘》的文字有層層架構,有廚魂附身屬於料理枱上的嚴謹、但一手文字卻把煮食寫得靈巧隨性,看作者旁引典故歷史的順手拈來,看她洋洋灑灑寫高湯的製法,非常花時間而且工序繁複,但抓著我的卻是一句「暖暖內含光」,很想吃一口也想來試做啊,就為了這光。
她的細膩跟森下典子不同,森下的觀察多圍繞食桌與食物;她也跟波登不同,波登不談煮食,也許曾經困著他的方寸是那個廚房,最後他發現屬於自己的舞台其實是以一副腸胃遊歷的世界。蔡對食物的觀察不只在食桌,也不只是吃,她穿梭城市、認識土地,而且通通帶回廚房實驗,所以她是真正對下廚充滿熱情也講究儀式感,談煮食之道,更是通往生活的大門。
我想她人生一步步走來,搜集了每個地方特有的味道印記,慢慢內化成個人的飲食口味,但這些不過是讓人辨認來路,最終料理把人帶回本家,所以讀到她寫童年一段「向寡淡無味的童年伙食報復」幾近淚哽。我也有個移居的脾胃,看她文字有被默默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