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IMO 人物誌|如何做好一場訪談?從「故事鑄字行」訪談幕後花絮聊起

上一期的「IMO 人物誌」比較特殊,是一場「閉門訪談」的新嘗試:

今天我們要採訪 雨果.Hugo 這次獨特的體驗,幕後花絮的概念,還要向他取經如何做好一場訪談?從事前到事後要注意哪些環節?有哪些坑千萬不能踩?


❏ 回顧與導讀「故事鑄字行」訪談

1. 兒童文學跟成人文學有什麼不同?

【雨果 🙋】

心中要有孩子。

巫佳蓮提到,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不少標榜「大人的繪本」或具有文學性質的童話。即便是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也時常有文字呢喃文青纏繞,成人讀起來很優美有共鳴,孩子讀起來卻無感的東西。

她不追求這種風格,她更在意的是小朋友在閱讀自己的作品時是否充分感受到快樂。

【閱讀筆耕 🙋】

我把「心中要有孩子」的最高指導方針做了延伸,如果要拿來應用,應該是指「心中要把 TA(Target Audience)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吧!

我想起前陣子很夯的日本動畫《蒼鷺與少年》,周遭很多大朋友直呼觀賞完以後還是 get 不到點,更遑論是讓小朋友看;因此,我會說儘管《蒼鷺與少年》的外觀上(一部動畫)符合我們對於子供向的期待,但骨子裡「心中無孩子」,並不是要呈現給兒童看的作品。

   

2. 什麼是「淺語的藝術」?

【雨果 🙋】

老嫗能解、循循善誘。

溝通的對象既然是小朋友,如何把那些知識、故事講得簡單,其實蠻有挑戰性的,這也是身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巫佳蓮,一生追求的目標。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之前在台大畢業典禮致詞時,提到了商場上腥風血雨、功利現實的一面。「跑起來,別用走的。」他說道。

Whatever it is, run after it like we did.
Run! Don’t walk.
Remember, either you’re running for food,
or you are running from becoming food.

如果故事會觸及這種「競爭」的主題,佳蓮說不一定要告訴孩子世界的殘酷,她可能會從「再試一次」等比較偏堅定恆毅/成長心態的方式,去鼓勵他們不輕言放棄。

【閱讀筆耕 🙋】

關於「淺語的藝術」我有兩點收穫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呼應「老嫗能解」,我聯想到英文寫作上也有類似的 ELI5(Explain Like I'm Five)原則,不管你溝通的對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能夠派上用場。

以下是一些實作:

  • 要像平常講話一樣:用你平常說話的方式寫字就行了。
  • 要痛恨專有名詞:最忌諱的就是在解釋專有名詞的時候,用另一個新的專有名詞去說。

第二,除了「用字遣詞」要淺白,我還看到「表述方向」要正面,儘管現實有令人無奈的一面,但是我們仍然能 do something 為這片黑暗注入一抹白光(淺白)。

 

3. 兒童文學的核心是什麼呢?

【雨果 🙋】

以兒童主要閱讀對象,運用淺語的藝術書寫的文學作品。

巫佳蓮還提到,之前林文寶老師說兒童文學是一種「解放兒童、教育大人」的文學,她非常贊同。

【閱讀筆耕 🙋】

說到「教育大人」蠻好理解的,不過「解放兒童」對我來說有一些抽象,所以我做了一番調查研究,試著詮釋它的意思。

根據 ChatGPT 的分析(腦補),解放兒童意味著透過文學作品賦予兒童思想自由和想像力,鼓勵他們探索多元的視角和價值觀,從而超越成人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和限制。

回憶起第 33 期週報「以馬內利美語鬧風波」,小朋友的行程表塞滿了迎合這個社會體制(學校、補習班、競賽)的制式大魚大肉,比較少攝取一些能從僵化思維裡跳脫出來的養分,我想兒童文學可以扮演很好的「維他命」補充。


❏ 如何做好一場訪談?

4. 如何不失禮數,並提升成功邀請陌生嘉賓受訪的機率?(例如:訪問謝宇程的經驗)

前情提要:《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作者謝宇程訪談!

【雨果 🙋】

  • 關係連結:做功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閱聽嘉賓的作品),可以找找看共通點,例如學經歷、涉略的主題⋯⋯但不建議從「共同認識的人」來攀關係。
  • 遞出橄欖枝:認同對方的哪些理念、想把這樣的理念傳達給更多人(聽眾)知道、也說明清楚這樣的合作可以為對方帶來什麼價值、主動傳達善意(轉分享文章、留言交流等)。
  • 溝通時,要特別注意用字遣詞(不要裝熟,除非對方說不會在意)。
  • 儘量一段話能完整表達你的意圖,不要讓對方看不懂。

【閱讀筆耕 🙋】

呼應雨果大提到「完整」表達意圖這點,那究竟得多完整?

隨著做訪談的次數增加,經驗值提升,我也更能預判嘉賓可能的提問,就可以事先融入到邀約信件裡面,努力朝著「傳、接球一次到位」的大方向邁進。

這裡提供一個實際邀約(私訊)例子。

嗨!Owen 你好,我是 Leo,也有在 Matters 上寫作。

我有個合作想法,就是順著你在 3 月 30 日那場分享以後,做一場「進階篇」延伸語音訪談。主題大概朝著「幣圈新手如何 DYOR 做研究」的方向做設計。

目前想到是用「問題導向」一個蘿蔔一個坑,例如「我想要查幣價資訊可以去哪裡找?」幫每一種鏈上數據網站/工具定位一個擅長解決的問題,以答案來設計提問,這樣子新手收聽時會比較有記憶點。歡迎一起集思廣益。

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一起推進這場活動?

PS:活動安排在第二季度(4、5、6月)的一個平日晚上,大約抓一個小時,事前會提供一個雲端共編訪綱,事後會整理成文字精華,之前的成果 demo 如下:

IMO 人物誌|航太工程師 MAX 的創作者結構力學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p/maxcryptospace 

我在文末附註的地方,提前部署了「常見 QA」,這些都是歷經多次迭代所得到的反饋,可以一次交代清楚:

  • 日期為何?(第二季度的一個平日晚上)
  • 時間多長?(一小時)
  • 有沒有訪綱?(有,也可以共同編輯)
  • 成果長怎樣?(附上一個 demo 案例)

除了可以增加溝通效率,也能降低/消弭對方的不確定性。

   

5. 如果對方同意受訪了,我應該要做好哪些準備?要注意別踩到哪些地雷?

【雨果 🙋】

  • 多次提醒邀訪的時間。
  • 確保嘉賓熟悉使用受訪的平台(常見如 Zoom、Google Meet、Discord⋯⋯),儘量不要讓對方因為語音工具產生摩擦力/挫折感。
  • 善用「峰終定律」(Peak-End Rule)優化訪談體驗。
峰終定律是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博士研究發現:人們對體驗的記憶,是由兩個因素所決定,即高峰與結束時的感受。
  • 不只是訪談完的當下,訪談結束後也(私下)再次禮貌感謝嘉賓受訪,以及後續回報聽眾的回饋給嘉賓知道。

【閱讀筆耕 🙋】

我也分享兩則經驗談:

  • 事前,我會邀請嘉賓在訪綱(有開啟共同編輯功能)上敲一些字,不管是詳述或簡單 bullet point 都行,好讓我提前知道他的擬答,這樣我就可以在腦海裡勾勒出自己到時候要怎樣回應的畫面。附上範本給大家參考。
嗨!這是本次語音活動的訪談大綱,我們可以一起協作這份文件,讓它更加完善;

按下右上角 Edit 按鈕後,可以進行編輯、反饋:

▶︎ 如果有不適合的提問,可以下刪節號,將移除這個問題;
▶︎ 如果漏掉了重點提問,可以添加進去,語音活動中一定會問到這個問題;
▶︎ 如果你有擬答,不論是逐字稿或列點式綱要,都歡迎添加進去,事後我們在整理文字精華時,更容易抓到脈絡。
  • 活動結束後才是開始!展開一段新的人際關係經營的開始,這是最珍貴的。

 

6. 這次你採訪巫佳蓮不是 LIVE 的方式(像我們現在這樣直播),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嗎?

【雨果 🙋】

真的還是看受訪者適合什麼樣的形式,有沒有說一定筆訪或 LIVE 才可以很深入,這次會採用筆訪其實是配合受訪者的需求。當她提出時,我是覺得滿新鮮的,如果讓對方不要那麼有壓力,相信透過她最舒適的方式能夠獲得最棒的訪談效果。

這次經驗也為語音活動帶來一種新的可能,也就是未來能夠擴大訪談目標族群,包含跟佳蓮一樣偏好筆訪的訪談對象。

【閱讀筆耕 🙋】

有些想法在 LIVE 上可能是當場想到(即興發揮)也許會有一些疏漏,而筆訪方式提供充足的時間反覆檢視,看是要資料引用、數據佐證之類的,最終回答出來的內容更能面面俱到。

  

7. 最後,雨果大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部分?

【雨果 🙋】

每個大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是最沒有包袱、純真的原始模樣,看卡通、動漫、遊戲或許是一種找回那個單純自己的選擇,現在我們很幸運多了兒童文學可以接觸。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