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3.3.16)聯合報的<家庭副刊>有兩篇文章值得一提。一篇是編劇媽媽寫的《暫時無業的時間,我更理解我的婆婆》。內文是:她以前一直覺得婆婆有些奇怪,每天在家開伙,即令家裡只剩她和公公兩人,而她自己健康也已出現狀況,還是每天縮著身子到市場去買菜,然後提著重得要命的菜蔬魚肉蹣跚回家,再駝著身軀在廚房裡張羅。幾次回家探望,作者都覺得於心不忍,然而不管再怎麼勸說,婆婆總會找各種理由加以推託,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她自己暫時無業。她也開始認真的每天開伙,慢慢的她竟然發現自己能夠理解婆婆了。因為那是婆婆生活的重心,是婆婆證明自己價值和重要性的一個寄託,是她可以藉此肯定自己的方式。就像作者自己,為了孩子的一句晚餐訂單,她不得不出門採買,然後再駝著身軀把重得要命的菜蔬魚肉提回家,再忍著淚眼切葱蒜,菜下鍋後她已經疲累不堪,但當聞到菜的香味時,她自覺除了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她覺得她為家庭貢獻了心力,今天,因此沒有虛度。
可以為親人提供微薄貢獻,是肯定自我的重要方式。那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沒有親人可以讓你提供你的貢獻,又要如何證明自我的價值呢?
---------------------------------------------------------------------------------
另一篇是鄧秋妍所寫的《早安,您好》。內文是她一直認為line裡的早安圖很無聊,被動接收,無奈回覆。直到某天一個朋友的遭遇讓他驚覺早安圖的重要性……這位朋友身染重症,住在同一社區大樓,原先需照顧中風父親及離婚後罹患憂鬱症的姐姐,偶或碰面總能看著爽朗的他帶著家人的鏡頭,但平常沒什麼聯絡,直到上個月需要這位鄰居出席重要的社區大會,傳line給他,才知道他父親和姐姐都已過世,他自己則身罹重病,水泥叢林中,人際往來淡薄如斯。雖然近在咫尺,誰也不曉他人狀況…,讓作者感嘆不已。當天稍晚,接到鄰居的早安圖,才放下心來。之後他對早安圖有了另樣看法。
line群組是極好的聯絡、溝通的方式,但最令人不敢恭維的做法有二,其一是亂貼與群組成立目的無關的無聊訊息;另一則是早安圖,貼的圖都是現成的,也看不出貼圖者的居心,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有時不勝其擾之餘,乾脆退群。原來換個角度,事先說明,早安圖也可以是相互關懷,彼此問候的方便做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