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身、口、意,息滅貪、瞋、癡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惑、業、苦三者不斷地循環。因此我們對自己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都要非常清楚;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也要非常明白,要有很高的警覺性;要能明瞭有什麼煩惱現行,或瞭解正在造作什麼樣的業,將來會感得何種果報。

    當覺察到煩惱一生起,就要隨時斷除,如果放任不改,依照《瑜伽師地論,卷 95》所說:「習行如是諸邪行者,於現法中未現前漏令起現前;既現前已,令依下品起其中品,令依中品起其上品,由此為因,生起當來老病死等一切苦法。如是當知由於如理及不如理不實知故,造作苦諦、集諦雜染。」(大正 30,841b2-7)

    這段意譯為:如果你把造作這些不當的行為累積成為習氣,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不知不覺就在造作。如此一來,可能本來沒有的惡習,因為疏忽於戒慎,所以就從微細的邪念當中,增長出了一些偏差的行為(下品);對這些偏差的行為不去自我省思革除,只是在想「這又沒什麼」,如此一來就積攢成為比較大的惑亂(中品)。對於這些惑亂,自己不去懺悔,只覺得都是外在的事物讓自己不順心,如此隨便慾念的發展,就成為貪染的惡習(上品)。一旦惡習累積了足夠的業結,就輾轉現形一切苦惱逼迫等等「苦集」的弊端。所以我們應該要清楚明白,對自己的所有行為是否是「合乎解脫八正道法」(如理),又或者是「纏縛輪迴不斷苦增」(不如理)?若無法以四正勤端正自己,時時約束好自己,那未來就是純大苦聚集。

    簡而言之,平常若疏忽自律,不通懺悔,有些潛在的業力就會起現行,下品的煩惱就會起中品的煩惱;繼續放任不改,中品就會展轉起上品的煩惱,接著就會引生我們這一生種種的惡業受苦;更進一步,還會帶來來生的種種苦報。

    所以,大家應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身、口、意,息滅貪、瞋、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