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狂猴》劇情簡介:
親被冷血謀殺,村民被殘酷迫害,無名的年輕人,在陰暗的地下格鬥場勉強維持生計;夜復一夜,戴著猴子頭套上場充當人肉沙包,不停被迫倒下,只能重新爬起。
他因緣際會踏進腐敗的上流世界,當童年創傷被掀起,憤怒無法再繼續壓抑,一場令人血脈賁張的復仇行動將要進行到底。
(取自金馬影展)
關於這部電影,事實上在預告出來的當下,我已經和某位友人討論過——我總感覺《怒火狂猴》會是一部動作場面精彩,但劇情老套俗氣的作品——而我的朋友表示他disagree(希望他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覺得好看)。是的,單從動作場面而言,身材瘦削的戴夫帕托確實非常刻苦地鍛煉出了一身精壯的肌肉,一改他以往的文藝青年形象,讓人大開眼界。
可或許由於戴夫帕托在武打訓練上是百分百的新人,他在片中的武打動作雖然速度凌厲又刺激,但搭配上瘦長的身型,經常會讓他的手部動作顯得較為低擺——在平均男性身高只有1.70米的印度,戴夫帕托神奇地有1.88米高——換句話說,每一次在揍人的時候,他的手總感覺沒有抬起來。其實這樣的情況與基努李維當年的《太極俠》非常相似,揮拳的力度在鏡頭前會顯得無力,導致武打動作的觀賞性往往會受到影響,只能應用凌厲的剪輯和花里胡哨的運鏡來彌補。
雖說有點可笑,但我總以為《怒火狂猴》會將手長這一特點融入在武打設計中。若它真的辦到這件事情,整部電影不僅會顯得更有特色,還能夠迎合電影片名中「猴子」的風格,可惜的是全片絲毫沒有類似的企圖。
至於劇情方面的問題,在不劇透的情況下也只能稍微聊幾句:
我一直覺得《怒火狂猴》和年初的《人犬》(Dogman)的故事脈絡十分相似。不同點在於《人犬》把狗狗設定為真實、為人們帶來救贖的神般的存在(實際上中國也直接把這部片譯為狗神);《怒火狂猴》中的猴子則源自印度神話中,因誤食太陽而慘遭其餘神祗剝奪神力的猴神哈努曼,「猴子」在電影中並非一個實物,而是信仰。
《怒火狂猴》較之《人犬》更為優秀的地方在於,它並非如同《人犬》般淺淺地描繪社會底層卑微現狀,而是更為直接地將片中底層世界的人們比喻為舞台上滑稽的猴子。
猴子只能祈求人類施捨的食物。猴子希望成為人類,但猴子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人類。
在《怒火狂猴》中,飛馳而過的豪車無法驚醒睡在路邊的乞丐、昂貴的高級料理只動了幾口就被丟進垃圾桶裡、面容慈祥的宗教領袖是控制社會的幕後黑手、代表公義的警察是專制暴力的象徵。
熱愛大自然的人被驅逐、跨性別認同的族群被歧視,即使整部電影存在於虛構的世界,也不妨礙它倒映出一絲現實的模樣。
很可惜地,過多的元素雜糅在一起,讓整部電影成為了一次文化和內心傾訴的大雜燴,無法直指中心剖開這一社會的亂象。我本以為我沒有很愛這部電影,但它的結尾收得實在淒美又浪漫,那股餘韻與《人犬》的十字架投影何等相似,於是我只能臭不要臉地又寫了一篇文章,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去看看這一部充滿熱情的電影。